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遼係一派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蘇潛 本章:第二十章 遼係一派

    默無名的山東總督趙仕哲整整忙了一夜,隻在天快一個時辰。

    那艘船上,正如最初估計的那樣,足足有三百多人,全都是為了登州府一事由各地征調而來。這其中,倒有六成的人手,是由胡德昌那一係的商隊抽調的。不用說,這些人全都是做生意的好手,且在山東地麵上最少也走了十多趟,對山東全境的情況十分熟悉。重要的是,這些人還掌握著山東地界上所有與遼東商隊有著密切往來的商人、種糧大戶。

    這些年,胡德昌等三家的三江聯號,已經將大部分的生意,都放在這海路上了,約莫占了全部生意的七成左右。畢竟這海上船運可要比陸路方便得多,作為商人出身,這筆帳當然算得精準,平均一艘船不過用上幾十人而已,由鎮江堡下海,直到山東登州,就算是逆風行船,也不過幾日的功夫,何況那一艘船的載貨量,可得二百輛以上大車才能相當。

    當然,那海船的修造,是海運的基礎。這說起來,倒是這海上商隊的貨船,要比蘇翎選定的戰船更早一些下水。如今遼東的海上貨船,早已拋棄了大明朝原有的樣式,類似平底大帆船的模樣,一艘載貨,足以相當於五艘四百料的大船。而滿載的貨船,又能經得住風浪,反倒比空船要安全得多。隻是這隻能用來載貨,若是緊急之時,也倒可以容得下人馬,不過那艙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

    這些調撥給趙仕哲使用地人手,往常便是在山東地麵上收購糧食、棉花,以及桐油、大豆、布匹等等商貨,與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界內的商家十分熟悉,且都已經形成固定的關聯。

    這還得另說說所謂山東東三府、西三府的說法。山東的地勢,自中部山脈劃分,自然便分成東西兩部分,即地處東部沿海地青州、萊州、登州三府和地處西部運河沿岸的濟南、兗州、東昌三府,也就是當時習慣所稱的“東三府”和“西三府”。

    那西三府因處於運河區域,交通極為便利,自然便商貨往來繁忙,也較為富裕。而東三府,尤其是登州府,處於山東最東端,這陸路交通極為不便。雖然有臨海這個優勢,可大明朝施行海禁之策,可有多年,稍有鬆動,這便造成東三府一帶,即便有著大量的米糧、豆、油等物產,卻苦於運輸不便,以至“穀賤傷農”。近些年雖然朝廷開了海禁,可也大多集中在膠州灣一帶,與淮安等地交易,隻能說稍有變化而已。

    而自遼東而來的商隊,自蘇翎突然崛起開始,便源源不斷地在山東各地收購米糧、棉花等物產,此時並無總體統計,但據胡德昌的估算,怕是東三府能交易地物產,有約莫六成之數,都由遼東買了去。按說這往年也有遼東、朝鮮等海上商隊往來,但卻從未有過這般大的規模,且大多還是一家的商隊。這對東三府的商家、種糧大戶,可稱得上是衣食父母了。這些年下來,就連積年的陳糧,可也都騰空了倉庫。

    遼東人的受歡迎程度,可從未有如今日這般高漲。當然,以胡德昌的算計,這並非要花多少銀子,盡避購買了大量的糧食、棉花等物產,這交易的,卻是遼東的藥材、人參、皮毛、山貨等物產,這若論其價值,可反倒是胡德昌要有些進賬銀子。當然胡德昌也沒有要現銀,而是繼續折成米糧等物。而山東商家,則將大量地遼東物產,繼續轉運至運河一帶,或是由海路上直接往江南變賣。

    這種商貨流通線路,已經形成了一條河流,這彼此牽扯在一起,無形之中便有了聯盟之意。於是,這久而久之,便在山東地界上,形成了遼係商戶一派。山東地界上,尤其是在運河一帶的西三府一帶,接著運河的便利,自有固定的商路派係,而這新出現的遼係商戶,則以東三府的為多。這股新崛起的商家勢力,隱隱有著挑戰原有勢力的實力征兆。

    這一派遼係商家。有專做米糧地。也有專做棉花地。甚至還有專門由江南一帶販運過來再轉手轉售遼東地。這算是在山東原有地商家勢力中。新開辟出來地一條財路。當然。這商家之間地明爭暗鬥。也不亞於兩軍對陣。隻是硝煙是看不到地。背地地陰毒、狠辣。怕是不相上下。

    既然遼東地商隊。雜家有趙毅成地哨探人馬。這涉及到遼東商隊利益時。自然而然地。便要出手。

    以蘇翎一手帶出來地風格。那些年輕地哨探們。可不會去講究什法理、聲譽。隻要是故意為難地。甚至有不知死活故意找茬地。一概出手剪除。當然。這不會牽扯到類似滅門地大案。隻是不論對方采取法。或是運用官府地勢力。或是買通山匪、青皮

    事。哨探們一概橫刀立馬。當真是砍出一條路來。斂。便是沒有去做什“斬草除根”地後續手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月東升》,方便以後閱讀明月東升第二十章 遼係一派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月東升第二十章 遼係一派並對明月東升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