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後記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沈安民 本章:正文 第16章 後記

    一

    詩歌的含義是什?我國古代《詩大序》中說:“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心而形於言。”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詩和誌和情緊密相連,詩源於情趣,情趣源於心誌,“心誌”也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和誌向等。古代學者鍾嶸在《詩品》中說:“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指出寫作是由自然景物的變化,或某種生活感悟,社會現象的觸動引起的。對於詩歌的含義,我國有教材表述為:“詩是以精煉、形象、具有一定節奏韻律的語言,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對於什是詩歌,英國著名詩人雪萊說“詩即熱情”,德國著名詩人席勒說:“真正美的東西,必須一方麵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麵跟理想一致。”俄國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指出:“要做一個詩人……他需要的是對於現實問題的強烈興趣。”筆者膚淺地認為,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高度要求,從文學藝術作品傳授知識、陶冶情操涵養心性和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神聖使命出發,詩歌應該是良知和善行的向導,照耀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理想境界的燈塔;應是真善美事物的禮讚,美麗心靈情感的抒訴……

    我國已進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階段,五彩斑斕的社會生活需要詩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詩歌,對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滿渴求的廣大讀者更需要詩歌,日升日落,春去秋來,風花雪月,琴棋書畫,盡管我們的生活繁忙,但在平凡寧靜中卻有許多閃光的東西,無不觸動寫作者的靈感去攝取,去吟詠,從而滿懷激情地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

    二

    收入這冊集子的100多首詩作,筆者按照詩的內容分為四部分,寫作時間前後相隔數十年,其中,寫於文化革命前的有“插秧”、“梆聲”、“訪洪家關賀龍故”,寫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早期的有“春光素描”、“采茶曲”、“秋色讚”和“桔林秋色”,以上作品曾在湘西州《團結報》上刊發過。因此可以說,詩集中的大部分作品為近十餘年間寫作,而新作中的“聽蛙”、“街頭民間藝人”、“擺手舞”、“聖潔的水”、“小路”、“望月”、“雛趣”、“夢中江南”等30多首作品,或編入國內叢書,或在報刊上發表過。

    詩集中的作品雖然經多次反複修改,但仍未達到理想的效果,對此筆者也不十分如意。“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盡管如此,但我“衣帶漸寬終不悔”,仍然一如既往地熱衷於文藝寫作,以此作為業餘愛好,用以提高閱讀寫作能力,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為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奉獻微薄的力量,這也是筆者堅持寫作的原因和動力所在。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望月》,方便以後閱讀望月正文 第16章 後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望月正文 第16章 後記並對望月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