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悠悠眾口可爍金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一隻文兒 本章:第五十三章 悠悠眾口可爍金

    “鄉試原本應該在秋季的,隻是去年杭州城秋天鬧了水患,許多外地的士子根本無法趕來,今年才在春天又設了這場春闈,算是補足之用。”劉正卿道,“我也算是幸運之人,去年秋闈的時候還在孝期,無法參加。原本想著今年在參加秋試的,沒想到還多了這場春闈可以參加。如果這一場取不上的話,秋天還可以再考一次,倒也沒有什耽擱,哈哈!壓力小了很多,實在是件好事情。”

    正常來說,宋朝取士也與後世明清差不多,除了三年一大比,偶爾有恩科之外,下麵分成鄉試、府試兩層。鄉試是每年秋天舉行,俗稱秋闈。如果鄉試中第,當年就可以繼續參加冬天舉行的府試。

    三年一大比的製科考試,也就是最高級的考試,也是春天舉行的,這就是百姓們俗稱的春闈。但是這種製科考試不僅僅是次數少,三年才會考一次,而且取中的人更是少的可憐,一般來講,一次考試取中的士子不超過二十人。三年二十人,可見其中難度。

    好在除了製科考試之外,還有時不時加開的恩科。恩科分為許多科,比方蘇軾蘇轍兄弟參加過的“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還有類似“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明吏理可使從政”等等。

    恩科考試的範圍很廣,隻有少部分是隻允許府試中第者參與的,大部分來說,都是取眾甚廣,甚至連一些布衣出身的書生也可以參加。但實際上,話雖然這樣說,可參加恩科基本上都需要朝廷重臣的舉薦……所以,其實一般來講撈不到尋常百姓頭上的。

    劉正卿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自然不會期盼參與那樣的恩科考試,還是步步為營、鄉試府試殿試層層而上,才來的周正。

    “好在帖經和墨義都已經取消了,否則一場鄉試下來,怕是三四天不止。”劉正卿感慨道,“現在想想,前輩們可真是不容易啊,當時一考就是四五天,想一想就覺得難受。”

    文端先生笑道:“那都是許久以前的事情了,老夫都沒有經曆過。”

    楚風有些聽不懂他們的談話,不免出言請教。

    文端先生笑著解釋:“神宗之前的進士科考試,是要考許多東西的。那時候有個順口溜,說的就是這事情,叫做‘詩賦論策五道、帖十帖墨十條’。攤開來說,就是進士科的考試內容了。詩、賦、論各一篇,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或《禮記》的墨義十條。若是真的細細答完,的確需要四五日的功夫。”

    “帖”就類似於後世的古文默寫,“墨義”自然類似於後世的古文翻譯。

    “帖經和墨義,包括時策,在神宗年間便從進士科取消了。”劉正卿接著解釋,“這基本都是死記硬背的東西,會背了不會用也沒有任何好處。原來設有‘明經科’的時候,這些都是明經科的大頭,進士科瞧不上的。”

    “話雖如此說,但四書五經是魂魄,雖然不考了,可行書作文哪少得了它?說白了,隻是換了另外一種考試的形式罷了。”文端先生指教道。

    劉正卿躬身應道:“是,先生指教的有理。”

    楚風在一旁聽了個七七八八,不禁咋舌,笑道:“好在是題目改的少了,否則我們這些做謄抄的,豈不是要抄到明年才能抄完?”

    二人聞言大樂,文端先生指著楚風笑罵道:“這個疲懶的小子,咱們在這說了半天,他腦子尋思的,竟然是謄抄起來費不費力!一鳴,你說這小子氣人不氣人?”

    劉正卿笑著應和:“哪是氣人,真是氣煞人也!”

    ……

    ……

    除了劉正卿偶爾來向文端先生討教、蹭飯外,範秋明也帶了些禮物來再次拜會了一番。

    範秋明畢竟是做生意的人,行事極為妥帖,自認為在知州、通判大人的事情上有了些愧疚,於是進門便奉上一幅索靖的章草。索靖是西晉年間的草書大家,這樣的重禮,文端先生自然是愛不釋手的。

    楚風自然也十分欣喜,待客的時候就忍不住細細的瞧那書帖,連待人接物之類的事情都有些木訥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宣和畫卷》,方便以後閱讀宣和畫卷第五十三章 悠悠眾口可爍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宣和畫卷第五十三章 悠悠眾口可爍金並對宣和畫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