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川西世外山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洪山詩人 本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川西世外山

    我開始了漫長的尋找之旅,如果你把漂泊當成理所當然,你就習慣孤獨了。

    為尋找傳承,我可以說踏遍青山。江西雲居寺,虛老遺物還在,但其親傳弟子已到北京;廣東南華寺,六祖真身仍存,但其法門是否已經複興;安徽九華山,仁義師太金身,時雖近而其法遠;青海塔爾寺,宗咯巴神聖,殊料弟子政治紛爭。我無法用自己的能力判斷其法脈,隻能用確切的事實來窺探教法的取舍。

    我想起在北京碰到一個喇嘛,他四季都隻穿三件衣服,據他說,他來自四川藏區,在高原上也是這樣穿著。我當時不信,現在,我準備去看看。

    中華傳統文化,經曆過西學東漸的滌蕩,更經過了幾十年戰爭的摧殘。而四川,這個相對封閉而又文化發達的盆地,卻意外保留了中華傳統的一些種子。比如西南聯大,保留了一方書桌;而川西古鎮,保留了生活方式。道遠,求諸於野,這個野就是四川!不用說峨眉香火之盛、青城佛道同興、樂山大佛之雄,隻要你在成都及周邊逛逛,就發現諸如文殊廟、寶光寺等擁有千年傳承的古寺,仍然經聲不絕。南懷謹先生也是在四川求道,教他的居然隻是一介居士,南懷謹後來掀起的國學熱、做成的大事情,已配稱作大丈夫,可見其野臥虎藏龍;五明佛學院所在色達,僅是雪山腳下一片荒土,但其學術風氣之盛、成就之豐、弟子之秀,足以裝點佛教壯麗山川。

    成都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那確實。不用說吃,川菜複合味千變萬化,一生不重樣都難以嚐遍;不用說喝,八大名酒川酒占半,僅茶館文化就讓人流連忘返;不用說玩,川人尚雅致舒緩,琴棋書畫都有人玩;不用說樂,知足常樂樂知天命,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如果有道,我何不在此了世間難了之事,成出世難成之真。

    根據虛雲老和尚的說法,中國禪宗,成都寶光寺還可撐門麵。於是,我來到新都寶光寺,受戒,聽法。主要是五件事:勞動、聽經、拜佛、禪坐、打七。皈依當時的唯諾現在的首座慈福法師,其以戒律聞名於寺。據說動亂時期,慈福法師並未還俗,守護寺內傳承近千年的珍貴文物及佛像佛經,為防止小將們破四舊打砸搶,他用楷體在紅紙上大書語錄,並用其掛在佛像文物之上,成功保護了寺廟,其功德甚大。法師平時言語樸實、不打誑語,衣著樸素、恰似老農,行為嚴謹、戒律精嚴。作為普通居士,我隻能參加寺院定期法會,印象深刻的是,在針對鬼神的施舍超度的放焰口法會上,由於儀式複雜並與怨鬼交往,隻有戒律精嚴者才能座穩主持之位,我隻看到慈福法師和來自於達州西聖寺的方丈身祥法師主持,說明他們的戒律是好的,佛陀說:以戒為師。有兩層含義:一是要求每個佛教徒必須嚴守戒律,二是要拜嚴守戒律的法師為師。

    如何參禪、如何打七,不必詳述。參加了幾次,我雖沒明心見性,但坐功卻練成了,雖不敢說一心不亂,但坐半天沒有問題。走時,法師反複告訴我的一句話就是:一心念佛!據他說,他已經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我知道,他不會騙我。但把阿彌陀佛念來了是什意思?怎樣念才算如法?我不甚了了。

    當然,在寶光寺學習期間也有另外的收獲,認識了許多同樣學佛的人。他們的身份複雜,從退休老太到大學教授、從販夫走卒到官員巨富,在學佛時,他們沒有身份區別,出廟後就恢複了階層的特征,兩者轉換自然,二重人格輕鬆切換,這也許是四川人的特性吧。在有幾個人的攛掇下,我們一起去川西高原自駕遊。橫穿龍門山斷裂帶體會自然力量,順行318國道感受壯美景觀。在色達,黑灰色的山坡上布滿絳紅色的小房,經幡飄於雪山之巔、海螺鳴於山穀之間;巨大的寺廟之頂閃耀金色的法輪,白塔立於院牆四周、經咒縈繞房梁之下。濃厚的宗教氛圍感染了每一個人,被某種神聖的力量所折服,匍匐五體於地、叩首度母之前。如果說,內地很多名寺是以旅遊為目的,那,五明佛學院就純粹是以學佛而存在。當然,他們用藏語教學,我們也無法深入進去。

