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國喪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南雲二十一日 本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國喪

    自那日乾清宮內召見群臣之後,天啟身體突然反常大好了幾日,八月初九,甚至召見了顧秉謙和黃立極兩位輔臣,兩人出來之後,帶出了一封冊封魏忠賢的侄子魏良棟為東安侯的聖旨,另外,升皇後的父親太康伯張國紀為太康侯,看來,皇帝有心為自己的身邊人留個出路,他預示到新君登基後,魏忠賢的日子估計會不好過,故而安排了不少後招,盡力想給他留下一些保身的資本,也算是有情有義的天子了。

    八月十一日,原本身體就已瀕臨崩潰的天啟皇帝,還是耗盡了所有的元氣,最終在龍床上緩緩閉上了眼睛,駕崩於乾清宮中,年二十三歲。

    這位十六歲繼承大統,禦極天下的皇帝,僅僅過了七年的時間,就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天啟年間,大明朝內部政治黑暗,閹黨橫行,外部卻離奇的節節勝利,連戰連勝。不過帝國內部的矛盾從來就沒有解決,所以整個龐大的帝國馬車,依舊風雨飄搖,破漏連連,眼看就要有散架的危險了。

    天啟駕崩以後,國家轉入國喪,按照禮法,天下子民理當服孝三年,所有嫁娶,飲酒,應考等事務都需禁止,不過國家這大,顯然如此作為是不切實際的,於是遵照先帝遺願,滿朝文武官員斬衰一月,百姓服孝三日,三月內不得飲酒,嫁娶,宴樂。三月之期過後,一切照常如舊。

    此時乾清宮的龍椅上,一身明黃長袍的崇禎正在椅子上發著呆,天啟做了七年的皇帝,後宮嬪妃被客氏荼毒者甚重,以致於沒有留下一個可以繼位的骨血,他是皇太弟,自然要承繼皇位。但是現在別說朝野間,就是皇宮大內也是危機四伏,當下的崇禎,雖有一腔熱血,卻也知道,有些人一定要先安撫下來,待到地位穩固之後,再行動手。

    皇帝大行之後,就是要開始寫遺詔,定廟號了。這個遺詔一般都是由內閣首輔大臣捉刀,算得上是內閣在新朝的施政綱領文件,反正先帝已去,這時候可以大大方方的撥亂反正一些前朝的錯處。另一件關鍵的事,就是定廟號,華夏民族,極重名節,遑論天子。廟號的好壞,也是對皇帝一生的評價,自然不可馬虎。

    “殿下,先帝雖僅在位七年,夙夜憂歎,操勞國事,對建奴,和蘭國均有大勝,國威遠揚,勝於之前多矣,臣請給先帝上尊號為定。”這種事情,首輔顧秉謙自然第一個開口。

    德操純固曰定;以勞定國曰定;克綏邦家曰定;靜正無為曰定;大應慈仁曰定;義安中外曰定;鎮靜守度曰定,這可把皇帝誇上天了,這不是要幫天啟洗白,這是要幫在天啟朝把持朝政的魏忠賢洗白啊。

    崇禎雖然年歲尚輕,但聰明機警遠勝常人,這顧秉謙是閹黨中人,無論是自己聲名還是未來前途計,都肯定會美化魏忠賢,若是天啟得了這個褒獎,不是等於在歌頌,整個天啟朝叱吒風雲的老閹奴魏忠賢,居然還有安邦定國的功勞嗎

    “首揆此言不妥。”崇禎現在還不是皇帝,對顧秉謙還是客氣的很,陪著小心道“皇兄雖有功勳,但現在國家事務紛亂,正是改革之機,用此廟號,難免讓百官覺得朝廷要循規蹈矩下去,實在是於國無利,還當再議。”

    “殿下,那不如,定熹字如何”李沐早就知道崇禎心中的屬意所在,幹脆直接出言提議道“有功安人曰熹,先帝有功於大明社稷,更心念純合,寬以待人,極少殺戮,正是有功安人之君,當以熹字為佳。”

    熹,算得上是個褒義的廟號,但是美的很有限,畢竟天啟皇帝也不是搞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沒必要把他盯在曆史的恥辱柱上。這樣說皇帝有些功勞,也能安定人心,似乎恰好是天啟一生的寫照了。

    “李大人所言大善。”崇禎聽到熹字,突然眼前一亮,這個字簡直和他自己心中所想不謀而合,於是滿意的對李沐點點頭道“太原郡公眼光卓遠,思慮周全,難怪皇兄特指你為顧命。”

    顧命,就是先帝留給後來者的人才,一般都是前朝極有威望能力的重臣,李沐正是天啟留給崇禎的主要錦囊之一。至少在現階段,很多事情,年輕的崇禎還必須仰仗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一品侯爵》,方便以後閱讀一品侯爵第二百九十七章 國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一品侯爵第二百九十七章 國喪並對一品侯爵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