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功在千秋(大結局)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 本章:第357章:功在千秋(大結局)

    『s感謝一路陪伴至今的諸位書友~過幾天,我會在後記寫一些有關於新書的想法,請諸書友參與,新書的題材,將取之諸書友的建議。話說回來,寫完主角的最後一幕,真的好感慨啊,心難受。』

    ————以下正文————

    魏昭武十六年,魏國終於兵吞諸國、統一中原。

    但考慮到韓、齊、楚、秦等地仍有不滿於魏國統治之人,且與魏人仍然矛盾重重,於是在十七年春,魏王趙潤改年號為「建和」,致力於溝通魏人、韓人、齊人、楚人、秦人彼此間的矛盾。

    是故,昭武十七年,即為建和元年。

    同年,魏將司馬安病故,魏王趙潤追諡司馬安為烈侯。

    此後,河西守由司馬安的副將白方鳴擔任。

    建和元年初始,在內朝大臣介子鴟的建議下,魏王趙潤於泰山封禪祭天,宣告天下結束了王國時代,而進入了大一統的帝國時代。

    魏王趙潤,亦尊為魏國「武皇帝」。

    此時內閣老臣李粱、徐貫年事已高,但仍執意隨同魏王趙潤前往泰山祭天,於祭天之後含笑而逝,魏皇帝趙潤倍感哀痛。

    同年六年,魏皇帝趙潤召介子鴟、衛鞅、張啟功、張開地、管重、鮑叔等一幹文臣於甘露殿商議治國大略,希望魏國從「平天下」變為「治天下」的模式。

    此時魏國的最大隱患,除了治下魏人、秦人、楚人、韓人、齊人彼此之間的矛盾外,主要還是諸國舊貴族這一大不安因素。

    諸國舊貴族這股勢力,包括舊秦國的嬴氏、趙氏,齊國田氏、楚國熊氏等等貴族,他們在順從魏國之後,其氏家勢力並未得到多少削弱,在魏皇帝趙潤的默許下,依舊代替朝廷治理著當地。

    因此,似介子鴟、衛鞅、張啟功、管重、鮑叔等人皆認為,此舉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介子鴟等人提議廢除分封製、削弱邑君,加強郡縣職能。

    但這個建議,卻遭到了宗府宗正趙勝的反對。

    繇諸君趙勝認為,若加強郡縣職能,廢除分封製、削弱邑君,這將徹底化解趙氏王族與嬴氏、熊氏、田氏等舊有的大貴族,而使代表朝廷的新士族階級取而代之。

    趙勝的反對,相繼得到了燕王趙疆、桓王趙宣、安平侯趙郯、河東守魏忌、藍田君嬴謫、溧陽君熊盛等許多魏國大貴族的反對。

    舊貴族勢力與士族官僚階級,於此時爆發了最為嚴峻的爭執與矛盾。

    九月,魏皇帝趙潤力排眾議,廢除分封製、加強郡縣職能,但此前得到封邑的邑君,則不在其列,作為對諸貴族的安撫,除非直係血親斷絕,否則絕不收回封邑。

    至此,魏國舊貴族勢力與魏國士族的矛盾暫時和解,但從本質上來說,前者注定將被後者所超越,甚至於取而代之。

    為了更好地加強郡縣職能,朝廷將天下劃分為四十六個郡,設左右丞相,左丞相為介子鴟,領內朝,右丞相為翟璜,代皇帝領天策府,彼此互不幹涉。

    可即便如此,依舊無法阻止朝廷勢大、而天策府勢弱的局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魏宮廷內》,方便以後閱讀大魏宮廷內第357章:功在千秋(大結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魏宮廷內第357章:功在千秋(大結局)並對大魏宮廷內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