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漢武帝算不上雄才大略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顧傾人 本章:第四章、漢武帝算不上雄才大略

    從秦始皇嬴政算起,到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中國的曆史長河之中共誕生了四百零七位皇帝。人數不可謂不多。

    但是一提起封建皇帝,人們總是會首先想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其實大多數皇帝都是很平庸的,傑出的隻是那幾個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就是傑出帝王的代表人物。

    本章就來講講漢武帝劉徹。

    中國人一聽到漢武帝就會想到一個成語“雄才大略”。沒錯,縱觀兩漢四百年,最鼎盛時期就是漢武帝執政時期。因此有人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偉大君王。可是要知道這樣的局麵,這並不是武帝一人之功。

    在明論述前,我要明一件事。漢武帝是傑出的君王這點無可厚非,他的很多創舉極大程度的影響了後世。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可以是,中國曆代非開國創業皇帝中最優秀的,沒有之一。大家都知道,唐朝未建立之時,李世民便隨父征戰沙場所以也算開國創業皇帝。

    言歸正傳,這章節並不是要否認劉徹的傑出,而是反駁“雄才大略”這個稱號。這個稱號有點言過其實了,過於誇大劉徹的個人能力了。因為劉徹好大喜功的個性,做得好與不好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很多人誤以為劉徹雄才大略。

    看待一個人的好壞,應該看他做了什而不是了什。評價一位君王也該如此。先來了解一下武帝繼位初期的西漢國情。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因感下疲敝,故推行休養生息的治國策略。後繼者呂後(惠帝劉盈執政時期呂後才是權力的掌握者)、文帝劉、景帝劉啟的推行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正因如此,文帝景帝時期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所以武帝接手過來的是一個強盛的好攤子。有錢好辦事,曆代祖宗的積蓄為武帝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局麵。可是五十四年後,當武帝把江山交給兒子昭帝劉弗陵時,近七十年積蓄揮霍一空,連年的戰亂耗盡國力把國家幾乎拖垮。幸好一代權臣霍光輔佐昭帝力挽狂瀾,不然哪來的昭宣中興的局麵呢?前人砍樹,後人遭殃。一個隻顧眼前利益,不顧及後世長治久安的皇帝又怎能稱得上是雄才大略呢?

    人們推崇漢武帝,主要是迷信他的武力。崇拜他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但是作為一個帝國的領導者,不能因為一時之忿意氣用事。

    漢武帝最大的功在軍事,其最大的過也在軍事。功即通過打擊匈奴等戰爭,使西漢的版圖擴大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時的一倍。過就是不知收斂,窮兵黷武過分迷信武力導致西漢王朝元氣大傷,險些重蹈秦亡的覆轍。隻知兵革之利,不知德威相濟,正如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所評價的“略輸文采”。劉徹本身不喜歡忍氣吞聲,而且當時的西漢已經有足夠的財力物力讓他放手拚搏了。他對匈奴的政策是因為巫蠱之亂後才改變的,對匈奴用兵長達四十四年之久,期間基本沒有改變過。倘若沒有文景時期積累的巨額財富,憑劉徹的性格和政策。早把國家帶到了萬劫不複的境地了。武帝時期國家強盛的光環很大程度上是先輩為他打造的。還是那句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好多人誤把文景的功勞算到武帝頭上了。

    其次,就是漢武帝對待人才的問題。他可以任命騎奴出身的衛青擔任大將軍,啟用年僅十七歲的私生子霍去病為將。這不得不是他的過人之處。但是縱觀武帝時期大臣們的境遇:漢武帝在位54年間共經曆了十三個丞相,分別為:衛綰、竇嬰、許昌、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莊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田千秋。除田千秋在漢武帝托孤留任外,其他十二位丞相被免職的七人,五人因犯罪自殺和下獄治罪。被免職的有兩個人也是非正常死亡,一位竇嬰先免職後棄市斬首示眾,另一位田蚡是被驚嚇患精神分裂症死亡。何況竇嬰是劉徹的表叔,田蚡是劉徹的舅舅。武帝視臣子如草芥,任意殺伐。以至於造成了晚年身邊幾乎無人可用的局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曆史大不同》,方便以後閱讀曆史大不同第四章、漢武帝算不上雄才大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曆史大不同第四章、漢武帝算不上雄才大略並對曆史大不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