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類別:網遊動漫 作者:不正常的惡鬼 本章:第二章

    按照常理來,一個基本的碳基生物需要十分漫長的進化時間,地球生態圈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已經發現的地球生態圈基本上都是經過了長達幾億年的進化才演變出基本的生態係統,較高級的生物體都是在長達幾十億年的進化中出現的,基本上所有地球生態圈都需要長達幾十億年的完善時間。

    星人卻不同於常規的碳基生物生態圈,它們的進化周期很短,基本上隻要五次遺傳就能進行一次大改變,它們隻花了十五萬年的時間就成功走完了常規地球生物四億多年才能走完的進化史——它們分化出了多種生命結構,從以輻射、太陽風為能量源,覆蓋半個行星的生產者,到能夠自己合成有機物的半生產者,還有以半生產者和生產者為食物來源的消費者,還有分解者。它們在這顆行星上進行了長達五千年的進化之後,終於遇到了資源不足的問題——環境惡劣,導致了這是一場很短命的進化史。

    星人很幸運地堅持到了新的資源——幾顆較大的行星和隕石在撞擊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碎片,這些碎片最終都由於這塊本初行星的引力而墜毀在上麵。

    倒不是這些行星上的資源有多豐富,關鍵在於其影響到了該行星的軌道,導致其最終進入了星環中段,在與其它行星的碰撞中形成了一顆比較大的衛星。這顆衛星在以後被稱為“本初”,它平均半徑二百八十五千米,有比較活躍的地質運動,雖然沒有大氣,卻有著足以讓生物繁殖進化的適宜空間——那是一些位於地下的空心層,它們就像是防空洞一般遍布了整顆行星,有著比較高的溫度和充足的資源,雖然沒有多少陽光,卻比原來的類真空環境好得多了——那時它們主要以散布在行星內部的液態、固態氧為氧氣來源,因為後者屬於稀缺資源,其甚至差點因為缺少氧氣而滅絕。

    總的來,這個可以使得生命得以存活的基本環境已經成型了。

    原來的星生物都是一些個子,最大也不會比一棵野草大些多少,但是自從得到了新的環境,它們的體型就發生了些變化,雖然並沒有多少明顯的變化,卻得上關鍵——那就是它們平均大都從原來的草變成了蒿草。

    乍一聽起來這好像沒什用,但是,這就意味著它們可以有更多的進化方向、更容易獲取食物、更容易產生智能。

    星生態圈很快的就步入了正軌,在長達八十多萬年的進化之後出現了類似於地球生態係統兩三億年前的生物種類。這是一個非常快的速度。它們雖然不上完美,卻成功的進化出了最早的高智能生物種類——星類古人、星類古體、星類古樹。以上三種生物先後進化出了較高智能,並在生態圈進化到第一百二十萬年的時候出現了極高的智能——它們甚至比我們中的許多人還要聰明,它們花了三代左右,形成了最初的聚落,然後花了五代左右形成了王國,城邦,建立了完善的製度之後,又掌握了冶鐵技術。

    人是一群無法形容的家夥,原因無他——他們就算在進化的初期,也沒有出現過神話體係,從頭到尾都是忠實的唯物主義者,也從頭到尾都充滿好奇心,他們反倒是很快的便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科研體係,並在文明史走到第九百年的時候成功進入了全麵的科研、工業、農業三位一體超速發展社會。這不是由於他們沒有形成國家勢力分化,也沒有形成較大的階級差異,而是由於環境影響——當時由於地下常常發生地震、岩漿倒灌等惡性事件,文明的最初始祖不得不把城鎮和首都搬到地表。而地表由於大氣十分稀薄——那幾乎就比火星好些——這就導致其不需要像絕大多數地球文明那樣,被限製在蒼穹之下,而無法發現宇宙的奧秘,它們在仰望星河中度過了夢寐的最初的七百年,並在剩下兩百年之內進化出了科學的世界觀——這些主要都是因為三個人:照文明的資料來看,這三個人分別為力學、物學、機械學。因為人不擅長起名字,而且最初時那三個人的名字已無法考證,它們隻能以其開創學科作為他們的命名,以紀念它們的功績:

