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不空(一)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伶點金 本章:第39節:不空(一)

    長安皇城分東西兩市,由朱雀街至皇城分在兩翼。西市又稱為利人市,白日,商賈雲集,貿易往來,邸店林立,甚是繁茂,商賈多為平民。而東市是都會市,商賈受官府插手管轄的方麵較西市要多一些,但正因為如此,但凡能在這東市開店的,多多少少都與官家脫不了幹係,商賈之間明爭暗鬥,互相傾軋,比得便是官家後台的實力。

    如今長安東市開得最大一家,不是什酒樓,亦不是什客棧,倒是聞名全皇城的“煙雨樓”。

    這“煙雨樓”是家青樓,生意紅火那自是不在話下,因為這商賈的後台便是當朝大權在握的丞相李林甫。故而甚至有些西市的商賈,若想在長安打好關係,做好生意,便也要常常往這“煙雨樓”送東西。

    然而這長安城內,有一處倒是例外,幾乎不受這股風氣的影響,隻因它的後台更大,或許應該這般說,這處地兒,是奉了禦命,聖上欽點的聖地——大慈恩寺。

    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得到這一特殊待見,不為別的,倒是全因了這大慈恩寺中有位得道高僧,名曰金剛智。

    金剛智,本來自西域,是應南天竺國王之請,到大唐傳授密宗佛法。

    跟其修法的弟子眾多,隨行從西域南天竺出發,經由各地,到達東土大唐,現在此長安大慈恩寺,與眾弟子編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和《南海寄歸內法傳》。這些全是這位高僧西行取經,與弟子從西域回返後,從佛法中受得的教業。

    金剛智仁慈為懷,一心廣布佛法,或開壇為萬民祈雨,或為妃嬪、公主加持除病。當今皇上也為之感動,遂頒旨下詔,封金剛智為大唐國師,在大慈恩寺潛心研習佛法,編譯《金剛頂經》、《瑜伽念誦》等密宗經法,普度世人,地位之尊崇之極。換句話說,大慈恩寺甚至可以不受任何的限製與約束。

    是夜,大慈恩寺闌夜寂靜無聲,偶有幾隻蟈蟈,在長夜中發出極細微的叫聲,那聲音顯得格外清晰。

    主持禪房,窗前青燈下,一老和尚,年逾七十有餘,眉目清臒深陷,鼻梁高挺,淡黃須發,淡黃長髯,深藍色凹陷的眸子,空洞而深邃,似乎能看透一切一般,那模樣倒也和普通中原人士不太相同。

    雖已夜深,但他卻穿得格外齊整。

    內裯是黃底禪衣,外罩紅底金絲袈裟,頭戴高高的禪帽,手擰著一串佛珠,盤腿坐於禪床上,看了一眼外麵的暗紅色的夜空,倒有處變不驚的安詳,自顧自的,口中咪咪嘛嘛地念著經文。

    他身後離床一尺高的牆上,有一個深凹進去的佛像,是尊釋迦摩尼佛金身像,在青燈下燁燁閃著金光。禪房中間有一張土褐色的木桌子,擺了一副簡單的水碟茶壺用具,整潔之餘,倒也十分簡陋。

    右首下方,是一四十出頭的和尚,下頜四周的虯髯微卷,也同老和尚一般,有著深藍色的雙瞳,但卻沒有老和尚那般神態自若。

    雖口中也不停歇地念叨著《大般若經》,卻有些心不在焉,他盤腿而坐於另一張禪床上,微微蹙著眉頭,不時的焦慮地看著窗外的夜空。

    兩人都在冥思,卻各懷心事,口中雖念念有詞,似在說著什佛法,卻如耳邊囁嚅,恐怕除了他們自己,沒人知道他們在念什。

    禪房內,看到高僧入定打坐,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隻是這禪房今夜卻有不同,隻因房內還有一人,卻是個傻子,本來是個男人,卻在腦側紮了個翹著的小辮,還戴了不知從何處采摘來的草花,在屋內背了手,走來竄去。

    傻子見兩人盤腿而坐,裂了大嘴一味傻笑,時而瞅瞅這個,時而又摸摸那個。他不知兩和尚在幹啥,索性伸手去推推老和尚,卻得不到任何回應。

    他瞅了一陣子,忽然瞄上老和尚那修長淡黃的胡須,立即笑得更開心了,似乎找到了玩物一般,伸出手去,下了大力,使勁往下一拽——

    “給我下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趙氏長生》,方便以後閱讀趙氏長生第39節:不空(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趙氏長生第39節:不空(一)並對趙氏長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