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長陵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幸運的長陵

    任何帝王的陵墓都與盜墓有著曖昧關係,盜墓這喜歡皇陵,皇陵也為盜墓者精心準備下金銀財寶與幾關。作為明帝國最有偉業的明成祖的長陵更是不可能逃脫盜墓者的魔爪。

    但是,明朝存在時,沒有人敢動它。當滿清入關建立新王朝後,長陵失去了保護人,其命運就由不得自己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動它腦筋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

    事實上,皇帝盜墓一半是出於寶藏的誘惑,另一半是出於壞人風水的考慮。乾隆一朝雖然已經是大清王朝的鼎盛時期,但作為少數民族,他自卑與恐慌的心理從來就沒有消逝過。再就是,這位把浪費當成美德的皇帝很想為自己建造一座舉世無雙的陵寢,所以,他開始對明三十陵打上了鬼主意。

    但乾隆皇帝畢竟是明君,他不像別的帝王那樣一聲令下,軍隊扛著挖掘工具就破土動工。他采用了一種當時漢人很喜歡的法:修葺明皇陵。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下令修葺明朝皇陵。兩年後,明皇陵修葺工程在他的宣布下閉幕。曆時兩年多的修葺工程並不算浩大,因為他的本意根本就不是修葺。

    用當時民間流傳的法,乾隆的這次修葺是“拆大改十三陵”。而“乾隆盜木”的故事在民國時期還仍是家喻戶曉。據,乾隆當初就是因為看上了朱棣長陵恩殿的金絲楠木大柱,所以才降旨修明陵的,企圖將長陵大殿的楠木拆下來給自己的陵寢當柱子。漢大臣劉墉與紀曉嵐等人苦苦勸阻,並且拿出當初清朝祖宗定下的不允許挖掘前朝皇陵的規定來告誡乾隆。乾隆十分不想自己抽自己嘴巴,但楠木的誘惑力太大了。他趁著在“修葺”永陵恩殿時,將該殿的楠木偷換下來,搬到了自己的裕陵麵。經考古證實,經過乾隆這次“修葺”,永陵恩殿確實縮了。《大明會典》記載中的恩殿重簷7間,左右配殿各9間,恩門麵闊5間。而考古得出的結果卻是恩殿重殿為5間,恩門減為間,柱網分布也與《大明會典》上所記不同。

    長陵之所以躲過這一劫,並非是因為乾隆大發善心,或許是冥冥中自有助。兩百多年後,它再一次得到的幫助。1955年10月4日,當時新中國六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郭沫若、沈雁冰、吳、鄧拓、範文瀾和時任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的張蘇聯合向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勳遞了一份《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習仲勳覺得事關重大,立即請示周恩來總理閱示。

    五後,周總理批示:“同意發掘。”

    這四個字無疑宣布了長陵命運的結束,但是,“長陵發掘委員會”委員夏鼐與其學生趙其昌在長陵轉了幾後,發現長陵的挖掘口並不好找。夏鼐就找到吳等人匯報情況,幾經商討下,大家決定先試掘朱高熾的獻陵,積累經驗再發掘長陵。朱高熾僅當了10個月皇帝就死了,死後葬入獻陵。由於在位時間太短,其陵也不可能太大,由長陵的規製簡化而來,僅有基本的建築,可以是長陵的“精減版”。用夏鼐的解釋就是,試掘與發掘其實方法程序上完全一樣,完工後整理材料沒有什不同,照樣印出報告,隻是沒有很大把握時叫法謙虛一些而已。

    吳和夏鼐要挖獻陵無非是想找到長陵的挖掘口,無疑,獻陵成了一實驗品。而這個實驗無論成功與否,無論時間長短,長陵都“在劫難逃”。

    可就在考古人員一心準備試掘獻陵的時候,夏鼐和吳又改了主意。兩人都認為,即使獻陵挖掘開,意義也不大。他們把目光鎖定了明神宗的定陵上。吳、夏挖掘定陵的原因大概有二個,第一,定陵是十三陵中營建年代較晚的一個,地麵建築保存得比較完整,將來修複起來也容易些。第二,萬曆是明朝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做了48年皇帝,可能史料會多一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方便以後閱讀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幸運的長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幸運的長陵並對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