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玄武門之變(3)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星空沒有雲 本章:第十七章 玄武門之變(3)

    第十七章 玄武門之變()

    一曲生命交響曲在長安城響起,亮時刻,陡然一停,隻剩下餘音陣陣,從長安四散開去。

    尉遲敬德,公孫武達戰死,張公謹帶兵出逃終南山,劉師立帶兵北上,鄭仁泰、杜君綽失蹤,李孟嚐被捉之後自縊。長孫無忌被活捉,但是被軟禁起來了。朝中還有十幾位屬於秦王勢力的大臣被約到了朝中談話,凡是勸李世民造反地,一一處理掉了,或者架空,或者遣送回家,凡是保持相對中立的,或者曾反對過的,重新受到了重用。

    這些家族的在長安的產業,也都一一充入國庫,整整運了三三夜,足夠維持朝廷和軍隊的運轉八年之久。當然,其中的九牛一毛,被徐清中飽私囊,不撈一把,實在不是徐清的性格。秦王的一些暗勢力,趁著秦王勢力高層被一打盡,徐清暗中讓暗河出擊。這個出擊不是剿滅了,而是拿著這些錢,去收服好一些人到自己的手下。

    徐清在長安城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在那個長長的封賞聖旨中,徐清聽見自己似乎還掛了一個兵部侍郎的銜,還弄了一個什欽州的都督。反正徐清也不懂,不就是以後寫自我介紹的時候有用的嘛。

    不過,李淵也還算實惠,直接甩給了徐清幾個實缺的官位。徐清便讓牛吃草和王山也升了武官,還有三個文官,似乎可以給上官儀,還有金陵認識的一個朋友。另外一個,送給了洛南縣令。這也算是徐清感恩大回饋吧。

    至於徐清自己,還是先緩一緩,至少徐清覺得,李老頭子不死,他這個官就升不上去了。一是因為徐清必須在玄武門守著,二是因為李老頭子的勢力過於龐大,徐清擠不上去。

    隻不過這一下子,隴西的世族,重新站在了完勝的地位,山東的世族,沒了朝中的支持,在滄州商會的打擊之下,漸漸的行將就木。而江南世族、川蜀世族、中原世族等其他世族,則在這個動亂之中,各自得到了自己的好處。

    雷霆雨露皆是皇恩,皇恩浩蕩,讓地方上那些秦王勢力,也得到了改旗易幟的機會,沒把握這個機會的,也就湮滅在了曆史長河之中。

    張公謹和劉師立都帶著本部軍馬,一個南下一個北上,南下的到了終南山麵,不知去向,一個到了北邊,卻被一個刺史帶兵給收拾了。

    得虧李世民發動兵變比較快,月她們在外麵沒呆上幾,便被徐清給接了回來。還沒生下來孩子,便被徐清又接了回來。玄武門之中,徐清再次補充了兵卒,用以替代那些個跳了反的人。

    而神策軍,則又程咬金,秦瓊和幾個其他神策軍老將統領,不過,其中的精銳大多數都被抽調了,其地位也差不多降到了十六衛的地步。

    此事之中,最冤屈的,還當屬徐世績了。他得知徐震死了,提槍跨馬,便殺向尉遲恭家。也許是意,在徐清還沒有抄家抄到尉遲恭家時,徐世績已經將其屠殺滿門。但這次之後,徐世績大病一場,也是老了。

    又過了半個多月,長安城的勢力已經換血完畢,朝政開始正常運轉。不久又傳來消息,逃去終南山的張公謹,被一個刺史捉住了,原因是他的部下發動了叛亂,他雖然平定了,但已經沒了在山上生存的實力。且自己的家人還在長安,為保住自己的這條性命,張公謹出山投降。那個捉住張公謹的縣令,如同撿了上掉下來的餡餅,連升三級,敕封長史。

    而這件事情最重要的一個人,秦王李世民,聽被圈禁在了皇宮中地另外一所清冷的園子。徐清去看過,這園子清冷是真的,但並未失去皇家的體統,如秦王之前所的一樣,隻不過他成了一個閑王。有下屬仆從,且都是他自己選的,那些仆從每將朝中的事情通報李世民,但李世民隻聽卻不話。

    每李承乾和長孫氏也都能進去看望,各種朝中的大會,也會請李世民出去列席,不過,總有幾個龍衛跟著。李世民那,徐清也去看過兩次,但李世民看見徐清,卻一句話不,隻是看著徐清。

    徐清也無奈啊,這個千古一帝,似乎被自己給毀了。不過,這件事情也怪不得徐清,如果李世民在玄福門便下死手,那徐清萬般本事還是沒有希望的。但不知為何,李世民還非得費力氣在玄武門布置最終殺人的地方。

    李元吉照常領兵北上,不過這次他的目的卻單純得很多了,隻是加強邊關的防守,防止突厥人趁此機會南下。

    徐清再看李淵的時候,似乎他在經曆這一場事情的時候,忽然老了幾歲,白頭發更多了。七月末,快到了秋收的季節,一晃,過去了一個多月,長安城外金黃一片。善田莊,也被這金色的海洋包圍起來了。

    一聲啼哭從徐清家傳來:

    “老爺,老爺,夫人生了,夫人生了!”

    “真的嗎?”徐清長出一口氣,月從懷胎到現在,才九個月,不是足月,徐清擔心會出什事情。但現在看來,時娃兒長得快了。他急切地看著那個報喜的人問到:“月怎樣?”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朝地主爺》,方便以後閱讀唐朝地主爺第十七章 玄武門之變(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朝地主爺第十七章 玄武門之變(3)並對唐朝地主爺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