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秋闈(三)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一隻文兒 本章:第五十九章 秋闈(三)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

    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這是寇準的《春日登樓懷歸》,而中間被取做題目的這一句,很明顯的,化自韋應物的那一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的詩天然帶著一種極為衝淡的格調,按照《紅樓夢》薛姐姐的話來說,這叫做“韋蘇州之淡雅”。

    韋應物是楚風十分喜歡的一位詩家。他的詩句衝淡閑雅,總帶著一種淡淡的、讓人看不真切的味道,一如西方的印象派油畫。

    尤其這一句“春潮帶雨晚來急”,細細品味,就像是眼前整個畫麵都被一層雨簾遮蔽了一般,看不清明,又自帶一番清雅卻不寂寥、素淡卻不無味的意境來。

    而寇準本人自然也是北宋一代名臣,詞工方麵不能說是上佳,但與宋代律詩絕句普遍低迷平淡的背景下,他的詩也算是達到了一個很不錯的高度。

    用這樣一句話做題目,不得不說,還是很對楚風口味的。

    筆墨紙硯都是畫院備下的,不需要考生自己帶,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單純的害怕考生作弊之外,自然還有一些其他的道理。

    參加畫院秋闈的人,雖說都是日常鑽研書畫的,可畢竟家境不同,能夠負擔的起的筆墨紙硯也相差甚遠。

    工具這種東西,在外行人看起來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可若是真的鑽進了內行,種種文房的價格與質量,那就真的是天壤之別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房對於楚風這種人來說。自然是最重要的器具。拿著木刀的人,很難打得過扛著AK47的人,在書畫這一條道路上,其實是同樣的道理的。

    大家都知道如今這個時代。紫毫做的最好的是惠州的蘇家,墨條調的最妙的是蘇州的鄭家。隻是他們的東西好,這些東西的價錢也很好。真正能夠買得起這些東西的人,實在是寥寥無幾的。

    也正是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以免有人扛著一把火箭筒來吊打窮苦人家的孩子。畫院隻好出此下策,最終做出了“文房四寶等物由畫院提供”這樣的決定。

    當然,自然也有很多人是對此決定不舒服的。畢竟筆墨這個東西很像是千年之後人手一個的手機,自己的手機每天握在手,用起來十分順手,若是突然換成了其他的型號,即便操作係統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可真正使用起來總是有些別扭的。

    而且,作畫總要比玩手機這種活兒仔細的多。畫什的東西就應該用什樣的筆,這種對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求極高。

    為了竭力彌補這種事情,畫院為每個考生都準備了七根毛筆,大中小號應有盡有,狼毫、紫毫、羊毫各有不同,基本上滿足了所有科目考生的需求。

    楚風考試的座位還算不錯,靠著窗邊,清風陣陣,窗外有綠樹花香,風物宜人。

    他看著外麵的景色,心想若是真的能夠考入畫院的話。以後自己就可以與此情此景為伴,實在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嗅著外麵的花香,楚風並不著急動筆。

    為了讓大家都能夠拿出自己應有的實力,考試的時間很長。一直要到日暮時分才會結束。楚風有足夠的時間來設計和細細描繪,並不急於一時。

    整個山水科的考生大概十四五人,都是五湖四海推舉出來的人物,年紀各不相同,從黃發垂髫到白發蒼蒼,不一而足。

    楚風算是其中年輕的一個。但考場中也有一個看起來不過十二三歲的小孩子。

    這小孩子坐在第一排,當考試的題目剛剛公布不過幾個呼吸的時間,他就拿起墨條匆匆的磨墨,而後馬不停蹄的潛心畫了起來。

    桌子對於他來說明顯有些高,於是小孩子專注趴在齊胸口高的桌子旁作畫的情形,實在有些好笑。

    不過楚風並沒有笑,他分明從那孩子側後方的身影,看出了“誌在必得”四個大字。

    自古英雄出少年,誰能確定眼前的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孩子,不是什曆史上的知名人物呢?

    隻可惜現在沒有辦法上前詢問姓名罷了。

    楚風有一搭沒一搭的想著,也不著急作畫,他便也為自己身前的硯台上加了些水,磨起墨來。

    他在看前排的小孩子,更多的人卻在看他。

    剛剛進門的時候,考官喚出楚風名字的聲音實在是太大的些,於是大家這時候紛紛將目光投到了楚風的身上,好奇的打量著這個名聲滿京華的家夥,到底是個什樣的人物。

    用四個多時辰來完成一幅盈尺大小的畫,的確沒有人會著急。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宣和畫卷》,方便以後閱讀宣和畫卷第五十九章 秋闈(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宣和畫卷第五十九章 秋闈(三)並對宣和畫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