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鬥米恩升米仇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金一成 本章:第三十章 鬥米恩升米仇

    此間事了以後,張溪想起了了行道人的上次跟他的話,不由感慨:“這老道有些道行!”

    了行道人見到張溪後哈哈大笑道:“無量尊,讓貧道給你講個故事吧。”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這兩家本來沒有什恩怨的,可是,這一年,老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隻好躺著等死。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這樣吧,我這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鬥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他的兄弟了,這鬥米能做什?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一點,真是壞的很。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

    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諸公,各位先生,所以,這升米恩,鬥米仇就是:

    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他一鬥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鬥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這就是人們常的“鬥米恩升米仇”的來曆。

    了行道人道:“看你印堂發暗,兩眼無神,今老道給友講一段法吧。”

    老道撚一下胡須,沉吟許久:“縱觀友之行為,頗得章法,一文一武一張一弛,就是對人性的理解還是差了些,友不要以為幫了別人別人就會感激你,人是最有靈性的,友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別人,且聽老道一一道來。”

    了行道人的講述的意思就是:人之日常,“平常心”最為金貴,“平等心”最是缺乏。因為人心有不平,而人之往來又事事希望自己得到形式上的“平等”相待(實是希望“我”得到優待),故隻能靠人情、財貨、名聲、權力、地位等種種物化的關係來維持心脆弱的平衡感。

    故人情如同“一報還一報”,處處有著“禮尚往來”的特質。恩惠、你來我往,如同家常便飯、一團和氣。可一旦有大恩相施、施之者未必居高臨下,而受之者恐心有戚戚,以恩情之重不能承受,反成負擔,反而處處提示自己“矮人三分”。此時,感恩之心蕩然無存,怨恨他人施恩太少之心也早已沒有,唯有低人一等的恥辱感,這便是“大恩即大辱”。辱而生怨,辱而生嗔,大辱甚至轉成大仇——我為你雪中送炭,你願我家破人亡。

    升恩鬥怨,大恩即大辱,或是抱怨他人的施恩太少或不再持續,自己得不到想當然的“應得的恩惠”;或是怨恨他人的大恩大德讓自己抬不起頭,把自卑感、挫敗感轉嫁到恩人身上。無論是計較“恩”的多寡還是人際關係的不對等,都是內心生起了不平。但覺不平,便以為辱。而人但凡有“我”,但凡有物化執著,必生不平,故得亦驚,失亦驚;得亦辱,失亦辱。

    當然友最近遇到的事情,那當不得正常的事情,還望友不必掛懷。

    張溪聽完了了行道人的話,站起來給老道行了個禮,老道對人是琢磨的非常透。

    喝完茶。溪告辭,老道自不必多留。

    過了幾,張溪給基金會的同事們開會,張溪給楊敏放了幾假,這也回來了,他們需要張溪給他們加油打氣。

    張溪在會上自然是鼓勵加支持。

    張溪對救助講了很多:

    國外慈善救助活動往往通過紅十字會等公益慈善組織來隔離捐助和受助雙方,救助者通過捐贈、轉送等隱形方式來資助受助人,在征得救助者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對救助者進行表彰和信息公示,也可以在征得受助人同意前提下進行媒體募捐,但一般不讓受助人現場受助。

    國內某慈善名人在yn盈江地震災區行善時,讓受災群眾手舉00元捐款合影。合影中,隻有某慈善名人一人笑容滿麵,而其他人麵無表情。網友口誅筆伐其的行為,認為這是暴力行善。指責其以犧牲受助人的尊嚴來獲得自己的滿足感。某慈善名人回複,暴力行善也是行善,總比不行善來得好。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小人物的自我修養》,方便以後閱讀小人物的自我修養第三十章 鬥米恩升米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小人物的自我修養第三十章 鬥米恩升米仇並對小人物的自我修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