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明朝的黨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南雲二十一日 本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明朝的黨

    崇禎八年七月,首輔大臣周延儒親自票擬條陳送往皇宮,崇禎皇帝下詔給內閣,命九邊總製,平遼王,建極殿大學士,領精兵十萬,南下赴河間平叛勤王。

    一應所需軍需糧草,皆由西北各鎮自行籌措,一應行軍駐在,均不允許沿途打擾順天府諸縣各城。叛軍若平,則即刻回軍,不得有誤。

    如此奇葩的聖旨從內閣發出,凡朝野有識之士無不睜大了眼睛,仿佛聽到了什不可思議的事情一般。皇上忌憚李沐是正常的,但是用這種方式,簡直如同自絕於天下。原本還顧及著君臣大義名分的李沐完全可以自述因為彈盡糧絕,逼到絕境,揮師京城,求得軍需糧草。到那個時候,崇禎皇帝拿什守護大明朝的社稷神器

    如此一來,朝廷有理也變沒理了,皇上如此刻薄為國征戰十餘年的有功之臣,天下士子,黎民百姓會怎想,值此敏感危難時刻,中央政府的權威原本就已經在穀底掙紮,這下可是要被老百姓徹底拋厭棄了啊。

    吏部尚書範景文雖為李沐的親娘舅,但是範景文不負一代純臣曆史上北京陷落之後,範景文自殺殉國,是為北京數不多的殉國高官之一,第一個具折上奏,言明旨意荒謬不堪之處,提請內閣重新審議。

    範景文這一出手,卻仿佛踩到了某些人的尾巴上。李沐從未想過結黨,但是朝中親近李沐的官員已經自然而然的被視作李黨。目前的李黨控製了超過一半的朝廷要職,一直是幻想所謂“眾正盈朝”之東林黨清流的眼中釘,肉中刺。

    雖然李沐是範景文的親外甥,但是範景文自詡不是那種因私廢公的昏庸之輩,他一心為了朱家天下,卻沒想到反而引起了眾多清流一係官員的彈劾和反擊。

    除了像楊漣,左光鬥這種真正的正直之臣外,東林黨人的鬥爭原則隻有一個,我是清流,我是忠臣,所以我是對的,其他派係的意見,無論合理與否,都必須反對。簡而言之,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這些清流們以為靠著自己的唇槍舌劍幹掉了魏忠賢,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收拾掉李黨在朝野的勢力,於是紛紛上折彈劾吏部尚書範景文,禮部尚書張溥,商部尚書張采,都察院右都禦史宋應星等。但是這些人不是魏忠賢的閹黨成員,他們大部分操守甚佳,小節無虧,於是東林黨人隻好胡攪蠻纏,說些不敬聖旨,藐視內閣等莫須有的罪名,仿佛地痞無賴,毫無底線可言。

    曾經葉向高為首輔時,身為黨魁,一心為國,和閹黨苦苦周旋,那個時候的東林黨,客觀來講,確實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曆代黨魁更迭,從葉向高,到劉一,韓爌,東林黨也在一步步的變化。周延儒身為葉向高的門生,雖非東林出身,但與東林係關係密切是不爭的事實,況且周延儒居於首輔,東林黨自然也就指望著他,有這樣的領頭羊在前麵,東林黨搞成如今這個樣子,似乎也就不足為奇了。

    致美樓的一處雅間之內,坐著三位穿著錦袍的中年人,雖然隨扈不多,但看上去威嚴氣度不凡,應當是做慣了上位者的高官,仔細一看,正是吏部尚書範景文,禮部尚書張溥和商部尚書張采三位大人。

    這三位從一品的大員齊聚一堂,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如今東林黨全麵進攻的事兒,和東林黨開戰,他們倒是不怵他。就算皇上如今不站在他們一邊,但李黨眾位高官大多都是清譽甚佳的誠誠君子,和閹黨那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當然不同。

    “範大人,您就聽我一句勸,別去趟那個渾水了罷。”張溥雖然和範景文同品同級,但是對方是李沐的長輩,張溥和張采二人自然也格外尊敬些,可是苦勸了好幾次,範景文還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讓張溥也是頗感無可奈何。

    “是啊,範大人,您管也管了,折子也上了,甚至內閣的徐光啟徐閣老都跟著上了折子,這回反倒是吃力不討好,皇上也不念著您的忠心,隻當是您在那兒為王爺張目,又是何苦來哉呢”張采也跟著勸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一品侯爵》,方便以後閱讀一品侯爵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明朝的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一品侯爵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明朝的黨並對一品侯爵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