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殤:生命不可承受之痛01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郭毅 本章:毒殤:生命不可承受之痛01

    序 序章

    時代的呼喚

    張乃劍

    幾年前,聽說郭毅同誌從中央紀委一家反腐倡廉的時政類雜誌社到一家中央級禁毒類專業報刊工作時,我很高興,雖然他沒有榮升“大官”,但憑著我與他六七年的交往以及對他的了解,他對事業執著的追求、良好的人品、敏銳的新聞洞察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我感到他很快能夠找到自身發展的立足點,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也一定能帶給我更多的驚喜。

    我的預言終於變成了現實,隻是這一天來得有些突然和令人欣喜:一部由郭毅采寫的全麵反映吸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存現狀的報告文學集《毒殤》書稿擺在了我的案頭,讀完這部厚厚的書稿,我為他的勤奮、敬業以及字行間流露出的人文關懷而高興。

    郭毅請我為他的作品集作序,我欣然應允。我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被他的作品清新的文風所感動,更是為新聞界有這樣一位始終關注弱勢群體的青年才俊所感動,隻是為自己的權輕位淺而不安,終覺這樣一部重量級的作品,更應由“大家”來作序,才“實至名歸”。

    《毒殤》一書充分體現了郭毅作為記者的良知、作家的悟性和文學家的才華,讀罷此書,也引發了我諸多思考。

    時代呼喚更多有良知、勤奮的作家、記者投入到禁毒、防艾宣傳中。禁毒宣傳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工作,需要新聞工作者、禁毒者付出更多的艱辛與努力。讀《毒殤》一書時,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據我了解,郭毅目前是一家周刊報社的編輯部主任,不僅要負責報社正常的編輯采訪工作,而且還要負責采寫大量的禁毒新聞作品。近年來,他先後在自己所供職的媒體上發表了大量有影響的文章,對我國的禁毒宣傳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即使在這樣緊張繁忙的工作之餘,他始終將關注的目光投入到吸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這樣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依然抽出大量的時間赴基層一線進行采訪與調研,先後接觸了上千名吸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過對部分典型的感染者進行“零距離”麵對麵的挖掘、采訪與記錄,最終成就了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為獲得第一手資料,他甚至讓民警把自己關在戒毒所,與戒毒人員吃住在一起,捕捉吸毒感染者的人性弱點、情感經曆以及喜怒哀樂,並將其一一傾注於筆端,寫出了真實、生動、感人的文學作品,其毅力、工作效率與務實的工作作風令人敬佩。

    希望有更多像郭毅這樣勤奮敬業的青年作家、記者,把身心真正投入到禁毒、防艾宣傳工作中,為我國禁毒、防艾宣傳事業奔走喊。

    時代呼喚湧現出更多直擊靈魂的作品。近幾年來,郭毅先後采訪了眾多吸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並把對他們的關愛、尊重與心靈的撫慰,通過他們的故事撒播在字行間,寫就了新中國第一部全麵記錄吸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存現狀的紀實性報告文學集《毒殤》,此書具有相當高的曆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填補了吸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真實生活的空白,也是當今唯一一部全麵、詳實反映感染者感染前後心路曆程的紀實報告文學。讀後令人有一種與故事的主人公同悲同痛之感,讓人產生一種莫名的憐憫和一種伸手想幫他們一把的衝動,心底催生出誓將禁毒、防艾工作進行到底的決心和力量,這或許就是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也是作家寫此書的初衷。

    近些年來,電腦的普及與網絡的迅猛發展,帶來了書寫的全麵革命,同時也帶來了書寫的全麵倒退,寫作不正之風的全麵泛濫成災!眾多所謂的作家、記者不把工夫放在深入基層、深入新聞一線挖掘、采訪,而是沉溺於網絡寫作,欺世盜名、巧取豪奪,通過剪貼拚湊,然後冠上自己的名字進行發表、出版。通讀郭毅的作品,你能夠感受到他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種觸摸到心跳與脈動、傾聽到感染者呼吸時的喘息聲的近距離的真實,而這種真實會讓你過目不忘,直抵靈魂。

    《毒殤》一書讓我們明白,一部有責任與擔當的作品,終將經得起時代與曆史的檢驗,也必將激起讀者內心無限的感動和深沉的思索。我與讀者一樣期待與呼喚,時代能夠湧現出更多像《毒殤》這樣優秀的作品,期待更多的作品能帶給我們這種久違的感動。

    時代呼喚更多更通俗的禁毒、防艾作品。近年來,由於我調研所涉及的領域為區域經濟建設,因此對禁毒、防艾這一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話題一直非常關注,有關此類的作品也會時常去涉獵,但我發現,真正能吸引像我這種並非專職的禁毒、防艾宣傳工作者的作品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大多禁毒、防艾的書籍要專業得不能再專業,根本讓普通的讀者無法讀下去,要是以一副板著麵孔說教的姿態示人,甚至以吸毒如何可怕,會導致人全身腐爛,如何瘦骨嶙峋等這種恐嚇式的教育,以期達到宣傳和教育的效果。據筆者了解,像這兩種教育方式,效果並不明顯,有時往往會適得其反,在青少年心中造成逆反心理,覺得“越不讓人為之我越要嚐試一下”。我覺得如何真正讓禁毒、防艾教育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需要我們的教育學家、社會學家認真思考。《毒殤》作為一本通俗的報告文學讀物,在這方麵做了一些有益的嚐試,即通過一個個故事把讀者的眼球吸引住,通過讀完發生在主人公身上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故事,最終讓人“悟出”毒品的危害,進而“珍愛生命,拒絕毒品”。希望有更多的作家、記者積極投身到這種禁毒、防艾人民戰爭的“靈魂工程”建設中,寫出更好、更多通俗的禁毒、防艾作品。

