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向來癡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一隻文兒 本章:第二十一章 向來癡

    所謂士族門閥,在三國年間開始興盛,在唐朝武時達到頂峰,之後又在這位女皇的打壓下,漸漸走向了遲暮之年。

    中國古代不是沒有貴族。公侯伯子男隻是簡單的爵位,真正的士族階級,是能夠在東晉時期與司馬家共治天下的琅琊王氏,是淝水之戰後能夠在朝中說一不二的陳郡謝氏。而除了“舊時王謝堂前燕”之外,還有在唐朝出過二十三位宰相的清河崔氏,隋朝初年連皇帝都要借一臂之力的鮮卑獨孤氏。

    世家大族,絕對不是冠冕堂皇的四個大字,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堅石。

    他們入可以改變朝廷格局,出可以穩固地方安危。他們子孫繁盛、詩禮傳家。他們或把持著國家的命脈,或富可敵國。

    沒有任何統治者敢看輕這些家族。畢竟這是三綱五常的社會,簡簡單單“家族”兩個字所蘊含的東西,往往是比國家還要沉重的。

    山陰陸氏,在這個士族階級日漸衰敗的世界中,依舊占有一席之地。

    鄭朝奉自然是聽說過的,李良辰也如此。

    “在下已經派人細查,現在來看,這位陸鴻應該是淮西提舉常平陸軫的兄長,不知怎跑到杭州來了。而且身邊隻帶了一個老奴,之前來的那位少年郎,在那書畫行中擔著知客的。”鄭朝奉解釋道。

    提舉常平就是管理一地倉糧、水利等事情的官員,文端先生看起來平和友善、古道熱腸,沒想到竟然是官宦人家的出身。

    李良辰聽著鄭朝奉的稟報,淡淡道:“這事情,告訴我兄長了?”

    “已經說了。”

    “他說了些什?”

    鄭朝奉苦笑了一下:“東家自然是很生氣了,說了幾句狠話。不過依在下看,其實東家很明白民不與官鬥的道理,應該再罵上幾日就好了。”

    李良辰聞言,微微點頭,便不再多說話。

    屋內的氣氛又漸漸變得凝重起來,鄭朝奉感覺到窗子外麵吹進了微涼的春風,於是下意識的打了個寒顫。

    李良辰沒有讓他退下,也沒有讓他留下。

    鄭朝奉不免覺得有些尷尬。

    稍微在這呆站了一會兒,鄭朝奉看著女東家側臉冷清的容顏,沒過多久,即便覺得雙頰有些發麻了。想了想,還是抬步退了出去。

    李良辰感受著他的動作,沒有做出任何的反應。

    這些都是與她無關的事情,而對於這些事情,李良辰素來都是漠不關心的。

    與雜事相比,她更加看重是眼前的簪花小楷,以及那幅寒梅圖的來曆。

    這樣說起來,那幅《寒梅圖》的作者,很有可能是那位叫做陸鴻的老者了。說來也是,如果這樣的畫作出自一名少年……倒也不是不可能,隻是這樣的高才,在一個小小的書畫行做知客,未免太過屈才了。

    李良辰默默的想著,安靜的臨著書帖。

    她從不施粉黛,但依舊擁有姣好的容顏。她的冷冽並不像是冰,因為不是那樣的強烈,反而像玉,清清泠泠,渾然善也。

    柳絮紛飛,從窗外徐徐吹落,有一枚落在她的青絲上,飄飄蕩蕩,最終吹落塵埃。

    ……

    ……

    劉正卿雖然還沒有考過科舉,但實際上,在杭州城頗有些才名,隻是文端先生與楚風都是初到這,所以並不太清楚罷了。

    之所以放著科舉正途許多年,是因為劉正卿謹遵禮法,為父母守孝。今年剛剛孝滿,鄉試基本上是十分穩妥的,所以並沒有特別著急的準備。

    前些日子因為親戚失和吃了一場官司,被人訛詐了不少銀錢。劉正卿雖然對金錢身外物看的很淡,但向別人借的錢總是要還的。這才答應了範家的邀請,為範家小娘子做一陣子西席。

    教授女子總是一件比較輕巧的事情,劉正卿想著,如果可以的話,就教到秋闈前一個月再停歇。那時候自己好生準備一番,鄉試中第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

    這日一早,正是去範家教書的第一日。劉正卿早早的起了,推門看了看外麵的紅霞,忍不住大笑三聲,心想這也是一道鴻運當頭的吉兆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宣和畫卷》,方便以後閱讀宣和畫卷第二十一章 向來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宣和畫卷第二十一章 向來癡並對宣和畫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