    力學和物學原本是兩個農業從業者,主要靠采摘氪柏的營養囊(一種類似於果實的植物體器官)為生,他們是鄰居,因此交往十分密切,有一次,據文明考證,故事發生了——在收集氪柏的營養囊時,力學目擊了一場行星撞擊地表(這的地表指的是“本初”所圍繞的那顆行星的地表)。那次事件導致了力學的疑問,他很快的便開始思考起這場文學奇觀的本質,並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進化出了可以供他使用的“遐想”腦,他最終花了八個月想通了整件事的起因,並將其整理成了一本係統的典籍,刻在了他們當時所使用的某種記錄工具上,那本書當時名叫《力》,在他逝世後的第二年出版,而物學則是受到《力》中關於萬有引力的遐想的啟發,在長達八百左右的猜想、論證中係統的總結出了當年最早的物理學成書《物理和力》(因為《力》隻是力學的遐想,並沒有經過論證)和數學成書《運算與數》。

    他們兩個在後來死於一場隕石襲擊,雖然在死前尚未來得及出版、傳播思想,但是卻已經完成了對早期物理學的奠基,在其後世的出版之後,他們的思想很快便普及了社會——當時的人們已經有較好的教學思想和對世界的好奇了,就差這關鍵的點撥。

    機械學是繼力學和物學之後的第三個關鍵人物,他是當年負責抄錄、傳播《物理和力》的一個工人,常常一個人深處在鐵匠鋪旁邊,因為鐵匠當時是個賺錢行當,他常常也去幫他的鐵匠鄰居幹點活,以謀生計,有一,他在鐵匠房麵休息,正好聽見幾位上門的市民打算打造些生產工具,由於當時“本初”上資源不富裕,鐵礦和其它金屬都是貴重物品,他們發生了激烈的辯論——在這辯論之中就出現了讓機械學頗有啟發的一句話——“你的腦袋是怎轉的?”

    這句話雖然本身就有一定的邏輯問題,卻一下子點明了機械學的思路,他在短短的三十多時間便發明了很多用到了《物理和力》中提到的力學知識的實用生產、科研工具,以至於他後來還寫了一本書,叫做《機械》來係統的介紹、啟發人們。

    當時的物理學雖然在社會上有很大的知名度,卻並不常用,因為沒有太多利益,隻能用來對物質的表現、表象進行解釋,其隻是一個很淡薄的學科。在《機械》出版之後,因為有了可以轉化為現實利益、帶動生產的原因,對於物理學的探索很快的便成為了一種潮流,一種特殊娛樂,而物理學本人也很快的成為了這個學科的領軍人物,受到當時的政府扶持,在日後創造、發現並總結了許多對於後世有很大影響的知識、事物。

    在力學、物學、機械學構築出基礎的科學-應用轉化體係基礎之後,整個文明很快的就開始了對整個世界的探尋,而他們的第一站,自然就是一直處在它們對麵的地表世界,他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碣”,雖然要想憑借他們當時的科技樹去進行地月往返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們還是去做了。

    在他們的曆法走到第一千三百七十七年的時候,他們成功地利用一種固態燃料,將一個人造物體投送到了距離發射場三十多公以外的靶場,精確度基本符合了進程導彈的要求。他們稱這次實驗為“星辰之翼”,是他們曆史上的第一次長距離投送人造物,雖然那個人造物在著陸的時候已經摔成了大不等的幾百塊碎片,卻標誌著他們這次發射實驗的成功。

    他們的航學科技就是在那次實驗之後開始發展起來,並以常人無法想象的速度進階的——雖然在最初的時候他們進行得很慢,卻不得不很有意義。

    在曆法1411年,他們管它叫作曆1411年時,還有曆144年、曆1466年、曆14**,文明分別出現了幾個改變曆史的偉人,他們的名字已無法考證,而文明也沒有對其進行命名,我們可以把他們想象成那個文明的阿基米德、亞士多德、高斯和法拉第。他們先後對文明的數學、幾何學、物理學及其應用進行了奠基和立學。

    但是這還是無法使他們脫離地心引力——他們的大氣太稀薄了,以至於他們隻是對他們的大氣進行了簡單地研究,沒有對於這個方麵進行科研立項。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不正常亂入貯存點》,方便以後閱讀不正常亂入貯存點第二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不正常亂入貯存點第二章並對不正常亂入貯存點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