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沒變得寬宏大度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奴家水桶妖 本章:第139章 沒變得寬宏大度

    (),

    年後沒過多久,拓跋宏就緊鑼密鼓進行第二期改革,實行漢製與移風易俗。

    一:易服裝。

    督使鮮卑族禁著胡服,改穿漢人服裝。

    二:講漢語。拓跋宏宣布以漢語為“正音”,稱鮮卑語為“北語”。朝廷上禁鮮卑語,改漢話。

    拓跋宏親下詔令:“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短期改變)。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罷官)。”不久,又下切詔:“不得語北俗之語於朝廷,違者免所居官。”

    三:改漢姓,定門第等級。

    拓跋宏下詔,將鮮卑人原有的姓氏改為漢姓。參照漢族門閥製度的做法,來確定鮮卑貴族的門第高下,並按照門第高低來選拔人才,任命官吏。

    拓跋宏以身作則,下令將自己家族的姓氏——即北魏王朝的國姓“拓跋”,改為了單姓“元”。鮮卑皇族原姓“拓跋”,在鮮卑語中“拓”是土地,“跋”指君主。

    拓跋宏改姓為“元”,是因為“元”代表著一,——土地是萬物之始,“元”在漢語中有開始之意!

    鮮卑八姓貴族,也全改為漢姓。

    丘穆陵,改姓:穆;步六孤,改姓:陸;賀賴,改姓:賀;獨孤,改姓劉;賀樓,改姓:樓氏;勿忸於。改姓:於;紇奚,改姓:嵇;尉遲,改姓:尉。

    這八姓貴族的社會地位,與漢族北方的最高門第崔、盧、李、鄭四姓相當。

    其他稍低一些的貴族姓氏亦改漢姓,其第與漢族的一般士族相當。

    四:通婚姻。

    此時的北魏國,漢人和鮮卑人之間有一道界限分明的鴻溝,兩個族群在鴻溝的兩岸互相對望,充滿了戒備以及其它各種複雜的情感。

    為了填平這道鴻溝,拓跋宏提倡漢人和鮮卑人之間互通婚姻,讓漢民族和鮮卑民族從相互戒備向交融轉變,而血統的交融,使漢人和鮮卑人的後代,以漢人的形象出現在北魏國。

    五:改籍貫。

    凡已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以洛陽為原籍。規定鮮卑貴族在洛陽死後,不得歸葬平城。

    沒多久,拓跋宏又廢除了北魏長久以來以貿易貨的交換方式,下令鑄造太和五銖錢,並詔令公私使用。

    在洛陽立國子監、太學、四門學。

    拓跋宏,——如今姓元,名宏。他所改定的官製,一洗昔日雜亂無章的鮮卑舊製,非常係統地統一了內外文武官員的職號;又改定律令,廢除殘忍的轘首、腰斬等酷刑,除去了從前北魏族誅連座甚眾的酷法。

    這些強製性的政策,是為了減少民族差異、民族隔閡。盡管許多鮮卑貴族心懷不滿,卻也隻能執行。

    為了把漢族地主和鮮卑貴族的利益聯係在一起,壯大北魏的統治力量,元宏主張同漢族通婚的同時,他自己率先娶漢族盧、崔、鄭、王四大漢族名門世家的女兒為妃,把自己的眾多女兒許配給漢族大姓,甚至自己的幾位親弟弟,也讓他們娶了漢族地主的女兒。

    很多鮮卑貴族反對,漢製與移風易俗會削弱了血親貴族的權利。

    任城王拓跋澄,——元澄,他堅決站在元宏這一邊,推行全盤漢化的改革方略,對國對民都有益。元澄還道,國家富裕了,才能達到民眾安家樂業,繁榮昌盛。

    鮮卑貴族反對無效。

    元宏要納漢族盧、崔、鄭、王四大漢族名門世家的四位女子進宮為妃這事,馮潤是從馮清嘴聽到的。

    馮清一副賢惠神情,欣慰道:“主上早就應該納妃了。要不宮中就幾位嬪妃,實在是太冷清了,到時候盧、崔、鄭、王四大漢族名門世家的四位女子進宮,那就熱熱鬧鬧了。”望向馮潤,含笑道:“左昭儀,你是不是?”——她之所以叫馮潤“左昭儀”而不叫“二姐”,是因為各位嬪妃都在。

    這是馮清耍的一個計。

    借口感染了風寒,身子不舒服,在床上躺著。於是所有的嬪妃不約而同到昭陽宮探望。

    馮潤也去了。

    馮清在床上半躺著,裝了一副無精打采的神情,可話十足。高貴人一聽馮清此話,頓時抿嘴笑:“皇後娘娘,盧、崔、鄭、王四大漢族名門世家的四位女子進宮,左昭儀姐姐見不得很高興。”

    馮清一副驚訝神情:“為何?”

    高貴人瞥了鄭充華一眼,笑道;“妾記得前些日子,——呃,就是左昭儀姐姐冊封的那,鄭充華妹妹曾經了一番話,她院子有一盆醉芙蓉,花開的時候很美,蜜蜂蝴蝶聞著花香而來,在花間飛舞,後來花兒凋零了,那些蜜蜂蝴蝶早沒了蹤影,因為蜜蜂蝴蝶不傻,凋零了的醉芙蓉不再值得眷戀。”

    馮清裝傻:“鄭充華這番話是什意思?”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馮家庶女亂後宮》,方便以後閱讀馮家庶女亂後宮第139章 沒變得寬宏大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馮家庶女亂後宮第139章 沒變得寬宏大度並對馮家庶女亂後宮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