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虛空杯子 本章:九十八

    夜色已深,清河城備禦公署衙門。

    楊鎬坐在桌邊,看著桌上鋪著的遼東全鎮圖,心麵卻在想著別的事。

    今天跟嶽翔的第一輪交鋒沒有得出什結果,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非常出乎他的意料,難纏的要命,憑自己的身份竟然壓不住他,一丁點都沒有尊卑的概念,而且也不拿自己的性命當回事兒,甚至連自家宗族的性命也不放在眼內,如此的不忠不孝,很有點亡命狂徒的意思。

    而且更令他驚訝的是此人言語話間處處說到自己的要害處,甚至有些情況連地方大員都未必清楚,他一個足不出遼東的小人物竟然也能說個**不離十,要說他是僅憑種種跡象推斷出來的,那未免也太神奇了。要以此論,此人算是個奇才。

    兩種不同的氣質集中體現在同一個人的身上,曆史上不是沒有先例。而且此人武藝超群膽略出眾,與女真交戰中身先士卒,驍勇過人,又是一名出色的武將。說起來竟是個膽大包天的文武全才。

    楊鎬是何許人也,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幾十年宦海沉浮,早磨練出了一雙相人的火眼金睛。他看出來嶽翔並非真的不怕死,一個年輕人才活了不到三十歲,正是大展拳腳的時候,此時豈會甘心赴死,他隻不過是特別能裝特別鎮定而已。

    沒想到在遼東居然能碰上這樣的人物,這個年輕人,決非池中之物,不得勢便罷;一旦日後鯉魚跳龍門,說不定就是豪雄之輩。

    要是在以往,給他碰見這樣的人,楊鎬肯定要掐死在萌芽狀態,縱然不掐死,也要設法強力抑製,好給朝廷除去一個隱患。但是現在遼東戰火燃起,正是用人之際,努爾哈赤乃是梟雄,對付這樣的敵手,普通人是不夠格的。有嶽翔這樣的人存在,若是自己能控製的住他,對付建州叛匪倒是正合適。

    雖然此次征遼調動了杜鬆、劉廷等老練慣戰的猛將宿將,但是這些人行動緩慢,不知道究竟何時部隊才能就位。在此之前,他這個當經略的要保證遼東現有城池土地不再丟失,最起碼所城以上的大城不能丟,這樣才算是有點苦勞。而要做到這一點,他現在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遼東的本土勢力了。

    故此他才會來到清河,遼東長城沿線堡城一百多座,隻有撫順和清河兩處屯兵城有關隘大路可以直通建州老巢煙筒山。現在撫順已失,僅存清河一地可以直接對建州形成致命威脅,這是明軍的橋頭堡。

    他來此不止是為了嶽翔,還有一部分是為了視察清河的防務措施。看看明軍有沒有力量就地組織一次反擊,以遲滯努爾哈赤的進逼勢頭。

    但是他的這些努力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他雖是文官,但是畢竟以前隨軍打過蒙古土蠻部,在朝鮮指揮大軍打過倭寇,雖然戰績不怎光彩,但是總算是對軍務不算外行。以他的觀察,發現清河的明軍有著現如今遼東各地軍隊普遍的特征:士氣不高裝備不整兵員不滿。

    憑借這樣的軍隊是無法展開反擊的,甚至連保持守勢都勉強。這很大一方麵是將領的問題,他以前巡按遼東的時候沒看出來,現在才發覺很多平時威猛雄壯的將官竟然是紙紮的老虎中看不中用,一到關鍵時刻就露餡了。

    他現在厄需能打仗的勇猛將官在他集結夠足夠的力量之前替他擋住努爾哈赤前進的腳步。他發現嶽翔就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但是此人的桀驁不馴又讓他放心不下,他又牽扯到高淮藏金的問題中去,這更加嚴重的拖累了自己的戰略部署。原本他是沒辦法才打高淮藏金的主意,須知這是皇家的財產,萬曆幾次下密旨要求追查這筆巨款的下落,他敢動這筆錢等於是虎口拔牙。要不是和弘陽教達成了協議雙方瓜分這筆錢,他是不會動用這種明顯的手段的。

    也許這個嶽翔就是看準了這一點,如果他把藏金獻出,那他就沒有利用價值了,大軍征調的速度加快,到時候遼東名將雲集,也許就沒他的位置,而我必定會將他滅口。

    楊鎬想來想去,越發覺得如果自己是嶽翔,肯定也選擇不合作。隻有這樣,自己可能才有活路可走。

    看起來他已經看透了左右都是死,但是如果自己能夠保證他的一條生路呢?也許會改變他的態度,這樣的人才不能為我所用實在是太可惜了。但是他如果日後得了勢,究竟對於遼東、對於朝廷來說是福是禍?楊鎬有些拿不準。

    最多再在遼東培養出來一個李成梁吧,此人和當年的李成梁性格確實類似,此戰之後若是獲勝,自己還不怕紫袍金帶位極人臣?入閣拜相也不是不可能,大明朝的曆代閣臣們,哪一個沒有帶兵的疆吏邊臣在外麵站腳助威內外呼應……

    楊鎬想著想著,嘴角竟不由的溢出了一絲微笑。但是猛然覺得自己想的有些遠了,搖了搖頭,又把思緒拉了回來。

    怎樣獲取這嶽翔的信任呢?采取威壓手段已被證明是不行的了。或者懷柔、或者恩威並施?他相信人都有弱點,隻要抓住弱點就能逼他就範,但是他到現在還找不到嶽翔的弱點在哪。

    他回想著他們的對話,想到了嶽翔問他平叛方略的事情。

    楊鎬還是頭一次聽到有人問他遼東平叛的方略,撫順兵敗後他臨危受命被兵部點名推舉為遼東經略,匆匆忙忙的出關指揮對女真的軍事部署,但是說實話具體的方略他還心沒數。

    隻因各路兵馬還未集結,具體能調來多少兵馬火炮他自己也沒底,朝廷的效率那底,說是調動十萬大軍,真正能打仗的占多少這可說不好。所以隻有軍隊集結完畢看明白了具體情況後才能談得上方略,那些朝廷大佬們也大多不知兵,隻盼著他快點出關應敵,臨走的時候倒是誰都沒注意到這關鍵性的問題。

    好笑的是從一個比他的官階低不知道多少級的小小把總口中問出。楊鎬覺得真的有種說不出來的諷刺感。堂堂的朝廷大員們,臨急之時倒不如一個芝麻官來的有見識。

    朝野之中皆以為本朝兵馬天下無敵威臨四方。萬曆三大征全都獲得勝利,可見具是精兵良將,區區建州叛匪,動起真格的來轉眼間就讓他灰飛煙滅。但是楊鎬可是真正上過戰場的人,知道那官樣文章下麵的真實情況。

    當年打倭寇,打楊應龍,打勃拜,那都是張居正時代練兵留下來的老底子,李成梁、李如鬆等名將都還活著。而且明朝兵馬號稱一百八十萬,實際的人數不到三分之一,其中能打的精兵不到十分之一,其餘的基本全都是無用之輩。

    比如他親身參與的朝鮮之役,當時的朝鮮駐軍乃是兵部從全國各地精挑細選出來的能戰的部隊,這省調五千,那府調三千,生生拚湊出來的幾萬雜牌軍團。想想看也是悲哀,諾大的明朝就隻能湊出來這幾萬人跑到國外去撐門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機十年》,方便以後閱讀天機十年九十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機十年九十八並對天機十年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