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 三省六部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飛翔不分何時 本章:三公九卿 三省六部

    等了一會,李儒站出來道:“邦昌雖的不大好聽,但情況如此,邦昌之言也有道理,就事論事,儒支持邦昌所言,司州當有自己的一套官位製度,不能事事讓子安排。”李儒旗幟鮮明的對張邦昌表示支持,反正跟荀彧尿不到一個壺去。

    荀攸看自己的叔父吃虧了,雖然心也支持張邦昌的法,但還是道:“雖如此,但邦昌的也太過了,既然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那還是請張征東決斷把。”字行間都表達著對張邦昌的不滿。

    剩下的人,蔡邕、孔融一心想著造紙印刷,著書立,教化眾人,留名青史,倒是沒有傾向任何一方;棗祗一直負責屯田,但因為是潁川人,也隱隱的對荀彧表示支持;鍾繇更是明麵上支持荀彧;張即為雍涼人,隱隱支持張邦昌;大噴子彌衡表示你們都弱爆了,吾不稀得理你們;賈詡還是眯著個眼;郭嘉也是眯著個眼看著,一身酒氣,昏昏欲睡;剛來的老包瞪大了牛眼瞅著,炯炯有神;公孫策一副失業打扮,安靜的坐著,以老包為首,不發表任何意見。至於剩下的武將,基本上都是粗人,就是有精明人,也知道這種事情,能不參與就不參與,就的龍行虎腰的坐的筆直,隻是看著,個個不話,門神一樣。

    如果魏征在場,想必也是支持張邦昌的,杜畿就不知道了。至此,張繡麾下隱隱分成兩派。

    眾人僵持不下,一個個的都轉頭看向張繡,張繡咳了一聲,出聲道:“諸位講的都有道理,名不正則言不順,諸位的九卿等職位確實該改改,而如今又下大亂,為漢為民,吾等都應當明確自己的職責,司州為大漢一州之地,但州牧製實乃惑亂下之製,繡所不取也,繡準備借鑒三公九卿製,重新製定新的製度,司州吏治改為三省六部!若果諸位沒有意見,繡會上奏子,以求子支持。”

    完,張繡就把事前準備好的三省六部製每人發了一份,讓眾人傳看。

    三公九卿製和三省六部製其實都是中央的機構或者是官員的製度。

    漢朝沿襲了秦朝的製度。三公指: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丞相是最大的文官,輔佐皇帝管理全下的政務;太尉是最高的軍事長官,相當於三軍總司令;禦史大夫,管監察,輔佐丞相監管一切政務的實施,相當於副丞相。

    到漢武帝時期,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利,加強皇權。三公做了調整,引入了大司馬大將軍。將三公更改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相當於以前的太尉,大司徒相當於以前的丞相,大司空相當於以前的禦史大夫。隻是主要權利掌握在大司馬手,也就是大將軍的手。畢竟槍杆子出政權。霍光、王莽都做過這個位子,都是權傾下。

    東漢初年,沿襲了西漢,三公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劉秀在建武7年,再次弱化三公的權利,加強了尚書的權利這時候的尚書,可不是明清時候的尚書,此時的尚書隻是負責內廷事務,官階很低,劉秀是直接管理具體事務。劉秀省掉了大司馬,又恢複了太尉。這時候的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隻是名稱前麵沒了大字。權利沒那大了。

    漢末三公為司空、太尉、司徒。九卿為奉常、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分別掌管不同事務。

    漢朝的皇帝們發現,隨著時間的變化,三公不能滿足需求了。三公隻有三個人,無法滿足安排的需要。另外,三公的權利太大,皇帝不安心,大臣們到了三公,也就再也沒有上升的空間了,沒進步的空間,也就不愛幹活,不愛上進了。更主要的是不能滿足一些權臣們的要求。因此,在三公之上,安排了更大的太師,太傅等。而且這些位置往往是虛職,既滿足了名譽需要,也有分權的需要,也滿足了位置不夠分的問題。

    但是,董大魔王來了,董魔王可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啊,董太尉,董太師,一直到董相國。

    漢獻帝建安1年,漢獻帝省去了三公,設立了丞相。大家都知道啦,曹操來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召喚曆朝猛將》,方便以後閱讀三國召喚曆朝猛將三公九卿 三省六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召喚曆朝猛將三公九卿 三省六部並對三國召喚曆朝猛將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