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陵的風景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泰陵的風景

    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如果要找出中國曆史上最具備傳奇色彩的十位皇帝,那他肯定名列榜首。因“開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巔峰;因“寶之亂”,他又把唐王朝拉到幾致覆亡的深淵;一折“長生殿”,使他流傳千古;一曲“長恨歌”,又使他遺恨終生。這樣一個帝王,他的寢陵如何不能讓人神往?

    泰陵地處金粟山,金粟山位處蒲城縣東北十五公,為五龍山之金脈,該山海拔716米,因為山上有碎石和金粟相似,所以被稱為金栗山。該山係自西南向東北方向伸展,諸峰羅列,呈環拱之勢;山形起伏,逶迤蜿蜒,若龍踞鳳翔,遠望呈黛色,氣勢磅,雄偉肅穆,去霧蒼茫,真可謂“蒲城八景”之一的“五陵閑雲”。而泰陵玄宮就鑿於金粟山之陽的腹部(今椿林鄉唐陵村西北)。

    唐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因山為陵,唐朝十八陵中有十四陵營建在“孤聳回絕”的山峰之中。這大概是建造者希望借人力所無法比擬的自然形勢來抒發自己豪雄非凡的精神氣宇,同時也反映了唐代道教鼎盛的人合一的觀念。

    從史料來看,為了將純自然的巍峨山嶺點化成無比莊嚴的帝王陵寢,當時的唐朝皇帝們便把石刻群和地麵建築群按嚴格的格局布列成一個絕對對稱、規整合諧的龐大陣容,用帝王(人)的精神去強化山()的氣勢,而著一舉措就規定了唐陵大地藝術的屬性。

    從泰陵所在省的《省誌》來看,泰陵陵園建造時雖然很倉促,但經過宋朝的修補,如今我們看到的泰陵,其規模還是不可視的。其陵內封地達三十八公,為唐十八陵中最大者。陵區以玄宮為中心,依山勢構築陵牆,平麵布局分內外兩城,酷似京師長安,內城四周各開一門,其位置分別為:朱雀門(南)。位於現保南鄉唐陵村西約500米處;玄武門(北)。位於現上王鄉嶺南村;青龍門(又稱東華門)。位於現椿林鄉唐陵村東約400米處;白虎門(又稱西華門)。位於現翔村鄉東山懷村400米處。

    四門及陵牆四角分別建有門闕、角闕,地麵建築包括獻殿、下宮、闕樓、陵署等,殿舍連綿,錯落有致。陵區林木繁茂,蒼翠蔭鬱,一派肅穆景象。與其他帝陵一樣,陵園設有陵台令(從五品)及主文、主樂、主輦和典事等官員。陵區還設有折衝府,負責陵區安全,封內陵戶,則專門應付各級官員的祭奠活動。像其他唐陵一樣,泰陵四門(尤其是神道兩側)也布列有大量的石刻藝術品,其簡單情況為:原在四門外,各有石獅一對,共八個,現仍殘存六個;南門(朱雀門)外,原列有石人十對,現仍殘存九對;華表一對,現存一殘一;飛馬一對、鴕鳥一對,現仍存;石馬五對,現仍殘存五個;北門(玄武門)外,原列有石馬三對,現尚殘存二個;與其他陵不同的是,泰陵曾布列有“番酋”立像八尊,現僅殘存東側立像三尊,另於北門處,還殘存一隻蹲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方便以後閱讀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泰陵的風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泰陵的風景並對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