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初手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庸龍易 本章:第二十一章:初手

    陌刀屬於唐刀的一種,其使用的鐵是以印度出產的鐵為主。鐵本就稀有難得,再加上千迢迢的運送費用,用其鍛造的陌刀的價值就更是千金難買。當時一把使用鐵鍛造的陌刀的價格相當於一個中產階級所有財產總和。在唐朝初期,很多富裕人家為了能買到一把上好的陌刀而傾家蕩產。其鍛造工藝也是相當複雜,淬火千次方可最佳。可以是真正的千錘百煉了。

    大唐時期煤炭的利用還沒有得到開發,當時鍛鐵還以木炭為主,木炭中所含碳元素又較為豐富。所以對刀劍的鋼性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宋朝時期煤炭的利用逐步加大,兵器的生產量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總體的質量卻下降了。宋朝中後期又不重視軍隊的發展,當然兵器的質量也肯定沒有得到較高的重視。所以大唐遺留下的兵器在當時更是被人是為珍寶。

    陌刀造型獨特,背厚麵寬,柄長身短,日本軍刀就是由陌刀進化而來。

    清涼寺中所藏的陌刀被裹上了一層粗糙的附鐵,隱藏了本來的麵目和屬性。這大概也就是它能夠保全至今的重要原因。

    楊林手中的陌刀經過高溫火燒以後,其自身所帶的那層附鐵便既脫落,露出了本來的麵目。刀身青光閃閃,麵寬數寸,刃鋒約寬一指。此刀在清涼寺中砍柴劈石百年之久但刀刃依然鋒利無比。

    “先四經”其實是一本道家內功心法,經中被分為四個部分,既:內經、卦經、運經和龍經四大部分,又以一年四季自然變化修煉其法故稱“先四經”。內經則主修內力,卦經則是八卦方位的走位,運經中則包含了輕功和躲避身法,龍經則是前三種心法的結合。

    楊林本就是白一枚,從所習的刀法招式本就是粗淺的入門皮毛,什內功心法自然聽也沒有聽過。老和尚玄業更是腐朽執拗的佛教信徒一個,對武藝功夫更是不屑一顧,他所推崇的修佛大道。所以在這方麵更應該叫他老白一枚。

    起步對楊林來是相當困難的。什“內功之傳,脈絡甚真;前任後督,行氣滾滾;井池雙穴,了勁循循……既明脈絡,次觀格式;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出而閉,背平而正,足堅而穩,膝屈而伸,襠深而藏,肋平而張……”,這些文字對楊林來就如書一般。好在經內還附有人體脈絡圖形明和前輩所留的心得。雖然修習緩慢,但總算不至於停滯不前。

    刀法的修習對楊林來較為容易,“避風刀譜”圖文結合,削就是削,砍就是砍,一切都能很直觀的體現出來。但如果沒有“四經”做為基礎,所習的刀譜再熟練也隻是花架子而已。就好比鏡中的倒影,雖然神似卻不能同日而語。這點楊林自然也很清楚。

    刀譜上這樣寫著“由內而外,相輔相成,勁隨意動,意隨心動,方可成。刀在手中,意動刀動,人刀合一,勇往無前,方能大成。刀在心中,心動刀動,無我無刀,出神化境……”,看到刀譜上這些文字,楊林心澎湃萬分。動力來源於希望,有了希望,人的動力可能會被激發的無可想象。正所謂是無心栽柳柳成蔭。一直以來忙於奔波逃命,沒想到卻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了機緣。

    轉眼就到了秋分,日複一日的習武修身,楊林整個人已經脫胎換骨,外貌氣質上和剛入寺時已經有了壤之別。內力修為越高,人在氣質上的變化也就越大。就好像一個剛剛雕琢完畢的木偶,外貌和形態雖然齊全,但卻沒有上色修飾完畢以後那樣的光亮。

    半年來楊林刀法已經基本純熟,“四經”也差不多學習完畢,所欠缺的就是融會貫通和境界了。老和尚玄業雖然對武學一竅不通,但卻通醫理,雖不是妙手回春的聖醫靈師,但在陌南鎮附近還算的上半個醫者。附近村民有個頭痛腦熱的也過來找他看病。楊林當然也會給他打打下手什的。楊林本就悟性極高,也願意去學這些東西,當然老和尚更是求之不得,在他的思想學醫總比學武要強的多。出家人本就慈悲心盛,所以他更希望楊林學好醫術行醫救人。

    楊林通過對醫理學習,很快便在醫理和“內經”中找到了一些相同之處。內功本身就是吐吸納氣和穴道運行之法,雖在道理上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在很多地方上都有相似之處。如老和尚曾經過的:“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氣。蒼之氣,清靜則誌意治,氣順則陽氣固……”其實和“內經”中所寫的“五氣朝元,周而複始,四肢元首,收納甚妙。練神練氣,返本還原,地交泰……”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前者所的健身和後者所講的練氣都是以地之氣為基礎的。明白了這些以後楊林進境就提高了不少。

    連續十幾日的連雨,晉南豫北一帶黃河泛濫。這就是人們所的秋汛。兩岸幾十個州縣都沒有幸免。陌南鎮處在中條山和黃河的夾縫中間,黃河的決堤和山洪的爆發給這個鎮帶來了大的災難。尤其是靠近黃河沿岸的村鎮。鎮的地勢屬於斜坡式,從中條山腳下到鎮南端是數十的平原,鎮以南一直到黃河岸邊就程一個大斜坡狀態。靠近河岸的村鎮已基本被洪水淹沒。村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陌南鎮地處高處,雖然沒有被洪水波及到,但山洪卻給鎮帶來了不的麻煩。山洪總的來沒有黃河的洪水那樣迅猛,一部分人家的土胚房經不住山洪的衝刷倒塌了不少。身處丘壑之上的清涼寺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幸免於難。

    靠近黃河岸邊的村民被洪水奪去了家園,大批的難民湧入了斜坡之上的平原地帶。有親戚好友的則投奔而去,沒有親戚好友的則找那些破洞爛窯安身。不幾日,不大的鎮子便人滿為患了。陰雨不斷,氣漸涼,潮濕和饑餓便帶來大批難民的倒下。雖然朝廷也發來了賑災糧款,但卻被腐敗的官府官員層層克扣,真正到達災區難民手上的已經十去其九了。

    平時冷清的清涼寺這個時候也人滿為患,寮房和大殿都被滿滿的難民所占據。寺中存糧很快就所剩無幾。官府的救災糧其實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勉勉強強每人能有一碗稀粥而已。由於難民很多都不是來自同一個地方,有相識的也有不相識的。沒幾日,難民中就開始有抱團拉幫結夥的搶奪糧食。身體強壯的就會去搶那些老弱病殘的口糧。衝突每都有發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俠義風骨》,方便以後閱讀俠義風骨第二十一章:初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俠義風骨第二十一章:初手並對俠義風骨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