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開匣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椒塗狻泥 本章:第十四章 開匣

    “因為光緒帝在西安,所以當時全國的貢奉都得送到這,前後大約送有三百多車,寶器珍玩堆的跟山一樣高,管事太監驗收的時候,隻好用稱米的木鬥計算數量,所以當時就將東院樓稱為量寶樓。帝後回京時,留下些笨重不便搬運的物件,就擱在東院樓供百姓觀賞,以示皇家親善與民同樂,街坊鄰口口相傳,最後把量寶誤傳成了亮寶。”

    劉掌櫃的嗓音有些尖細,起段子就難免少了幾分韻味,況且內容還如此平淡,餘年不免乏味的停下手中記錄的鉛筆。

    “嘿,怎不記了?”劉掌櫃剛起話頭,正準備撂包袱卻見唯一的聽眾如此的表現,心當下就有些不痛快,聲音也跟這拔高了二度。

    “您到是來點玄乎的啊。”

    劉掌櫃撇了餘年一眼:“要玄乎的,成,聽我接著。”

    完話,他故意慢悠悠倒滿一碗茶淺抿數口,吊了一會餘年胃口,這才“啪”的一聲拍在台案上,端足書的範,悠悠繼續道:“正史《後唐書》記載這世間有三大寶珠,其中一顆能避塵垢,珠藏居內,瓦屋千宇,不染塵埃,名為避塵珠,當年帝後西狩時,遼省永平府昌黎縣,貢奉有一具金掐絲五福捧壽盒,盒麵裝的瑞寶就是這顆避塵珠,據附錄記載是采自昌黎縣碣石山一座無名荒塚,塚內葬有一具身穿五鳳冕服的濕屍,額頭凹進三寸,形如碗,內有清水一汪,珠子就養在此水中。”

    “避塵珠雖沒有到書中所記瓦屋千宇,不染塵埃那神奇的地步,但把它放那,那的浮灰雜塵都會被憑空擋出十丈之外卻是屬實,

    話回來,傳聞京中皇城內藏有一扇紫檀百寶嵌的日月龍興圖豎屏,老佛爺是真喜歡,就擱她屋沒事便瞅上二眼,圖中的太陽是百年青蛟顎下丹珠鑲嵌而成,這剛巧有避塵珠可以作為月亮,那扇日月龍興圖豎屏就正經算是集下異寶於一身的重器了,老佛爺這一盤算,幹脆就帶著珠子沒離過身,後來準備移駕回京,到東院樓選寶,她看上一套老種翡翠頭麵,光顧著穿戴沒仔細收好避塵珠,轉眼間珠子便消失的無影無蹤,樓樓外翻了底朝甚至掘地三尺還是沒能找到,就因為這個疏漏連斬太監、侍衛,三十四顆人頭,京內務府錄事處的《遺寶補錄》專有一篇記載此事,到如今雍和宮的罟雀包衣還在稽查。”餘年手快,跟這話音就刷刷抄下,正準備叫好捧場。

    劉掌櫃大氣的一擺手又道“還沒完呢,知道當時大家夥都怎議論這事嗎,珠子當然不會自己長腿跑掉,坊間傳聞是被孩兒盜摸去的。”

    “綹魁!”這出乎意料的話倒真讓餘年有些驚訝。

    劉掌櫃感慨的點點頭:“我想應該也隻有五魁三手中的綹魁,能無視皇家禁衛。”

    孩兒盜是光緒年間西安鬥城的一個傳奇,光緒四年丁戊奇荒,下大旱,烈日如焚,顆粒無收。西安四郊難民如潮,孩兒盜三三夜連盜四十七家,上至貪官汙吏,下至不仁富戶,最後在城中鍾樓上懸書一封,上麵寫著若想取回被盜珍寶,需開設粥棚賑災,放糧夠數便會如數奉還。

    開始被盜四十七家個個不服,準備聯合追查,後來到衙門大家一碰消息,有的家仆婦黃昏時曾見過一個慘白臉的孩童身影掠過,有的家眷受驚過度臥病在床,哭訴深更半夜廂房粱枋上有一雙溜圓發亮的眼珠直勾勾瞪著人,最邪乎的是一戶人家發現落滿浮灰的窗欞上印這一隻完整的手印,五枚指紋及掌心脈絡清晰可見。

    手掌印僅二寸大,以此推斷孩兒盜最多也就是個五、六歲的幼童,就算從胎開始練功,也不可能飛簷走壁如履平地,被盜的四十七家終於醒悟到此事透這不對勁,再不敢追查孩兒盜的下落,並且連夜開始在四郊設棚賑災,難民潮過後,孩兒盜也守信一一歸還了各家珍寶,經此事後,孩兒盜的聲名大振,被坊間民眾尊為五魁之一。

    講到這,劉掌櫃的段子也告一段落,他沒心思再另講一個,單手端著茶碗瞅這門外出神。

    一隻褐羽的麻雀飛落站在門外的羅圈椅扶手上,青棗大的腦袋左右反複側偏,轉著黑豆般漆亮的眼珠,好奇的望向鋪子二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榿門》,方便以後閱讀榿門第十四章 開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榿門第十四章 開匣並對榿門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