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聖誕 七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奧總的馬甲 本章:第二百零一章 聖誕 七

    收完父母的禮物之後,喬伊從姑父腓特烈一世與姑母伊麗莎白手中得到的禮物是一本書,哈加達。

    這是一本充滿了猶太教的祈禱文、詩篇、民歌、寓言和民間故事的猶太教經書讀本,哈加達的猶太語本意就是“告訴”,源於摩西曾讓以色列人“告訴”自己的兒子出埃及的事,用以激發曆代猶太人對自由、對救贖的向往和想象。

    哈加達是猶太教最通俗的經典,不但猶太人的孩子,其實很多德國的孩子從小就熟悉和了解。

    偉大的德意誌詩人海涅在皈依新教之後,依然給自己的孩子們誦讀哈加達,做為一個追求另外一種樂趣和榮譽的猶太人,在逾越節偶爾聽到那種古老而熟稔的誦讀聲,也會在內心深處感受到一種震撼的力量。

    十九世紀末,德國自由主義和君主立憲製主義者的口中,一直有個“兩個腓特烈愛自由”的典故,這兩個腓特烈中的一個是指喬伊的父親腓特烈皇儲,另一個則是喬伊的姑父,巴登大公腓特烈一世。

    兩個愛自由的腓特烈也稍有區別,腓特烈皇儲是共濟會成員,而腓特烈一世則是錫安主義的最重要支持者。

    1879年的歐洲,對於猶太教而言,隻有英德兩國還是信仰上的樂土,而在俄羅斯、奧匈和法國的上空,早已開始彌漫著一層濃厚的反猶太主義陰雲。

    即使1879年的德國算是樂土,但仍有一個巴伐利亞的天主教徒,威廉馬爾,在這個世界上第一次喊出了“反猶太主義”,甚至在德國創建了反猶太聯盟政黨,還好,直到1906年,威廉馬爾慘死的時候,這個政黨依舊不成氣候。

    但是這股從奧地利傳來的危險的思潮,已經讓所有正直的德國人開始警惕起來。

    做為錫安主義最重要的支持者,腓特烈一世表明自己堅定立場態度的方法,就是在1879年聖誕節,將猶太教的經典著作,做為一份聖誕禮物送給所有親戚和熟悉朋友們,以示自己對猶太人的堅定支持。

    按照腓特烈一世的描述,送給喬伊的這本哈加達,曾被一位居住在奧地利的拉比帶到了耶路撒冷,在哭牆麵前參加過正式的禱告。

    這大概是喬伊在聖誕節,收到的最有意義的一份禮物了。

    看著滿臉真誠笑意的喬伊,伊麗莎白大公妃不無得意的對著丈夫一笑,說道,“親愛的,就像我說的,放心吧,霍亨索倫家族的人,從來就不會反對猶太人。”

    “反猶太人”聽到這個想法,喬伊笑著搖了搖頭,“雖說自己所厭惡的民族自治、、貧富間階級鬥爭和腦體之爭,這些個思想都是猶太人率先發明的,但在喬伊看來,思想的本質就是思想,某些基督教徒的思想不也一樣的肮髒不堪,所以,思想從誰身上來並不可怕。”

    “可怕的在於,是誰在鼓吹和擴散誰在從中謀利”

    把基督教世界的所有矛盾都歸咎於猶太人,甚至發布邪惡的心願要屠殺猶太人,不如說,是將你現在所經曆的迷茫和窘境,歸咎於過去你不願麵對的改變,或多年來不肯根治的惡習。

    同樣,對於猶太人提出的多元化思想,喬伊也有所保留,喬伊隻願意在信奉一個耶和華的前提下,團結所有信奉上帝者,不管你信奉新約還是舊約。

    至於,耶穌或者彌賽亞,來過來了嗎這在喬伊心中並不重要。

    那些安拉胡的子民,喬伊絲毫不感興趣。

    這是個弱肉強食,信奉叢林法則年代,隻有德意誌民族能團結最多的有共同信仰者,帝國才能從容麵對腥風惡雨。

    信仰終究要比利益,更能團結真正的人心,一個國家若是因利聚,也必將因利散。

    而團結猶太人,從更加長遠的目的來看,就是為大德意誌的統一過程去考慮,考慮這個統一過程中所麵臨的宗教與民族衝突。

    無論是科技強國、經濟強國,還是軍事強國,它們的本質還是在於人的力量,那怕是十九世紀強國所需要的工業資源、原料地與貿易規則也需要人來掌握,從低端的殖民控製,到二十一世紀高端的文化與經濟控製,無一不需要高素質的人口來實現。

