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字說話--關於簡體字的若幹事(至第三節上)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孔璋 本章:用數字說話--關於簡體字的若幹事(至第三節上)

    br>

    用數字說話

    --關於簡體字的若幹事

    一、寫在前頭的話—百度與閱讀

    本文的起源,是因為在“高考取締甲骨文”http://www.lkong.net/thread-593814-1-1.html”的那個樓麵的一些討論,我和幾位朋友交流了一些東西,但感覺沒有說清楚,既不係統,也不具體,而且有個回貼還比較情緒化,已經不能算是討論的態度了。所以,我決定單獨開一個新坑,來梳理一下有關的東西。

    需要說明的是,我不是什文字專家,本文所述的東西,也沒有我的“獨到之見”或是“獨家研究成果”,我隻是一個票友,一個整理者,我把它們從不同的書籍、資料當中摘取出來,整理成文。在本文的最後,也列出了所有被引用了的書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來看一看。

    這是我第一次嚐試著在所寫的東西後麵附上所有資料的出處,這既是為了對那些辛苦寫書的老師與先生們的尊重,也是因為我在那個樓曾經表明過的觀點。

    百度很好用,但不能隻用百度,隻依靠它的話,很難避免被他人惡意或非惡意的洗腦。信息時代是無比美妙的時代,但如果不思考和甑別的話,又或者隻是為了尋找能夠支持自己觀點的資料而百度的話,這個時代也會把我們變成比任何時代都更傻的傻瓜。

    為了獲取知識,百度是個好東西,但不管怎樣,實體書是更好的東西,而幾本放在一起,相互比較與對照的實體書,則是更加更加好的東西。

    ……以上,故且算是前言。

    二、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嗎?--關於字體的變化

    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孰優孰劣的爭論,無論在網絡上還是網絡下,都是隨處可見的,其中,有一個相當突出的觀點,就是“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以此,來指責廢繁用簡的政策錯到交關。

    是這樣嗎?

    1899年,一堆骨片被從中藥鋪子帶走,隨後,我們才重新發現了甲骨文,這是目前已知的,或者說是被學界承認為成熟體的最早的漢字,據今超過三千年,目前,被發現的甲骨文單字有四千多個,已經辨認出來的不到一半。如果我們不再把目光上投到陶器上的刻畫的話,那,這就是現在中國文字最老的根係。

    刻在骨片上的叫“甲骨文”,而刻在金屬器上的叫“金文”,在介紹漢字發展史時,金文一般被放在甲骨文後麵介紹,但嚴格來說,金文其實是包含了多個發展階段的文字。

    早期的金文,與甲骨文的寫法基本相同,或者可以說,其實就是刻在青銅器上的甲骨文,但後期的金文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熟悉各代字體的人來說,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與小篆相似的地方。目前已經收集到的金文比甲骨文要多將近一半,而已經解讀出來的單字也更多。

    金文是商、周時代開始使用的文字,然後到了春秋、然後到了戰國,雖然“尚有周天子”,但文化人們還是忙著“紛紛說梁齊”,這是漢字爆炸性發展的一個階段,一方麵,這是漢字的“繁化”傾向發展最為明顯也最為迅速的時期,另一方麵,這也是各個地區紛紛發展出自己的“漢字”,是漢字最有可能和“拉丁語係”一樣,最終變成“漢語係”的時期。

    但是秦始皇來了,並且帶來了小篆。

    小篆,有時也被叫成“秦篆”,它的前身是“大篆”,也叫“籀文”。在七國相爭的時候,大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而在削平六國之後,小篆就成了天下的通用文字。

    那是我們已知的漢字的第一次規範化(也許商人與周人也做過類似的事情,但我們已經不知道了),關於這次規範化的意義,我沒必要在這多說,我隻是想突出的強調一件事情。

    正如前麵已經說過的,後期的金文中,很多單字可以明顯的看出與小篆的相似。換一個角度來說,小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在金文發展的基礎上,逐漸演變形成的。

    小篆不是金文,正如金文不是甲骨文,但甲骨文變成了金文,以及金文變成了小篆,並不意味著有什根狀物被砍斷了,它們是同一顆大樹的不同部分,小篆送金文二線去了,金文為甲骨文開了退休的茶話會,但……它們始終是一家人。

    ……另外,不算很重要的一件事,相比之前和同期的文字,小篆有兩個要點“整理”與“簡化”。

    整理,是指小篆整合了六國各自的文字,簡化……這個詞我想不角再解釋了吧。

    關於從金文與小篆的字形比較,我手有很多對照圖,無論是簡化的力度還是簡化的思路都一望可知,但由於技術手段的問題,我現在還沒法弄上來……不過,反正這個坑也要貼很長時間,等到全文完的時候,或者已經解決了吧。^_^

