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第215章 萬種解碑法(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貓膩 本章:215.第215章 萬種解碑法(下)

    解碑,不是破解書碑上的謎題,因為碑上那些複雜的線條或者圖案,並不是問題,而是一些信息。解碑,就是要理解書碑上的那些信息。那,既然書碑不是題目,那很自然也不可能有什標準答案。

    就像星照百川一般,同樣的星光落在不同的河流上,會有各自不同的美麗——書碑的碑文不變,如何理解是觀碑者自己的事情,根據觀碑者的學識素養、修行境界乃至人生閱曆,相同的碑文理所當然會得到不同的理解。那哪種理解才是正確的?還是先前那句話,沒有標準答案,書碑不會話,隻會用最簡單也是最神奇的方法做出辨別。

    書碑落在這片大陸多少年,人類便嚐試著解碑了多少年,已經發展出無數種解碑的方法或者流派,現在還經常被用到或者被提及的流派都還有數十種之多,其中有三種解碑的方法最被推崇,可以是主流。

    對書碑的解讀擁有最高權威的國教離宮派,解碑的方法偏重於固守其形,認為應該按圖而行真元。南方教派即是聖女峰一係,解碑方法則偏重妙取其意,認為書碑的碑文不應該刻板地理解,而應該用神識與其一道參悟。第三種主流解碑方法,表麵上是兼顧了國教南北兩派的特點,實際上卻無比堅定地認為書碑上的那些碑文,明顯都應該是劍意劍勢以及劍招,這一派被稱為術派。

    如何理解書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國教當年之所以分裂成南北兩係,便與此有關,直至今日,南方聖女峰一派的修道者,依然對離宮把持著書碑的權利耿耿於懷。按照解碑方法的偏重不同,不同的修道者自然從書碑上悟到的東西不同,奇妙的是,無論是離宮的解碑方法還是聖女峰一派的解碑方法,在某種意義上來都是行得通的,修道者入得書陵來,必然有所得,而有所得的修道者,反過來愈發堅定自己所用的解碑方法才是絕對正確的方法,別的流派隻是投機取巧,即便一時能夠解碑成功,終究會離大道越來越遠。

    唐三十六身為周人,理所當然認為離宮的解碑方法才是正統。關飛白是離山劍宗弟子,當然會認為隻有神識解碑才是唯一的正道,聽著唐三十六那句話的口氣,哪還忍得住,隔著門便嘲諷起來,唐三十六那性情,即便你不來撩拔我,我也要問候一番你家親人,更何況被人如此嘲諷,臉色驟變,拍案而起,便是一連串髒話出唇而去,一時間,草屋變得好生熱鬧,對戰不休。

    過了會兒時間,唐三十六和關飛白終於累了,屋變得安靜了些,然後以門為線,屋外屋出現其為相似的兩個場麵——外麵關飛白、梁半湖和七間望向師兄苟寒食,麵唐三十六和折袖則是盯著陳長生沉默不語。

    從青藤宴到大朝試,國教學院和離山劍宗一直敵對,無論是陳長生與徐有容的婚約,還是連續數場比試,雙方之間的恩怨數不勝數,折袖雖然是後來者,但他在大朝試對戰為了給陳長生開路,痛下狠手連續擊敗七間和關飛白,在離山劍宗看來亦是相當可恨。在苟寒食和陳長生的控製下,這種對立情緒並沒有失控,昨夜雙方更是在同一個屋簷下睡了一覺,但這不代表恩怨已了,此時關飛白和唐三十六的論戰或者罵架發展到此時,已經難以為繼,自然需要有人站出來一決勝負。

    被寄予重望的,當然還是通讀道藏的苟寒食與陳長生。

    一陣夜風拂來,木門吱呀一聲緩緩開啟,離山劍宗四子與國教學院三人互相看著彼此,一片死寂。

    苟寒食忽然看著陳長生問道:“你覺得哪種解碑方法更可行?”

    他沒有問哪種是對的,因為此事難言對錯。

    陳長生想了想,沒有馬上做出回答。

    道藏對很多種解碑流派都有闡述,至於這三種主流的解碑方法更是記述的非常翔盡,他既然通讀道藏,自然對這些解碑方法稔熟於心,隻是不知道為什,他今日解讀那座照晴碑時,竟是刻意沒有用這三種方法,而是走了一條有些怪異、必然艱難的新路。

    “我認為……這三種方法都不見得是正確的。”

    陳長生給出一個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答案,而且他用了正確兩個字,明他認為此事有對錯。

    聽到他的話後,草屋的人們很是吃驚,包括唐三十六。

    苟寒食微微皺眉,道:“難道你持書不可解觀?”

    大陸上流傳著很多種解碑的方法,也有很多人甚至包括國教的一些教士都認為書不可解,所有試圖解讀書碑文的行為都是荒謬可笑的,即便是身具大智慧之人,也隻能理解那些碑文想要給人類看到的某些信息,根本不可能看到道真義的全貌。

    “不,我隻是認為現在世間常見的這些解碑流派,都已經偏離了書碑的原本意思。”

    陳長生用平實的語氣道:“無論守其形還是取其意或是仿其術,對書碑文的解讀,目的都是用在修道上,但事實上,最早看到書碑的那些人類,或者第一個讀懂書碑的那個人,並不會修行……所以我認為這三種解碑方法都不正確。”

    草屋變得更加安靜,因為眾人忽然發現陳長生的這種法很有道理。苟寒食卻搖了搖頭,道:“不會修行,自然解不出來修行方麵的妙義,但我們會修行……就像一個不會識字的孩子,永遠無法讀出人類詩詞歌賦的美,但我們卻能。按照你的法,難道我們要把自己學會的知識盡數忘卻,變成懵懂無知的孩童,才能明白到書碑的本義?”

    唐三十六有些不確信道:“懷赤子心,真爛漫,如此才能近大道,道典上一直是這般的……不定真是這回事?”

    “棄聖絕智,不是讓我們真的變成傻瓜。”七間清聲應道。

    苟寒食舉手示意先不討論這個問題,看著陳長生問道:“那你今日解碑用的什方法。”

    陳長生沒有任何隱瞞,把自己觀朝霞之前的石碑偶有所感的事情了出來,同時也了自己在庭院觀察到的那些景物變化,道:“碑文若是不可變的參悟對象,為何大家解讀出來的信息完全不同?所以我認為碑文的意思,就應該在變化之中。”

    苟寒食回想了片刻,道:“七百年前,汝陽郡王陳子瞻入書陵觀碑,曾作文以記其事,似乎便是你這種看法?”

    “是的。”陳長生道:“汝陽郡王最後用一年時間參透了十七座石碑,在皇室當中,可以排進前十。”

    苟寒食道:“我認為此法依然不可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擇天記》,方便以後閱讀擇天記215.第215章 萬種解碑法(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擇天記215.第215章 萬種解碑法(下)並對擇天記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