    時代呼喚我們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與溫暖。《毒殤》一書,喚起了我童年的記憶。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我,在七八歲的時候,看到村上有幾個骨瘦如柴的人很可怕。大人說他們是“扶牆走,蹲牆根”的人。奶奶告訴我,他們都是解放前抽“大煙”抽的,我當時不懂什叫“大煙”,任憑奶奶解釋也不懂。直到我讀小學、初中時,才知道禁毒英雄林則徐,知道“大煙”就是鴉片,並知道我國清朝政府因腐敗導致了鴉片戰爭的失敗,最終我們不僅割地賠款,而且還落下了“東亞病夫”恥辱的代名詞。

    進入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毒情形勢一天比一天嚴峻,吸毒引發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現象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一大問題。天命之年我開始潛心專門從事區域經濟學術研究,在全國調研時發現,毒品流行,吸毒、艾滋病成為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艾滋病被譽為“頭號癌症”、“世紀之症”,吸毒艾滋病高發區已經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嚴重影響和製約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政局的穩定,大量改革發展的成果不得不投入到遏製吸毒艾滋病發展蔓延及改善感染者生活等民生建設上,嚴重影響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對於吸毒者造成的個人、家庭、社會的悲劇,我們在同情之餘,不免也會產生可氣、可恨之感。但我們更應該想到,悲劇的發生,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會的原因,感染者也是毒品的受害者。我們現在能夠考慮和做到的,就是真正做到“遠離毒品,但絕不遠離吸毒人員”,捧出自己的愛心,伸出我們的援手,給他們以尊重和寬容,善待和接納他們,為他們搭建一個成功回歸社會的“中途島”,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防止和阻止各種因吸毒引發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悲劇重演。

    時代呼喚全民參與禁毒、防艾工作。因毒品而引發艾滋病泛濫的成因,具有深刻的曆史背景和國際背景,吸毒已成為危害全人類的一大公害,禁毒、防艾工作已上升到我國的國家戰略。早在2005年,國家就響亮地提出了在全國上下打響禁毒人民戰爭。我認為每一位社會公民,都應該自覺地加入到禁毒、防艾工作的行列中來。《毒殤》一書已經告訴我們,毒品與艾滋病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們身邊,發生在我們親人、朋友中間,如果任由其發展蔓延,一旦泛濫成災,我們終將成為毒品和艾滋病的受害者。

    中華民族飽受鴉片戰爭之苦,記憶猶新。北京圓明園遺址的廢墟和幾塊殘存的石頭,至今還在默默地訴說著強盜的罪惡。如果我們今天不清醒,任由毒品發展蔓延,一百多年前的悲劇還會重演,我們將對不起一百多年來為禁毒事業前仆後繼的先輩們,我們重振民族強盛的遠大目標,就會成為泡影。

    《毒殤》這本書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無論是吸毒者還是未吸毒者,無論是青年人,還是老年人,上至官員,下至普通百姓,都值得一讀。從書中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它能喚起人性的良知,深知種毒、吸毒之可惡,製毒者、販毒者之罪惡。

    我真誠地希望,凡讀過此書的涉毒者,一定不要辜負郭毅這位青年記者、作家的良苦用心,真正戒斷毒癮,珍愛生命,遠離毒品,重新揚起新生的風帆,做一個健康的人,一個對國家和民族有貢獻的人。

    (作者係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秘書長兼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並非獵奇(自序)

    “胸悶、大腦撕裂般的疼痛,我不知道我的精神和肉體還能堅持多久……”這是我在寫他們的故事時寫下的一句話。

    把自己的靈魂從這樣一群人的故事中掙脫出來,是何等的痛苦。

    近幾年來,我一直被這樣的痛苦所折磨。

    為了獲得真實的個案,近幾年我先後到四川、雲南、上海、山西、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新疆、寧夏等省市區收戒吸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勞教所(強製隔離戒毒所)、自願戒毒所進行采訪,為了詳細了解感染者的生活現狀,每次我都對集中收治的男、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進行“零距離”的采訪,其中有些個案我還反複通過向管教民警核實、再次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進行補充采訪等進行完善,因為我始終銘記,真實不僅是新聞的生命,更是一個媒體人的良知與社會責任。

    體驗式的采訪,給了我洞穿他們內心世界的機會,而信任讓他們為我打開了那塵封已久的靈魂。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毒殤:生命不可承受之痛》,方便以後閱讀毒殤:生命不可承受之痛毒殤:生命不可承受之痛0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毒殤:生命不可承受之痛毒殤:生命不可承受之痛01並對毒殤:生命不可承受之痛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