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外患的起源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心靈落寂 本章:第十七章 外患的起源

    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真的是一個多事之秋,在宋太宗趙光義與趙普,盧多遜等忙於家內的權力鬥爭時,邊外反宋勢力也積極的摻和了進來!

    此年二月,宋邊關忽然傳來急報,報反賊李繼遷派遣使者到了銀州,假裝向都巡檢曹光實投降,實則伏兵於葭蘆川(今陝西佳縣西北),誘殺了曹光實,冒用他們的旗幟,襲據了銀州(今陝西榆林米脂縣)。宋太宗趙光義震怒!這個冥頑不化的家夥最終還是反了。

    李繼遷(公元96年—公元1004年),本姓拓跋氏,銀州人,出身黨項族平夏部人。而為了完整的介紹他對宋朝堅持謀反的革命的動機,則不得不得提到他的家族背景。

    黨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於西羌族的一支,故有“黨項羌”的稱謂。

    漢朝時,羌族大量內遷到了秦、隴以北。長期處於原始遊牧生活的黨項族也經過自身的不斷發展,演化成了以部落為劃分單位,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的大族。族內逐漸形成了著名的黨項八部,而在這八部之中,以拓跋氏最為強盛。

    到了唐朝時,黨項族再次經過兩次內遷,逐漸集中到了秦,隴一帶(即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一帶),此時族內仍以分散的部落為主。

    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邊境和諧安定,對地方少數民族多實行寬大的民族政策(比如著名的文成公主入藏)。唐政府此舉深得邊遠少數民族的擁戴,他們於是送給了唐太宗李世民象征著他們至高榮譽的稱號“可汗”!!

    沒有絲毫的意外,聚集在秦、隴的黨項民族也收到了唐中央的邀請!讓當時的黨項部落酋長拓跋赤辭入朝,賜給他子之姓:李!授予他州刺史官職,讓他在黨項族聚集地進行羈縻州(相當於自治州)管理。要知道在古代,子的姓如果不是有突出的功績作為至高榮譽是不會隨便賜給外姓人的。拓跋赤辭作為外人,自然被李世民感動的稀糊塗。

    到了唐末黃巢起義時,加上藩鎮割據,唐的整個下瞬間崩潰!麵對唐政府兵力不足,無力討賊的囧境,十萬火急之下唐僖宗傳檄全國勢力,令其率兵勤王,剪除叛亂。

    在邊遠處的黨項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聞訊,感唐朝對於祖上的恩情。於是大舉出兵,率兵勤王!

    您對先祖的恩情,就由我拓拔思恭來償還!

    麵對下分崩離析,無人在意中央死活的現實!拓跋思恭此舉使得唐僖宗十分感動!他大賜拓跋思恭。封其為夏國公,複賜姓李(此後也稱李思恭,其後代也沿襲李姓)。再賜其為“定難軍節度使”,執掌夏州、銀州(今陝西榆林東南)、綏州(今綏德)、宥州(今靖邊東)、靜州(今米脂東)五州之地,使其握有兵權,成為名副其實的藩鎮。

    而這,也使得黨項族真正有了自己的地盤。

    即使到了五代十國亂世期間,黨項族也據境如故。

    再後來,宋勢力做大建國。宋太祖初年,當時黨項族首領李彝興不願與宋為敵,便遣使入貢,趙匡胤名義上授給了他太尉之職,讓他繼續實際上統治黨項族。

    李彝興死了後,他的兒子李克睿襲位,但是沒過多久,李克睿又死了,他的兒子李繼筠繼續襲位。在李繼筠手,黨項族和宋朝關係還是不錯的。趙光義討伐北漢時,李繼筠曾經還派遣將領李光遠、李光憲等人,渡河到北漢太原境內,對宋遙作聲援。

    等到李繼筠死了,他的弟弟李繼捧襲位後,黨項族和宋朝就出事了!因為他有個族弟,就是李繼遷!

    這個李繼遷其實是一個能量很大的人,他之所以會堅持謀反,其原因則在於宋初的民族政策和一則假消息。

    這則假消息是:

    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年),他的哥哥李繼捧和往常一樣入覲太宗趙光義。但是這次,竟然獻上了黨項族的立身之本,銀、夏、綏、宥四州之地,且自陳“我和家人鬧得不愉快(親族不睦)”,願意居汴京。宋太宗趙光義一聽黨項族自願放棄占據多年的地盤,讓宋朝接手,於是的很高興,授予他“彰德節度使”(彰顯德行)。

    接著趙光義就很熱心的派遣使者到了夏州,要迎接李繼捧的家屬去汴京玩。除此之外,他還派都巡檢曹光實,去接手黨項族四州。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宋唱悲歌》,方便以後閱讀宋唱悲歌第十七章 外患的起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宋唱悲歌第十七章 外患的起源並對宋唱悲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