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竅門與常識 ?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胸肌夾螞蟻 本章:一些竅門與常識 ?

    釣魚不僅需要不怕吃苦不怕勞累的精神,還需要對各種魚類的生活規律及習性進行一定的了解才能有更好的魚獲。尤其是野釣,更是需要下功夫去研究及實踐,熟悉各種釣魚技巧以及對各種環境因素的把控,方可滿載而歸。

    下麵,我們來閑聊一些魚類生活的基本信息。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各種魚類生活的水層,魚類因其攝食的規律及身體構造等因素決定了其生活的水層,這也導致了不同種類的魚其喜歡生活的水層是不一樣的。比如鯉魚鯽魚等皆屬於底層魚,而草魚清波等屬於中層魚,而鰱是屬於上層魚,那根據目標魚生活的水層我們必須有針對性的垂釣其喜歡待的水深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在我們不知道要垂釣的目標魚在哪個水層時應該怎辦呢?有個簡單有效的辦法,那就是觀察魚的嘴型,例如鯽魚鯉魚等魚類的嘴巴張開時是朝向下的,那就明其攝食規律是吸食下方水底的食物,所以就可以判斷其為底層魚類,鯉魚比鯽魚的嘴型向下更為明顯,也明鯉魚是基本不會去吃懸在水中的食物的,而鯽魚采用靠底懸墜也依然可以釣到;我們再來看草魚,清波,武昌魚等魚類的嘴型,其嘴巴張開後是在中間位置,這就明了這幾種魚為中層魚,雖然釣底仍然可以釣到,但效果不如釣水中層的效果來得好,這也是為什前麵講到的喂沉水草窩子時,垂釣時隻釣半水的原因;鰱翹殼等魚類嘴巴張開時是像上的,都是下嘴唇包著上嘴唇,這明了這幾種類型的魚皆屬於上層魚,垂釣時應釣水的上層,所以魚類生活的水層基本都可以靠觀察其嘴型的方法來得知。

    但鯰魚科目的魚類要除外,如黃辣丁,各種鯰魚等,它們雖然是嘴型向上,但依舊屬於底層魚,由於其身體構造,嘴向上眼向上等,明其為機會主義者,平時靜靠在河底,觀察上方的情況,一旦有了合適的餌食出現,才會果斷出擊,所以,雖其為底層魚,但作釣時完全釣底不如懸墜或懸餌的效果好。

    為了能有更大的魚獲,釣友們最多的心思是在窩料和餌食上大做文章,其實,在野釣環境中,最重要的魚獲因數並不是餌料的問題,在與季節,氣,水位高低,水位漲退,垂釣位置的地理環境,垂釣水深,釣組搭配等等問題上做對比時,釣餌因數都要排在這些其它因數的後麵去了。

    在野釣環境中,並不代表你用一種餌食和窩料某次在一個水域有了巨大魚獲,而後每次都同一水域同一地點都會有大的魚獲。所以,大家不應把對作釣的研究全部用在餌料窩料上。餌料窩料的問題上,應該用自然餌料為主,並不是加工餌料和商品餌料效果才會好,反而是大部分野生水域,商品餌和加工餌的效果會差於自然餌料。

    冬釣葷夏釣素,以夏季垂釣為例,用單純的玉米麵不加其它任何輔助窩料打窩和釣餌選用嫩玉米粒幾乎通殺任何水域,而冬季,采用酒米打窩,蚯蚓垂釣也是如此。這兩種窩料及餌料在垂釣過程中如果都不能起魚話,就明了基本上改換其它任何餌料窩料垂釣都是不可能起魚的。

    這再下酒米的酒的問題,在七十年代時,因條件差,魚餌不易保存,所以才用酒將魚餌泡著,待需要用時再取出來垂釣,如玉米,麥,穀子等等,而後釣魚發展至今,酒這個東西對於垂釣的作用有些變了,不少釣友的窩料和釣餌都喜歡用酒泡一泡所謂發酵一下,魚可能喜歡喝酒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野釣筆錄》,方便以後閱讀野釣筆錄一些竅門與常識 ?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野釣筆錄一些竅門與常識 ?並對野釣筆錄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