    “小篆”之後,是“隸書”,這是漢朝的官方文字,一直到三國時期,仍然是各家的公務體。早期的隸書還可以看出小篆的痕跡,而後期的隸書,則明顯出現了楷書的胚胎。

    “楷書”……寫到這,我很欣慰,因為本文的小標題用得就是楷體,因為我總算寫到了一種我們今天還在使用的字體。

    楷書一般認為是出現在漢朝未年,也叫“正書”,因為這是一種形體端正,特別平直的字體,所以才得了這個名字。

    但漢朝誕生,又一直用到今天的字體,可不光有楷書,“草書”也出現在漢朝,甚至比楷書還早。

    早期的草書又被稱為“草隸”或“章草”,是書寫隸書時的變體,大致等同於今天硬筆書法中的連筆字,缺點是看不清,優點是寫得快。發展到漢未,草隸終於擺脫了隸書的影子,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字體,被稱為“今草”,在唐朝,它還將再向前一步,成為更加狂放、更加難認的“狂草”,然而,就象1977年的那一版簡化字一樣,走得太急的改革終究難以自持,狂草很快就告終結,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草書,基本還是稟承了“今草”的手法。

    在草書發展成長的同時,也有人在做著另外的嚐試,他們覺得楷書寫得太慢,草書太難認清,於是試著來一個調和:使用一種比楷書快一些,比草書好認一些的字體,這就是行書,和草書與楷書一樣,它一直流轉到了今天。

    通過上麵的介紹,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草書與行書的誕生,都是為了彌補楷書書寫麻煩的缺點,也正是因為,草書與行書當中,產生了第一批今天意義上的簡化字,目前所使用的簡化字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可以上追到這兩門字體麵。

    ……那其中包括“愛”,沒有“心”的“愛”。被無數從來不讀古書,或者讀古書不夠多,或者根本不想讀古書而隻想滿足自我優越感的人們瘋狂嘲笑著的“愛”,但實在的,這個“愛”字的產生,已經有少說也是一千好幾百年的曆史了。

    在楷、行、草的組合形成以後,官方的字體就再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唔,如果隻說到這的話,我就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臉了。

    在“高考”那個樓,我說“秦字與唐字不同,唐字與清字不同……”而SICTT同學也表示了他的疑問,從目前能看到的碑刻和字貼,似乎唐字和今天的“繁體字”也沒有什區別。

    是嗎?

    之所以我特別拿出秦字、唐字與清字這三個節點來,是因為,這三個節點,都對應著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重要起點。

    秦字,上文已述,是第一次統合,第一次規範,第一次由官方來認可並固化非官方自行進行的字體簡化,第一次以政治的偉力作用於斯,無論按什標準來區分,都不可能繞得過這位千古一帝。

    清字,是繁體字的最後時光,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從那以後,是戴著民國這頂帽子的北洋,是幹翻了北洋民國然後自稱民國的南京政權,是本朝……無論那一朝,皇帝已經不再,舊時代已經不再。

    而唐朝呢?

    唐朝是起點,兩個起點。

    唐是今天所謂之“繁體字”或曰“正體字”的起點。永嘉以降,天下板蕩,直到隋唐第二帝國的誕生,結束了國家的分裂,也重新開始了字體,以及其它許多事情的統一與規範。

    早在隋朝,就出現了《文字解歸》一書,之後,唐人的《字樣》、《匡繆正俗》、《幹祿字書》、《新加九經字樣》……等一係列著作,都是在延續這一努力,他們中,有的是學人自發的工作,但更多的,是在統一的中央政府的意誌與支持下進行的工作,在此期間比較典型的成就,是武則天治世期間出版的《字海》,到此階段,基本上完成了這一波整理規範的工作。

    今天我們習用的“繁體字”,多數可以上溯到隋唐時期,從讀書人的角度來看,唐朝的字與清朝的字,的確沒有本質的區別……但是,這隻是從讀書人的角度來看。

    唐朝,同時也是百姓們自行簡化漢字並且強迫廟堂之人接受的起點。

    當然,這句話其實有些絕對,王右軍的字貼中,已經有了很多今天仍然在使用的簡體字。

    但是。

    我們知道,那是王右軍寫出來的。

    而宋、元、明、清時所產生的那些簡化字,我們已很難知道那是誰寫出來的。

    所以我喜歡。

    我喜歡這樣的事情,非常喜歡。

    不知道是誰,但仍然不得不接受,雖然,開創了這些字型,字體的人,不是書聖,不是相爺,不是大詩人和風流名士。

    那是人民的結晶,那是人民的選擇。

    磨豆腐的人,印書版的人,抄經書的人,寫招牌的人……他們沒能留名史書,但他們共同的努力,共同的選擇,成為今天的標準。

    從目前可以掌握的史料來看,我們可以確認說,從宋開始,到元,到明,到清,民間對“字”的簡化從來沒有停止,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推進,雖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成果將成為異體字或是根本沒人記住的什東西,但同樣,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成果一直流傳了下來,到了今天,成為了我們在使用的“簡體字”。

    一棵樹,從古到今,枝不停長,葉不停發,但根,從來未變。

    如果說把繁體字換成簡體字是砍斷了中國文化的根,那從隸書到楷書,從金文到篆文,又分別是誰砍斷了誰的根?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太平記》,方便以後閱讀太平記用數字說話--關於簡體字的若幹事(至第三節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太平記用數字說話--關於簡體字的若幹事(至第三節上)並對太平記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