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度出山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南雲二十一日 本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度出山

    一切事情,都仿佛在照著李沐所說的劇本演出一般。九月二十四日,山東吳橋發生了一件大事兒,東江兵的部隊給養不足,故而部隊行抵吳橋時,與山東人屢有摩擦,縣人皆閉門罷市。東江軍給養斷絕後,又忽聞總兵官毛文龍被殺的消息,群情激奮之下,加上李九龍,李應元等早有小心思的將領一撮攢。孔有德率軍攻破吳橋縣縣衙,殺死縣令,焚毀大半縣城,舉旗叛亂。

    孔有德手中精銳八千餘人,更兼擁有強大的重炮營,一路連陷臨邑、陵縣、商河、青城諸城,率兵直趨登州。山東巡撫朱大典實在不得已,隻好派遣中軍沈廷諭、參將陶廷鑨率數千人往禦叛軍於阮城店。

    當然,和裝備精良的邊軍菁華相比,山東軍無論裝備,士氣,戰術訓練水平都全然不是東江鎮的對手,雙方差距巨大,戰鬥自然也就沒有了懸念。

    山東軍慘敗潰散,讓原本就已經瀕臨崩潰的山東局勢愈加敗壞。山東百姓曆經多年饑荒戰亂,大多已經家徒四壁,走到了生死邊緣。這一次實在是無路可走了,便紛紛參加了義軍。

    山東巡撫朱大典剛剛到任一個月,山東局勢風雲突變,原本還算穩固的山東各地遍地烽火,以孔有德所率東江軍為主的各路武裝在山東劃地割據,各自為營,山東布政使司卻毫無建樹,無可奈何,一月數道奏折,拚命的向朝廷求援

    而在大明朝的決策中央紫禁城中,崇禎皇帝正滿臉焦急之色的望著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位最信任的心腹大學士,希望他們能拿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條陳來。

    周延儒出身東林,從北京翰林院轉到南京翰林院,之後便如同坐了火箭一樣一路升到了禮部侍郎,入閣成為大學士。溫體仁也是差不離,從翰林院修撰累吏部侍郎入閣。就這兩位,真正接觸政務的時間還不如很多低品級的地方官員。

    崇禎皇帝認親不認賢,也難怪最後落得個聖旨出不了紫禁城,被人騙的團團轉的下場。

    周延儒和溫體仁把手中一大遝子各種奏報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但是心中依然沒有什定計。這兩人本是互相之間看不過眼對方的,現在倒是誰也沒有像平時那般搶著開口。

    遼東危急,山東危急,河南危急,湖廣危急,西南也危急。整個大明疆土上,幾乎就隻有陝甘寧和東南各省尚且平靜,而這些地方,又都是李黨一係官員的自留地。要是隨便抽調當地軍力,萬一引起更大的亂子,這個責任他們可擔不起。

    崇禎皇帝見這兩人平日吵得熱鬧,恨不得把自己當首輔大臣,指點江山,激昂文字,這回真遇見事兒了,愣是半天沒憋出一個屁來。

    “溫愛卿,你有何想法,盡管與朕道來,朕恕你無罪便是。”崇禎皇帝不比李沐。李大公子這幾年過得倒是無憂無慮,雖然已過而立之年,但是依舊精力充沛,仿佛年輕小夥子一般四處閑逛。而崇禎皇帝雖然比李沐小了十歲,可是如今望去竟然已有老態,看上去和李沐甚至年歲相當,可見皇帝這兩年也是焦頭爛額,夙興夜寐,很難有時間放鬆下來。

    相比起皇兄天啟,崇禎是有理想和抱負的。但是皇帝卻始終沒有找到帝國風雨飄搖,處處烽火的真正原因。他一廂情願的認為,天啟朝之所以國事廢弛,均是因為皇權旁落,閹黨當政的原因,故而他一登基便將閹黨拿下,收回了李沐的兵權,把國政大權轉回內閣和自己的手中。可是數年過去了,國家不僅未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反而加速向那萬劫不複的深淵滑去,讓皇帝自己心中也越來越沒底。

    溫體仁現如今簡直如坐針氈,論政治鬥爭,他溫體仁修撰出身一路高歌猛進,自問不在周延儒之下;論正經參讚國務,他兩眼一抹黑,問啥啥不懂,別說拿出個條陳來,就是如今大明朝南北諸鎮,哪些地方還有可用的官軍,流寇勢力到底有多少,在溫大人的眼中,估計尚且還是個謎。

    “皇上,不若讓廣西土司韋南化率狼兵入湖廣剿匪,狼兵自嘉靖爺年間組建以來,曆經大小無數戰役,實力強悍,為廣西安定之基石,若是能抽調狼兵,自然是萬無一失之策。”溫體仁想了好久,才試探性的說道。

    “笑話,你自己也說了,狼兵是廣西安定之基石,現在貴陽失守,安邦彥在西南為禍甚大,難道你是準備再把桂林讓給人家,助長西南賊寇的勢力”周延儒自己拿不出主意,貶低別人的倒是腦子轉的飛快,三下五除二就把溫體仁說的啞口無言。

    “啟稟皇上,懿安皇後求見。”現在的掌印太監曹化淳和秉筆太監王承恩都是老實人,但凡皇帝議事便自覺退到殿外等候,不過此時一直深居簡出的懿安皇後求見,不知道是有什不得了的緊急事務。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一品侯爵》,方便以後閱讀一品侯爵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度出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一品侯爵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度出山並對一品侯爵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