第十五章 行有行規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一隻文兒 本章:第十五章 行有行規

    一個這樣大產業的東家,又是書畫行當,其實為了阿堵物而折腰結交客人,並不是什風雅的事情。

    小知客聽聞對方有畫要賣,便隻當做是尋常書生的普通畫作,並不上心,隻說:“郎君不知,我們這買賣書畫出麵的,都是店中的朝奉。郎君即便真的想要殺價,跟朝奉關說便是。”

    楚風笑著搖頭:“我有與你們東家結交之意,這一百多貫錢的生意,難道還不能讓我見上一麵?”

    小知客聞言有些遲疑,卻也不敢做主,便先行將楚風重新引到二樓清靜處安坐了,請他稍待。然後便去尋店中朝奉,遙遙指著楚風這邊,說明了其中的緣由。

    那朝奉是個四十歲上下的長須長衫男子,這時候順著小知客的指向瞧過來,楚風微微一笑,舉杯遙敬。

    朝奉也微微躬身示意,心想:這少年郎雖然衣著樸素,可是氣度不凡,聽小知客的說法,眼光也是很高明的,難道是哪個衰敗名門的後人?如果真是這樣,這種人手上恐怕會有不錯的東西,而且可以狠狠的殺價呢,倒是一筆可賺的買賣……

    於是也不推辭,與小知客一齊走了過來,拱手笑道:“這位郎君安好,在下姓鄭,是這的朝奉。聽說郎君有畫作要買?不知是何人的手筆?”

    楚風對自己的丹青還是有一些自信的,這時候也不多說,徑直將那寒梅圖鋪開了,展給這鄭朝奉瞧。

    鄭朝奉乍見這幅寒梅圖,眼睛就是一亮。

    唐朝書畫富貴逼人,詩作也是恢弘瀟灑,正是所謂的盛唐氣象。宋朝的書畫卻漸漸開始向文人畫的方向變遷,清貴可喜,淒寒也動人,淡妝有味,濃抹也堪玩。正是一通百花爭豔的風氣。

    當然,從後世的眼光看,宣和年間的集大成者還在於山水畫,尤其是王希孟《千江山圖》一出,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這是幾千年以將都無法比擬的絕唱。

    不過從民間來看,各類書畫都有人品評、賞玩,爭奇鬥豔,十分可喜。

    楚風的這幅寒梅圖,雖然畫的是淒寒的梅花,卻並不是一味的苦寒,枝幹橫斜處頗有幾分崢嶸的傲氣。尤其是左邊的配詞,雖然陸遊的《卜算子》帶著寂寞涼寒之意,可是楚風用了《京酒帖》那灑脫不羈的筆法寫出後,卻分明從字行間中逼出了三分英氣。就連“零落成泥碾作塵”都不再是原本的哀婉,而是“唯有香如故”的執著與堅韌!

    隻是簡單的變一變字跡,就連詩詞文章的味道也會跟著發生改變。這,大概就是書法的魅力罷!

    鄭朝奉畢竟是浸淫書畫之道幾十年的人了,哪會瞧不出眼前這書畫的妙處。但他畢竟是生意人,麵上並不顯的,隻是淡淡道:“郎君這書畫不錯,隻是看起來並非名家所作,有沒有落款,賣價上可能會打一些折扣。”

    “是?”楚風微微一笑,指著自己畫中的那首《卜算子》,若有所指的道,“以鄭朝奉的眼光,難道看不出這一手字是從哪來的?”

    楚風不可能闖進李氏書畫行就指責別人作假字畫的,畢竟不知道對方的來曆與勢力,能夠在杭州城中開設這樣規模書畫行的人,總不會是尋常人。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他楚風並不是強龍,在這種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楚風至多隻是一個小蚯蚓罷了。

    更何況,在楚風看來,作假字畫總不會是什大張旗鼓的差事,除了這書畫行的高層之外,這些小小的知客仆從應該是不會知道的。

    至於眼前這位鄭朝奉,看起來頗有些身份,可以試探一番。

    果然,不出楚風所料,那鄭朝奉順著楚風所指,仔細的觀察了一下《卜算子》的字跡後,心就是一緊,目光一縮,盯住了楚風。

    楚風感受到了那目光中的寒意,淡笑道:“鄭朝奉還請放心,我不是來鬧事的,隻是想要見見貴東家而已。不瞞您說,這《京酒帖》我是有過一麵之緣的。”

    楚風這番話說得淺淡,麵的意思鄭朝奉卻聽懂了,一時間不免有些心驚肉跳,少不得仔仔細細、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楚風幾眼。

    旁邊的小知客卻不知道其中的意思,這時候隻聽著二人含含糊糊的對話,不解的眨了眨眼睛。

    麵對著鄭朝奉的打量,楚風並不避讓,隻閑閑的坐了,品茶,嘴角含笑。

    “這位郎君,請隨我來。”

    鄭朝奉心下有了論斷,起身衝著楚風拱了拱手,又將他領到了二樓屏風後一個隔間當中,請他稍待。

    這隔間陳設更加精美,香薰撲鼻,明顯是為貴客準備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宣和畫卷》,方便以後閱讀宣和畫卷第十五章 行有行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宣和畫卷第十五章 行有行規並對宣和畫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