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集29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孫喜玲 本章:靜思集29

    第二卷 第29章大門上“白雲寺”三個字隱約可見

    白雲寺的基本結構還在,塑像是一尊都沒有也不可能有了,解放後作為村的學校使用了多年,到處是文革大破壞的傑作,透過幸存下的一點“文明的碎片”,可以窺見這座寺院的曆史背影。

    正殿的石礎不是常見的方形或者石鼓狀,而是瑞獸麒麟,雕刻的非常生動,形態各異,手法獨到,不同凡響,然而麒麟的腦袋全部都給敲掉了。石柱上有石刻的對聯,字體為行楷,瀟灑遒勁,各種人物花卉,有戲劇人物,有傳說典故,有“見金不拾”圖,有“文章司命”圖,有“算糧”圖(《算糧》好像是一出戲曲名)且不完全是佛家說教的內容,有“攜琴訪友”圖,有“依樹搖扇”圖,主仆二人,仆人手抱著一麵琴,主人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態,旁邊寫著兩行字:“鬆風流水天然調,抱得琴來不用彈”,那份文人雅士的閑情逸致讓我看的有些發呆。

    我不能不展開自己有限的想象,不能不在心一次次的質疑和追問。

    “白雲寺”石柱上的圖文告訴我,在中國山西澤州一個偏僻的自然村,曾經有過儒雅蘊藉的文化訴求,曾經有過儒釋道浸染過的東方禮儀,曾經是長幼有別尊卑有序,曾經飄蕩過朗朗書聲,曾經“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曾經有過文質彬彬的舉人秀才,有過錦衣繡服的鄉紳財主,也有過繩床草枕,竹榻柴扉的清幽茅舍,那些老有養幼有教孝悌忠信的歲月不也其樂融融嗎……這些過往的輝煌和如今的殘敗說明了什呢?傳統文化沒落到了咋樣一種狀態才要使用“搶救”這個詞匯呢?石柱上的雕刻,留下了當年美好歲月的影子,那些花草圖案,繁複紛披,雅麗清新,精密細致,且沒有一款內容是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可與之媲美的,不知道如今還有多少鄉民能聽懂“鬆風流水”的天韻,又有多少雅士文人擁有“攜琴訪友”的情懷。

    正殿後麵支柱下的礎石四周有號稱花中四君子的蘭竹梅菊,有“禾蟹”(音和諧)圖,有遊魚(有餘)圖,有龍鳳呈祥圖,等等不一,也有的柱子風化嚴重,上麵的圖案被歲月風雨剝蝕的模糊不清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靜思集》,方便以後閱讀靜思集靜思集29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靜思集靜思集29並對靜思集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