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遍覽名家丹青願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一隻文兒 本章:第九十一章 遍覽名家丹青願

    “畫院的全稱為‘翰林圖畫院’,最初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到了咱們如今的年代,也算是宮中的一種體製了。以前的畫師,在其中雖然擔任著‘翰林’‘待詔’等等官職,但說實話,地位並不會太高。反倒是到了咱們官家這一代,畫師們的地位才漸漸提升起來。”

    用過晚飯,文端先生端了一壺清茶在手,小軒窗下,與楚風緩緩道來。

    對於楚風醉酒與狎妓的事情,文端先生的微惱仍是有的。但老先生卻不是那種不負責任的人,聽說了飲宴上劉大人的意思後,恍然大悟之餘,自然也會對楚風細細說明一番。

    口中殘留的春筍臘肉的滋味,被一盞清茶漸漸的衝淡著。

    窗外微弱的知了聲時不時的鳴叫,又突然的暗淡下去,仿佛預示著夏日的逼近。

    房內的窗子已經關上了,隻是偶爾風動時分,也會將窗欞吹得輕晃,發出一陣輕響。這個時候,油燈的火焰可能也會晃動一番,牆上的人影便也跟著搖曳著,映出幾分縹緲與虛無來。

    靜夜長長秉燭遊,促膝長談也是一種樂趣了。

    “那位劉正宏劉大人若是不說的話,我也有些忘了,還有這樣一檔子事情。老夫記著,在官家登基初年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天下畫師的****,應昭者三千餘人,當時也是一番盛況。之後的幾年,偶爾也會選畫師入畫院,但規模上就小了很多。依照著劉大人的意思,應該是官家想要再次選人了。”

    文端先生回憶著往事,點了點頭:“當年張擇端、王希孟等人,都是那一年選進去的,官家親自調、教、斧正,才有了他們如今的成就。不得不說,千古以降,能夠在書畫上達到如此境界的帝王,官家恐怕是第一個。”

    “那是自然。”楚風立刻應和,心想著,宋徽宗在藝術上的造詣,哪僅僅是前無古人,早已達到後無來者的地步了。

    文端先生接著道:“所以,能夠入選進宣和畫院的畫師,可以說,都是有過人之才的。據說,畫院的考試,往往是官家自己篩選判別,能夠入得官家青眼的人才會被選中。對於眾畫師來說,這不單單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賞識與肯定了,所以學畫之人,都以此為榮,甚至以此為目標的。”

    “先生的意思是,除了類似劉大人這樣在地方篩選之外,想要入院還是需要接受考試的?”楚風問道。

    “沒錯,劉大人的篩選隻是第一步。這個所謂的同鄉試出身,其實就是他單方麵肯定了你在丹青上的功力,覺得你進入畫院有一搏的機會了。如果老夫所記不錯的話,畫院的考試應該是在秋天舉行,到時候如同科舉一般,你的能力到底如何,自有公論。”

    楚風心想,這其實與後世的藝考也差不多了。各個學校招生考試的時候都可以去參加,但是之後也同樣要參與尋常的高考文化課,指定一個分數線出來。雙重的篩選,才能最終確定下名額來。隻是畫院的考試更像是一種兩層的篩選,而第一層這種“同鄉試出身”,大抵所基於的,就是主考官對考生的熟悉程度了。

    如果不是劉正宏劉大人與自己的程源師父相熟的話,這件事情恐怕落不到自己身上的。

    文端先生看著他的表情,仿佛猜出了他的所思所想,笑道:“你也不必估計太多,所謂畫作的好壞高下,說句實話,筆力到達一定程度之後,外行人是很難區分的。我本身就不是丹青的內行人,那位劉正宏劉大人也是一樣的。科舉主考官這個職銜,老夫也曾經做過,隻是當時並沒有朝廷下令選拔畫師而已。不過設身處地的去想,即便是真的要選,也隻能根據當地丹青界的名聲、風評種種去選擇了。杭州一地雖然是人傑地靈,但真正有名的大畫家,除了程源之外,的確是寥寥無幾的。你前些日子剛剛在水墨會上捧出了幾分名氣,又是程源的徒弟,即便劉正宏大人與程源並無交情,他也會優先考慮你的。所以,不必太過在意。再說,你對丹青的熱絡,老夫也是看在眼中的。這樣好的機會,想必你也是求之不得的,又何必瞻前顧後考慮太多。少年人啊,關鍵就是想到什了就去做,大抵這樣才能不浪費這青春年華了。”

    楚風笑著應了,又想起其他事情來:“先生,如果真的去畫院做畫師的話,平素都要做一些什事情呢?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的《千江山圖》,都是在畫院完成的吧?如果我這種資質平平的人去了,也可以這樣隨意作畫?”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宣和畫卷》,方便以後閱讀宣和畫卷第九十一章 遍覽名家丹青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宣和畫卷第九十一章 遍覽名家丹青願並對宣和畫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