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建築工人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天命即人性 本章:第五十六章 建築工人

    秀紅讓仲秀涓把文斌的照片傳真給各在外辦事處,要他們留意文斌的消息。

    紅色凱越轎車在公路上飛快的奔馳著,路兩邊的樹向倒飛快的倒下。樹上已經開始長出嫩芽,楊柳枝兒在微風輕輕的飄蕩。

    車在海濱前停下,對麵是一個太陽起得不是太早,月亮爬得不是太高的一個島嶼,人們在海濱談天、喝酒、說笑,螃蟹在周圍的沙灘上亂跑。這就是北海的潿洲島,島的四周煙波浩淼,全島綠樹茂密,氣候宜人,風光旖旎,堪稱人間天堂,蓬萊寶島。

    可是,秀紅一點兒心情也沒有,泊了車,改乘輪船,登上了潿洲島,也沒什心情欣賞那“仙人洞”、“通天洞”、“海蝕蘑菇”等景點了,就徑直奔天主教堂去了。19世紀60年代,法國傳教士到潿洲島傳教,1870年始建潿洲島教堂,1880年建成盛塘村的“潿洲天主教堂”,1882年建成城仔村的“法國天主聖母教堂”。

    潿洲島盛塘村的天主教堂,掩映在一片綠影婆娑的芭蕉林和菠蘿蜜樹林中,是清末“雷廉”地區一座最為宏偉的教堂。

    它的建造與清政府對潿洲“重開島禁”、法國人有機會上島傳教有關。在清代,清政府因潿洲島“孤懸大海,最易藏奸”而發出“永遠封禁”令。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對潿洲“重開島禁”,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利用這一機會,派法籍神父上島傳教。

    當時上島的移民“幾乎全是客家人或從本省其他地方移來的,總數約600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羅馬天主教徒”。由於教徒人數眾多,在潿洲傳教的法籍範神父,為解決宗教活動場所,於同治八年(1869年)在教徒最多的聚居點聖堂村(今盛塘村),花了十年時間,用島上特有的珊瑚石,建造了這座占地麵積近千平方米的教堂。

    當時主持建造天主堂的兩位神父中,一位是範神父,另一位是麥神父,範神父是建築工程師,他親自指導島上的民工(絕大部分是教徒)加工石塊。有些重要的石塊構件,兩位神父還親自加工,使天主堂能按設計的方案建造。在沒有專業施工隊和生產工具異常落後的一百多年前,建成這座哥特式教堂的確難能可貴。

    高大雄偉的天主堂,在四周低矮民居的襯托下,顯得規模龐大,頗有氣勢。正門頂端是鍾樓,高聳著羅馬式的尖塔,有著隨時“向天一擊”的動勢,造成一種“天國神秘”的幻覺,堪稱別具一格。

    朋友介紹的這些景點,應該是挺不錯的,要是在平時,那可以正好享受一通這的自然風光呢。潿洲島的盛塘村,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村落,石砌的圍牆,挨挨擠擠的房舍,屋旁巷頭的空地上堆著柴草,拴著牛,很自然而原始的村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世外桃源。她的自然純樸,古香古色,水天一色,海灘、陽光、海風。多的迷人,多的讓人陶醉。可是秀紅的心情一點兒也沒好起來,在朋友的陪同下,粗粗的參觀了教堂的內部構造,並在外麵拍了幾十張外觀照片,準備在下一處建築當中把這些參照進去。

    後來又參觀了歐洲鄉村哥特式的小教堂城仔聖母堂。

    在和朋友吃飯的時候,秀蘭打來了電話:“姐,範成功說他在北戴河的建築工地上發現了文斌的蹤影呢。”

    秀紅一下子精神好了許多:“哦,好了,我知道了,我立即打電話給老範。”

    說完,對朋友說了聲她立即撥通了在北戴河工地上負責的範經理的電話:“老範啊,是不是有了文斌的消息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太陽黑子》,方便以後閱讀太陽黑子第五十六章 建築工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太陽黑子第五十六章 建築工人並對太陽黑子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