    自古以來,增加人口的辦法,無非是本民族的自我繁衍,或者引進高素質的外來人口兩個途徑。

    自我繁衍的增長模式實在太過緩慢,隻有在現代醫學與現代糧食生產,這兩項科技的加持下,近代人口才有了較快增長,而且還是對農業國作用明顯,而對工業國長期效果一般。

    增加德國的人口數,又不能不考慮普魯士的立場,或者說必須要考慮普魯士在德意誌中所處的地位,從普魯士的角度出發,信奉新教的威廉一世與俾斯麥大人所代表的普魯士貴族們是堅持小德意誌的思想。

    普魯士反對信奉天主教奧地利提出的大德意誌思想的原因,從跟本上講,就是擔心天主教的德意誌人損害信奉新教的德意誌人的利益。基督教內部天主教對新教的宗教迫害,絲毫不比天主教對猶太教的迫害差到那去,普魯士的新教徒們,對曆史上的胡格諾戰爭中新教徒的慘狀記憶猶新。

    普魯士要想實現大德意誌的夢想,就必須在一個民族的內部解決可能的潛在宗教衝突。

    否則,那怕是同一個民族,也會因為宗教殺的血流成河。

    任何一個多元化的現代強國,即使再強調國家歸於世俗,宗教歸於個人信仰,依然都是建立在一個主體民族和主要信仰之上,美國、英國這些世界的霸主是以as白人盎格魯薩克遜新教為主,至於法國、俄羅斯和日本這些曆史上爭霸者,也無不如此。

    德國的世界之路需要多元化,但這個多元化在喬伊看來,必須是以信奉新教的普魯士人為主體下的多元化,或者說是,用德意誌意義上的as來統治德意誌帝國。

    強化新教力量的辦法,難道是再來一次宗教戰爭,消滅信奉天主教的德國人

    最蠢、最蠢的德國人,想都不會想這個選項。

    又或者,通過人口的自然增長超過天主教徒

    新教徒允許墮胎,而天主教徒不允許墮胎,同等社會條件下,由於這項宗教法典的存在,注定讓這個想法變得很難。

    再或,強迫改變宗教信仰

    這無疑是人為的在破壞現有德意誌帝國的團結,強迫南方邦國,尤其是巴伐利亞與柏林對立,德國不可能因為宗教信仰不同,來一場德國式的南北戰爭。

    最重要的一點,喬伊前世曆史上的18801890年,創紀錄的有134萬德國人移民美洲,尤其是美國,這時候是想盡一切辦法留住每一個德國人時刻,而不是想著搞什種族或者宗教歧視。

    所以,唯一可能的選項就是引進高素質的人口,來滿足德意誌帝國對人口的需求。

    十九世紀的高素質人口,首選是英國人,教育、技能、宗教和素質最符合德意誌帝國的需要,但是就如那位導師而言,英國人也是目前這個世界上生活的最腐朽富足、最墮落快樂一群人,想讓英國人大規模移民德國,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接下來是法國人,教育、技能和素質什都好,但是一想到到宗教的不同和與普魯士的仇恨,依舊還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奧地利的德意誌人

    或許是個選項,但是在解決大德意誌還是小德意誌的問題之前,這個選項永遠靠後,普魯士不可能為巴伐利亞找個新盟友,讓它在帝國內部更有力量的與自己作對。

    同樣的道理,波蘭人、沒文化的捷克人、好鬥的匈牙利人、天生小偷和騙子的羅馬尼亞人、虔誠的教徒克羅地亞人,都因為宗教原因,不在大規模移民的可選項上。

    至於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人、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除了在教育、技能和素質上沒有一點可以接受外,宗教上更是跟新教和天主教對立,肯定不在大規模移民選項上。

    至於移民信奉安拉胡的子民難道,讓他們再來殺一次喬伊自己

    或許,有時候保留宗教歧視是對的。

    從遙遠的亞洲東方和黑非洲引進移民

    拜托,就別開這種無腦的玩笑了,新移民奔赴美國,那是因為美國有大量未開墾的土地,有成熟的國家製度和完善的經濟後盾做保證,所以需要大量沒文化的勞工從事低端經濟活動。

    曆史證明,一旦經濟發展穩定了,針對從事低端經濟活動的某些少數族裔的排外也就開始了。

    1879年的德國,土地早就分配結束,社會結構成熟且穩定,經濟發展更加需要的是高素質技術工人,而非普通勞工,不同人種,不同信仰,不同生活習慣的人大規模引入德國,這就是作死的節奏,喬伊前世的德國,已經吃夠奧斯曼人和他的兄弟們的虧了。

    所以,綜合考慮下來,猶太人就成為最合適的人選,在德意誌這片土地的血緣上,猶太人與德意誌人,尤其是信奉新教的德國人,在血脈上早就融合在了一起,那怕是信奉天主教的南德地區,擁有14,甚至12以上猶太血統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陽光下的德意誌》,方便以後閱讀陽光下的德意誌第二百零一章 聖誕 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陽光下的德意誌第二百零一章 聖誕 七並對陽光下的德意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