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政治家蘇軾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顧傾人 本章:第十五章、政治家蘇軾

    在中國提及蘇軾,可以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蘇軾那傑出的文學造詣使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在文學的空上閃閃發亮,光彩奪目。

    他與父親、弟弟合稱為“三蘇”卻是三人之中文學造詣最高的。不管是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還是與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並稱“蘇辛”,都是蘇在前。如果李白是詩界的王者,那蘇軾就是詞界的至尊。

    他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極其善長書法,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對於作畫,尤為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在美食方麵也造詣頗深,發明創造了許多美食,而最著名的就是以他名號命名的美食“東坡肉”。

    人們都知道蘇軾是北宋乃至整個中國古代頗負盛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但卻不知蘇軾也是一位政治家,並且相當傑出。

    在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和司馬光主導的守舊派之間,蘇軾認為王安石的變法操之過急於民不利,因而不加入變法派,也不同意司馬光的墨守成規而不加入守舊派。因而政治生涯坎坷不平,一生也未入主中樞受重用。

    在當時的朝廷上,要是新派要就是舊派。它們之間相互攻擊,雙方都本著“非我派類,其心必異”的思想,對非本部勢力大加排擠,蘇軾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受盡排擠,接連被貶的。

    蘇軾既沒有王安石的激進盲目,也沒有司馬光的固執迂腐。相比於這兩位大政治家,都能揚長避短,蘇軾的政治遠見可見一斑了。

    因受兩黨排擠,所以蘇軾一直在地方為官,一連任職許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愛護百姓、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多,深得百姓愛戴。就像他《密州出獵》中所寫的“為報傾城隨太守”一樣,百姓都願跟隨他、擁護他。

    蘇軾一生雖任職多地,但政績最多的是在杭州太守任上。他帶領民眾浚治運河,方便交通,便利灌溉,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他還上書朝廷請求振濟浙西七州,救了大量貧苦災民。自捐黃金50兩,建造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家公立醫院“安樂坊”並傳授自身所學醫術,提高當地醫療水平,在三年內醫愈千餘人。

    蘇軾在杭州最大的政績莫過於修建“蘇公堤”了。由於當時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以致湖水逐漸幹涸,湖中長滿野草。既大煞風景也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於是蘇軾下令動用民工二十餘萬,疏浚茅山、鹽橋二河、修六井、築西湖堤。後來繼任的太守林希將其命名為“蘇公堤”。

    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其景古樸典雅美不勝收,是“西湖十景”之首。也正是因為蘇軾的治理,使得西湖得以以美景之名傳於世。杭州也因此有了“上有堂,下有蘇杭。”的美稱。

    改任徐州期間,黃河泛濫,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九寸,水患嚴重。城中有錢人準備出城逃難,也導致百姓人心惶惶。為了穩定民心,蘇軾親自坐鎮城門,並且下令禁止任何人出城。自己一直親臨城上抗洪一線,帶領軍民抗洪,甚至夜宿於城上。為防洪水入徐州,修築木岸,築高徐州城。隨後築起百丈長堤,抵禦洪水。蘇軾的徐州抗洪使他更受百姓愛戴,也受到神宗獎諭。

    蘇軾的愛民之情是發自內心的,並不是為了維護自己清官、好官的形象的。在他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之時,僅為黃州團練副使,雖然官位卑但蘇軾依然掛懷民間疾苦,不改赤子之心。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曆史大不同》,方便以後閱讀曆史大不同第十五章、政治家蘇軾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曆史大不同第十五章、政治家蘇軾並對曆史大不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