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應該寫給誰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6、應該寫給誰

    客觀上看,明王朝樹敵過多,是其最大的要害。努爾哈赤為報明將領殺祖、殺父之仇,於萬曆年間向大明王朝進攻。崇禎初年,因災和人禍(朝廷過度征發),陝北農民起義軍蜂擁而起,致使明王朝腹背受敵。曆覽中國的所有朝代,沒有一個王朝如大明朝一樣,在同時對付兩個敵人。一個是農民軍,另外一個是滿洲人。從曆史經驗來看,即使是對付一股力量,許多王朝都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更何況是兩股力量的左右夾擊呢。偉大的戰略家、兵部尚書楊嗣昌曾提出“高招”——攘外必先安內,但做起來實在太難,由於各種因素的幹擾,使得安內的力量總是為外敵所牽製。崇禎九年至十一年間,農民軍受到明朝將領盧象升、洪承疇等人的合力圍剿,幾臨滅頂之災。可遼東的清軍南下襲明,威脅京師。盧、洪大軍先後被抽調到抗清前線,後來兩人一死一降,使農民軍得以借助喘息之機東山再起。崇禎十三年冬,李自成離開蟄伏多時的陝南山區,挺進中原,五戰五捷,大敗明軍,並於崇禎十六年率大軍東征,直搗北京。可見,因人力、物力有限,明王朝既安不了內,更攘不了外,最終在內外夾擊下走向滅亡。

    細究起來,滿清這個敵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崇禎皇帝的祖宗製造的;而諸如李自成等造反大軍的崛起,一方麵可能是老爺故意要與新皇帝作對——從崇禎皇帝登基始,陝北的災荒就十分嚴重,更主要的原因是萬曆以來的朝政荒廢以及對清作戰需要大量軍費,不斷的“加派”造成民不聊生——仍是祖宗種下的禍根。可以,崇禎皇帝的命真是太苦了。他的祖父萬曆皇帝,還有他的“木匠哥哥”啟皇帝荒淫、怠政,都是十足的亡國之君,卻在享盡清福後壽終正寢。崇禎為收拾萬曆、啟留下的爛攤子不遺餘力,登基17年,日夜操勞,寢食不安,最終的結局卻是走上煤山,把腦袋伸進了繩套。

    實際上崇禎皇帝最難對付的並非是外敵和起義軍,而是朝廷中的大臣。盡管他一舉消滅了魏忠賢閹黨,卻無法根除黨爭的土壤,到後來,他卻培養這種土壤。17年官僚們意氣用事,黨同伐異,演出了一幕幕自相殘殺的悲劇和醜劇。崇禎皇帝在臨死時痛心疾首地過一句話:“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可見,一個皇帝倘若不是對大臣太恨之入骨,豈能出這樣的話來!

    假如明朝君臣能夠同心同德,一致抗敵,或許不至於輸得這樣慘,結果卻是事與願違。袁崇煥受命收複遼東,還沒與清軍作戰,卻先導演了一場“同室操戈”的悲劇:他用先斬後奏的手段殺死駐守在鴨綠江口皮島的總兵毛文龍,實際上解除了毛文龍長期以來對清軍的牽製作用,為皇太極發兵南下提供了極佳的機會。後來清軍入關的三大先鋒就全是毛文龍手下的強將。袁崇煥的下場比毛文龍還慘,由於皇帝聽信謠言,加上朝中某些官員的誣陷,袁崇煥以“賣國欺君”之罪被淩遲處死。書中,崇禎皇帝“自斬手足,自毀長城,以後再難謀求足以克敵製勝的帥才,遼事更加難以收拾。《明史》給出定論:“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決矣。”

    既然力主抗敵的皇帝、官僚都難以左右自己的命運,那,由他們主宰的大明王朝又怎能逃脫覆滅的下場?

    崇禎十七年上演的既是明王朝的悲劇,也是明朝君臣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和民族的悲劇。從大時代的角度來看,世界曆史舞台的那一麵,西方各強國紛紛崛起,開啟了世界現代化的進程。而號稱“朝”的中國大地上卻在血雨腥風地自相殘殺,重演那延續了幾千年的改朝換代。

    最後,站在大曆史的角度來看,崇禎皇帝的啟齒悲歎不是沒有來由的。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將集權製發揮到極限,但從百姓的立場出發,他是一位好皇帝。他重典治國,在官吏銓選、考核、監督方麵也製定了一套嚴密的製度。可到明朝中後期,皇帝素質與品德的逐漸下降,整個國家機器日趨失靈,這些製度遭到嚴重破壞是必然的。大明官場開始賄賂盛行,官員開始大肆貪汙受賄。到了崇禎時期,已是積弊難返,連他自己都不得不哀歎:“張官設吏,原為治國安民。今出仕專為身謀,居官有同貿易。”

    一個明末官場,已儼然成了權錢交易的大市場。這些通過走門子、塞票子上來的無恥之徒,其道德品性之低下不言自明。誰要是指望他們忠心國事,有所作為,誰就是白癡。明王朝大廈將傾,崇禎麵對的又是這一批貪才、庸才、蠢才,他怎能不陷入“任用一人,失望一人”的怪圈,並且直到臨死還牢騷滿腹呢?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帝王遺囑:破譯皇權的接力密碼》,方便以後閱讀帝王遺囑:破譯皇權的接力密碼6、應該寫給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帝王遺囑:破譯皇權的接力密碼6、應該寫給誰並對帝王遺囑:破譯皇權的接力密碼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