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雨幕輕掀是淺紅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一隻文兒 本章:第五章 雨幕輕掀是淺紅

    從四月的鄉試到得如今,兩個的時光流轉過去,不算長,但也畢竟不算短。

    楚風依舊保持著往日的習慣,每天早起之後打一通五禽戲,吃過飯後打開書畫行的大門,稍微收拾一番,接待登門的顧客。

    早晚臨習書帖的功夫自然是不會擱下的,《暑熱帖》也從最初的對臨,變成了現在早上背臨,晚上糾正性的對臨,這樣做起來雖然花費的時間要長一些,但真正意義上的進步也是十分顯著的。文端先生自然也會偶爾給出幾句意見和建議,楚風便思付一番,酌情改進。

    丹青上,依然保持著鄉試之前的模樣。每隔三日去程源先生那走一趟,帶上自己臨習的作品讓老師評判,也順便再換另外一幅畫臨習。隻是從上個月開始,程源先生要求楚風在單純的臨習畫作之外,還要依照著臨習畫作的題材,自己再創作一幅。這樣一來就變成了三天四幅畫作,雖然都是小品,但程源先生要求高,楚風自然也不敢怠慢,耗費的時間自然是十分可觀的。

    好在程源先生的確是名師,對於楚風畫作上的問題,往往慧眼如炬,一眼就能看出來,也從不吝惜賜教,所以楚風的畫技也在穩步提升當中。當然,按照程源先生的話說,如果他真的想要考入畫院的話,現在這種層次還是遠遠不夠的。

    這一點,楚風倒也能夠猜測的到。雖然說從學畫人數比例的角度上來講,現在的人自然是遠遠比不上後世學生的。但宣和畫院的地位,那是直通皇家的,相當於後世最厲害的藝術學院。而且,一旦考進畫院,身份也並不是後世那種純粹的學生。應該說,是學生、老師、公務員三位一體的,事情雖然瑣碎,但從身份地位上來講,用一句“談笑鴻儒,往來朱紫”來形容,並不會有分毫的誇張。

    想要考進這樣的地方,其難度,可想而知了。

    再者,還有一點與後世不盡相同的,就是考生的年紀。

    後世的各大美術學院中,雖然也有人是二十多、三十幾歲還依舊再努力考學的,但這樣的,畢竟是少數,幾乎可以登上新聞的事跡了。考藝校大多還是年輕人的勾當,成功或者失敗,一般來說就在一兩年之間,複讀兩次的已經很少見。

    但是在現在這個年月,考皇家畫院實際上與考科舉沒有太大的區別。實際上,聽程源先生說過,畫院考試製度設立之初,就是與科舉一同考試的,隻不過科目不同而已。隻是在王安石變法之後,明經科、明算科這樣的科目被取消了,畫院的考試雖然還保留,卻不再與普通的進士科考試同步,而是另外自稱了一個係統出去。

    可說到底,畫院的考試依舊是科舉製度流傳下來的一部分,那就涉及到了一個與後世考學極大的不同——不論什年紀,都可以來考的。

    就如同人們經常說的那句“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一般,五十歲考上進士還算是年紀小的,由此可見參與進士科考試的人們,大多在什樣的年齡段了。

    畫院的考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越是年紀大的畫家,眼界與筆力自然要比年輕人厲害一些的。擁有這種時間浸養下得出的功力,當然對於應付考試來講,也要輕鬆一些。

    當然,如果單純的從眼界上來比較,能夠勝過楚風的人恐怕並不多,這一點,自然是楚風的優勢了。

    但程源先生認為楚風的筆力還達不到畫院的要求。老師畢竟是曾經培養出一個畫院畫師的人,對於畫院要求的了解,當然要比自己高出許多來。

    楚風是鐵了心思要進畫院的,自然********的學習,刻苦不已。而程源先生的態度……

    說實話,並沒有太多的好轉。但程源先生也是一個妙人,並不會因為自己心稍微的芥蒂,就特意不好好教授楚風東西的。這當然也與這個年代的傳統有關,與後世的老師不同,這個年代中,真正認作老師之後,當真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不可能存在什給了錢又不好好講課的存在。

    不過逐出師門之類總是有的。就如同楚風的那個師兄,如今在畫院中做畫師的,程源先生恐怕隱約有些不認這個徒弟的意思,隻是現如今並沒有做出這個行動來。

    這個年代,逐出師門與逐出宗族幾乎是一樣的,那是一輩子的汙點了。除非真的做了什大逆不道的事情,否則身為長輩的,倒也不至於做出這種事情來。

    對於楚風的觀點、看法,程源先生聽他細細的解釋過了,並不能完全認可,但另外一方麵,也並沒有全盤的否定,類似處於一種模棱兩可的境界之中。

    於是這些日子下來,該教授的課程還是要教的,該指點的地方自然也不能假裝看不到。隻是少不了讓楚風吃點小苦,畫作上的小缺陷而劈頭蓋臉的罵一頓、假裝楚風來的晚了罰他幫忙收拾屋子之類的,但這都是太過細小的事情了,楚風隻笑著應下,乖乖認罰。

