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李廣難封不僅是時運不濟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夜雨琴詩 本章:五、李廣難封不僅是時運不濟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要西漢一朝的抗擊匈奴的名將,人們立即會聯想到衛青、霍去病、李廣。他們三人都屬同一時期的人,都是頗負盛名的將才。但相比於封候拜將的衛青、霍去病,人們對於李廣更多的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同情。

    李廣年輕的時候,西漢王朝正處於韜光養晦的“文景之治”時期。除了七國之亂外,基本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因而沒有給李廣施展抱負的舞台,等到武帝執政時期,連年征戰有打不完的仗時,李廣已經垂垂老矣,難以再建功勳。

    人們總是喜歡把衛霍李三人進行比較。個人認為,作為人臣排名應該是衛霍李,作為將才排名應該是霍衛李。李廣政治素養比衛青差遠了,軍事才能和霍去病根本不在一個層次。李廣和衛青霍去病相比較隻有在資曆上能碾壓他們二人。李廣當不上大司馬,可能是因為他不像衛青霍去病那樣出身外戚,與皇族有著別人難以企及的裙帶關係。但是李廣封不了侯就可不能因為自己不是外戚了,與自家人相比,都比不過。李廣的從弟李蔡,在文帝時期與李廣同為中郎,景帝時一同抗擊匈奴,後被封樂安侯,武帝時官至丞相。二人相同的出身,相同的做官,相同的立戰功,並且李蔡人品、才能、名聲遠不及李廣,但李蔡的官名、爵位卻遠在李廣之上。就連李廣的兒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著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奪左賢王旗,斬首多”,立下軍功而賜爵關內侯。甚至李廣的部屬軍吏也有不少以軍功取侯。偏偏李廣本人馳騁疆場,戎馬一生,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難以封侯。本人研究了一下李廣,覺得他不能封侯具體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缺乏政治覺悟,不守人臣之禮。李廣年輕時跟隨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在戰爭中立下了卓越功勳,按例本應加封爵位。可是由於李廣沒有看清當時皇帝和地方諸侯之間明爭暗鬥的複雜形勢,私自接受諸侯王的封賞,使好事變成壞事,這也成為影響他終生仕途的陰影。

    “七國之亂”被平定之後,曾經同漢景帝爭奪帝位的梁王劉武私下接見了李廣,並且“授廣將軍印”,李廣很是高興沒有拒絕就欣然接受了。這完全沒有把皇上放在心上,畢竟你李廣是朝廷的人,皇上的人。無論是梁王是出於欣賞還是出於拉攏,在當時中央政府和地方諸侯鬥爭激烈的背景下私受諸侯封賞,是違反漢律犯了大忌的,這也讓漢景帝劉啟很不高興,並對李廣產生了“私黨地方諸侯”的懷疑,“故還,賞不行”。李廣的赫赫戰功不僅沒有得到封賞,還成為日後朝廷不加重用,始終不讓他領兵超過萬人的根源,導致了李廣在與匈奴作戰的過程中,隻能利用有限的兵力長途奔襲,無法像衛青、霍去病那樣組織大規模的作戰,直搗龍城、封狼居胥、滅敵擒王的不世奇功,隻好眼巴巴看著那些比自己能力低、資曆淺的同僚和部屬拜相封侯,而自己始終“官不過九卿”原地踏步。

    二是訥口少言,不善交流溝通。《史記》中李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為戲”。李廣平時很少話,不善於交流,很少和上級、同僚進行溝通,有時間就與士兵打成一片,經常在一起射箭為戲。《漢書》中他“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辭”。李廣不但平時沉默寡言,關鍵時刻更加無話可,猶如一位固執倔強的犁地老牛。與李廣同時代的霍去病,平時也不愛話,可是當漢武帝為他建造府邸,並讓霍去病前往觀看時,霍去病卻喊出了“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壯誌豪言,向漢武帝表明了自己忠君報國、將家事置於國事之後的態度,也正因此得到漢武帝的偏愛和重用,為他建功立業創造了機會。而李廣一生為國家衝鋒陷陣,將生死置之度外,但他從未出過像霍去病這樣的豪邁話語。因此,同樣是沉默少言,李廣和霍去病在漢武帝的心就有了質的差別。元狩四年,在漢朝對匈奴的漠北之戰中,李廣也參與其中,這是他立功封侯的最後機會,可是他卻因為迷失道路而在草原上瞎轉悠,當衛青派長史質問李廣迷路失道的原因,李廣憤懣地不僅自己拒絕回答,也不讓幕僚向大將軍幕府解釋。處在這樣的環境,加上缺乏良好的人際關係,最終導致戰役失利的罪名自然落到了李廣頭上。最終李廣不堪受辱而自殺,這樣不知屈伸的性格與缺乏變通的智慧,導致他未能在爭取封侯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英雄落幕,無限唏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曆史大不同》,方便以後閱讀曆史大不同五、李廣難封不僅是時運不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曆史大不同五、李廣難封不僅是時運不濟並對曆史大不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