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吳越爭霸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劉煒LW 本章:第13章:吳越爭霸

    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其中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爭霸的事宜就到春秋末期了。

    吳國和越國都深處江南偏隅之地,因當時南方還沒有開發,所以吳越兩國相對於中原列國來還是比較落後的,春秋後期,中原列國戰爭不斷,實力消耗過大,吳越趁勢崛起,開啟霸主之路。

    吳國,為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庸所建,太伯、仲庸都是周朝先祖季曆的弟弟,古公亶父臨終的時候,將王位傳給季曆,太伯、仲庸不願,於是他們離去至姑熟等地,創建了吳國。

    吳國都城姑熟,即今的蘇州,當時此地還沒有開發,故吳國早期非常落後,吳國早期的君主有十六任,他們是季簡、叔達、周章、熊遂、柯相、疆鳩夷、餘橋夷吾、柯盧、周鯀、屈羽、夷吾、禽處、轉、頗高、句卑、去齊,他們都是守成無業之主,直到吳王壽夢的時候,吳國始大。

    吳國的世仇除了越國,再就是楚國,楚國是列國中的大國,而吳國則為弱國,吳王壽夢使得吳國做大,所以相隔的楚國則不安了,誰都明白鄰國強則本國弱,鄰國弱則本國強的道理,楚國是絕不會允許自己的鄰國做大,於是在楚共王之後,吳楚不斷交戰,不過,吳楚前期的交戰絕不是勢力均衡的爭霸之戰,而是楚國倚強淩弱的侵略戰爭。

    吳王壽夢死後,吳國再經諸樊、餘祭、餘昧三王,期間諸樊曾收留過齊國權臣慶封。三王與季劄同為壽夢之子,才能都可遠播列國。四賢中,季劄最為賢德。餘昧死後,吳國君主大位傳到吳王僚,吳王僚,餘昧之子,本來王位應由季劄所登,但季劄潔身自好,本身不喜歡王卿之位,所以改由吳王僚登位。

    吳國四賢死後,他們的子孫開始了爭奪吳君之位,諸子當中,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後來取得了勝利,公子光,也就是以後的吳王闔閭。

    公子光要想取位成功,必須刺殺吳王僚,但君可不是容易的事兒,於是他找來了伍子胥和刺客專諸。

    伍子胥何許人也,伍子胥,楚國大夫伍奢之子,他因避禍而逃亡吳國,那,伍子胥的楚國到底發生了什事情呢。

    楚康王死後,楚國內亂,康王弟弟子圍殺楚王郟敖,而後自立為王,為楚靈王,楚靈王時期,伍子胥的祖父伍舉受到重用。楚靈王常年領兵在外,所以無暇顧及王庭之事,在他最後一次盟齊的時候,他的三個弟弟子比、子皙、棄疾發動政變,他們殺害了太子祿,並逼迫靈王流亡在外,不久,靈王於申亥家饑渴而死。

    子比雖然逼君成功,但是最終成功的卻是平王棄疾,楚平王助兩位兄長逼君成功,後又詐逼兩兄自殺,他繼位之後寵信費無忌,費無忌嫉恨伍奢,進饞言於平王,平王於是借太子建之事將其處死,後又追殺其子伍子胥,子胥無奈,遂逃吳國。

    另者,太子建為平王之子,伍奢為太子之傅,平王為太子娶秦女後又將其霸占,於是父子反目,太子遂死。

    再吳國公子光,公子光取得二賢之後,便籌備刺殺僚。本來吳王僚在吳國的聲望也非常興隆,後來楚平王病死,吳國二公子蓋餘、燭庸伐楚失敗,於是吳王勢衰。

    公子光請來的刺客專諸是位勇士,他在趁吳王僚宴會喜悅不備之機,將匕首藏於魚肚當中,等到近身至吳王身邊,專諸猛刺吳王胸口,可憐吳王,一代雄主,竟慘遭身死,後專諸也被吳王士衛殺死。

    吳王死後,公子光繼位為君,是為吳王闔閭,闔閭之時,楚國伯州黎之子伯嚭亡楚,伯州犁本為平王臣子,他對平王殺害伍奢一家極其不滿,於是不斷上諫,平王震怒,將伯州犁賜死,後又追殺其子伯嚭,於是伯嚭奔吳。

    伯嚭與伍子胥的殺父仇人都是楚平王,所以兩人都想報仇,恰好吳王闔閭是位雄主,他早想與楚國進行爭霸,所以吳國便整軍備戰,開始伐楚。

    吳王闔閭要想稱霸,需要籠絡人才,單靠伍子胥的才能是不夠的,所以子胥便為其推薦了孫武。孫武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是兵家始祖,著述有《孫子兵法》,吳王闔閭求得孫武,如龍得雲,如虎乘風,此後吳國軍力增強不少。

    吳軍對楚軍的戰爭,後來以柏舉之戰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孫武以萬大軍擊敗楚國子囊的0萬大軍,楚國都城郢都被攻破,子胥和伯嚭將平王屍首挖出進行鞭屍,楚國徹底失敗,從此失去了霸主之位,吳國遂霸。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綱》,方便以後閱讀史綱第13章:吳越爭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綱第13章:吳越爭霸並對史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