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一部中國文明史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邙山:一部中國文明史

    中原大地,黃河南岸,四百巍巍邙山,像一道巨大屏風屏蔽著十三朝古都洛陽。北邙山,在洛河之北、黃河之南,地勢高而不險,水流暢而不促。登臨遠眺,四外群山層迭,溝壑縱橫,視野開闊而不散漫,景色鮮明而不紛繁。

    它又是一座土山,是黃土高原的餘脈,土層深厚,土質細密鬆軟,滲水性能好,是人們埋骨正寢最理想的地方。

    古語雲:生在蘇杭,死葬北邙。世世代代,上自封建帝王、下至普通士人,甚至平民百姓,活著的時候,走南闖北,創業謀生,飽嚐人間樂趣;死後,都想到邙山上尋求一席之地,作為自己的最後歸宿。致使“北邙山上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而洛河之南,地勢高平,山水環繞,出入方便,自然也是墓葬的好地方。

    北邙山東漢陵區有五個帝陵: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順帝的定陵、衝帝的懷陵、靈帝的文陵。東漢自劉秀建武元年(公元5年)開國,下傳11帝,曆196年。諸帝之陵均在洛陽一帶,惟獻帝崩葬禪陵,在今河南焦作市。今日的北邙山上,高塚林立,無可計數。由於歲月日久和記載不詳,加之曆史地理位置的變遷,使後人對邙山塚墓的名稱和位置法不一。東漢五陵就是這樣的情況。

    當然,最有爭議的就是劉秀的原陵了。如果較真,即使現在的東漢陵墓專家也不能肯定原陵到底在哪兒。一般人都認為,今孟津縣鐵謝村黃河邊上的劉秀墳就是它的真實所在。但也有人對它置疑,因為所存最早石碑為北宋初年“新修後漢光武帝廟碑”。有人認為碑文既言“新修”而不言“重修”,故此墓塚並非原陵。既然不是原陵,總該是點什吧。有人就,它應該是北魏祭祀河神的“方澤壇”。

    那原陵在哪?又有人根據史書記載和地望地貌,加上一些出土墓誌的描述,認為原陵就在洛陽城北4公的盤龍塚。還有人引《三國誌》資料,認為洛陽東北邙山頂劉家井大塚才是原陵。

    眾紛紜,莫衷一是。既然沒有更好的答案,我們暫且就以“劉秀墳”為原陵吧。原陵是一個標符,標示著中國最燦爛的北邙山文明,同時也是自唐以後洛陽被亂軍騷擾後凋敝的見證。我們已經無從知道劉秀原陵的真實所在,不是因為劉秀的故弄玄虛,而是因為世間的滄桑變遷在北邙山更為劇烈的緣故。但中國的北邙山文明是永遠也無法抹殺掉的,中國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夏王朝就在此建都,綿延不絕的中國文明由此在這來開了帷幕,從次,洛陽成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之一。這有太多的君王和皇帝號令下,有數不清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和其他各行各業的著名人物在這震動著中原大地。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方便以後閱讀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邙山:一部中國文明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邙山:一部中國文明史並對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