    相比之下,文端先生這邊自然要和煦的多了。纂刻的功夫也是每日都在教,泥章已經不用了,這師徒二人弄了些普通的木料來雕刻,刻完的印章無用之後還可以用來當柴火燒,何樂而不為。

    當然,印章本身燒火做飯之前,還是會在紙麵上留一個底的。一來是留一個紀念,二來,也可以將每次雕刻的印章留下來互相對比,看看哪需要進步加強,是否有了些進展。

    文端先生對於楚風是鼓勵式教學,而是課程上往往安排的十分隨意,並不要求楚風下太多的功夫,反而督促楚風仔細練畫才好。畢竟秋日要考的是畫作丹青,與印章無關的。

    書法上文端先生倒是會覺得重要一些,畢竟書畫不分家,按照如今這個時代文人畫發展的態勢,畫上有一些詩詞的提拔也是一件十分雅致的事情。

    “楚郎,你在詩書畫上都是有造詣的。畫院單單考畫作這一項,按照你現在的功力……說實話,恐怕要困難一些。當然,再練個三年五載總是會有所成就的,但是看你的意思,似乎今年就特別想一舉中第的,那,就一定要在出奇出新的方麵下功夫。”

    “畫院的考試,多是命題式的,這幾年下來,隨意找一首唐詩的句子,來要求大家作畫一幅的規格比較多。比如出一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同樣的一幅畫,要求的是境界和筆力。這兩點上,你的境界是足夠高的,但有的時候未免會眼高手低一些,也就是筆力未貸。這個雖然可以練,但現在看來,未必來得及。好在你還可以盡可能利用一下自己的書法……”

    “老夫的意思是,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需要將那句詩寫上,但是以你書法上的造詣,如果寫上去的話,自然是不會減分的。當然,如果你能夠再利用一下自己的詩才,順便以此為題作詩一首,那就是加分中的加分了!要知道,人在一個方向上鑽研到盡頭容易,可若是樣樣通才,那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這是文端先生曾經對楚風說過的一番指教。

    楚風自然是聽在心的,隻是不免苦笑:“先生真是太高看我了。我的書法如何,先生您是看在眼中的,其實真的算不得什,想要借此一鳴驚人實在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至於詩才,那就真的是幾近於無了。”

    這樣的解釋,文端先生自然一笑置之。而楚風也隻好繼續努力。

    除了日常這樣的學習安排之外,偶爾幾日去一趟範家,與範家小娘子、劉正卿一同盤桓,討論一番書畫方麵的事情,這也是楚風很喜歡的一件事情。

    書畫之前,有美攜遊。這就如同紅袖添香夜讀書一般,恐怕是每個曾今天挑燈夜讀過的男子都十分向往的事情。即便是那一位紅袖並不懂什詩詞歌賦,甚至連字都不認識,這也已經是一幅很美妙的畫麵了。

    更何況,如今與自己相邀同品書畫的人,不單單是同道中人,甚至在花鳥上的筆力還要比自己強的。與範秋白往來,不單單可以賞心悅目,還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女子的心思畢竟細膩些,很多用筆方麵的小門法、竅門兒,大抵也隻有她那樣蘭心慧質的少女才能想得出了。

    每次想到那方倩影,楚風都不禁要會心一笑。

    開店、鍛煉、書法、丹青、纂刻、往來,這是楚風每日都在做,並且樂在其中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絕於縷的瑣事,總是縈繞在這陸氏書畫行的內外。

    那就是那些跑來求字畫的人。

    最初,這一類人的人數並不多。大家雖然聽說了楚風這一路人物,可大多都是覺得好奇,跑到這來看個熱鬧而已。

    這種情況其實很早就開始發生了,畢竟水墨會上,劉正卿的舉動給太多人留下了印象,再加上程源先生收徒的事情,直接將楚風推到了風口浪尖。

    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有人在陸氏書畫行門口探頭探腦,或者假裝來這買上一些筆墨紙硯的小東西,順便偷偷的打量楚風一番,看看這個人到底是一個什樣的家夥。

    這樣的人,形單影隻而來的有,三五成群的也大有人在。楚風倒也不是很在意這種事情,反正自己身上一番血肉骨頭,看有看不壞,大家隨意看就是了,順便還能增長一下店內的收入,這也是何樂而不為的事情。

    可是等到了鄉試之後,楚風極為突兀的被主考官劉大人點為了同鄉試出身。事情,就開始逐漸改變了幾分味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宣和畫卷》,方便以後閱讀宣和畫卷第五章 雨幕輕掀是淺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宣和畫卷第五章 雨幕輕掀是淺紅並對宣和畫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