    有人說蜀山之王貢嘎山雪峰最美,據說在天氣好的時候,從峨眉金貢嘎主峰下有貢嘎寺,很是有名,我們驅車前往。大約距離下車點三四十公的一個臨時停靠點,有人突然尖叫起來,順他指示,我們都看到了露出雲層的貢嘎雪峰,看見了難得一見的日照金山!雪山之巔由於高度原因,大多在雲層之上,地麵難得目睹芳容。據說十世班禪大師為了見到梅雪山的山頂,在雪山下念了三天經,才看到了日照金山。

    今天的奇遇給我們信心,也許,在貢嘎的日子注定不平凡。

    貢嘎寺在海拔3900多米的半山腰上,騎馬上山後,還有一段近400米的高度必須步行。據說,這是外媒傳說中世界上最好的修行之地,它是著名高僧貢嘎活佛的祖寺,也是藏傳佛教著名教派白教的重要寺廟。

    白教全稱是噶嘛噶舉派,因其創立者密勒日巴(也譯為米拉日巴)並非僧人和官員,古代稱百姓為白衣,所以,其創立教派被俗稱為白教。密勒日巴一生富於傳奇,在聽完他的生平和修行道路後,我極為震撼:如果為自身命運而顧影自憐、如果為社會不公而憤世疾俗、如果為求道艱辛而退縮不前,那,看看他的經曆,你的一切情感都屬雲煙。

    藏傳佛教在早期與苯教的鬥爭中,從大唐和尼泊爾傳來的大乘佛教占據了上風。大唐文成公主不僅帶來了釋迦佛祖七歲等身像和經典,而且給青藏高原帶來了農業文明,保證了人民代代生息。拉薩大昭寺不僅供奉了文成公主,也供奉了白教祖師密勒日巴。他手放耳邊、放聲歌唱的形象,生動刻畫了他傳道的形象。他留下的數萬句歌謠,用通俗的語言說明了深奧的教法,深得普通民眾的喜愛,所以,此教法在民間大為興盛,故,白教就是老百姓的教法。如果,關於他的傳說是真的,那,我應該可以得出以下幾點感受:一是神通不能解決仇恨;二是物質和不能阻礙得道;三是修道必須得到現實的印證,空說理論毫無益處。

    貢嘎活佛是近代著名的愛國僧人,他曾是最為成功的到漢地弘法的密教活佛,被蔣介石授予“呼圖克圖”的稱號,漢地名流皈依眾多,最著名的弟子恐怕是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了。作為著名宗教人士,為康藏和平解放,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有人告訴我,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有當年貢嘎活佛閉關修行的小石屋,我自感不能攀登,隻能望而興歎。在與僧人的聊天中,得知他們閉關的一些細節。

    白教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訓體係:從念經上來說,通過辯經,以類似實戰的方式考察對經的理解,類似於單元測驗;從打坐來說,要求必須身體中通過修氣脈、明點直至產生拙火,達到拙火定的地步,這點類似於道家打坐出現的現象,我對此有一定體會。但是道家師父沒有給我講清楚,這暖的功夫從哪來,道家經典上也隻講了些大道理,針對性不強。在密勒日巴對他的弟子惹窮巴的歌謠中說過,他赤身在雪山洞內修行多年而不被凍死,是因為有拙火定。這下我好像明白了:在此許多喇嘛隻穿三件衣裳而且還經常光著一個膀子,不是為了秀肌肉,而是因修行到了境界,他們確實不冷。有了拙火定基礎,還要明白本教修法,搞通佛理,在師父們的集體考核合格後,才允許上山閉關,相當於升學考試。貢嘎活佛閉關所在是5000米以上的石屋,除按季送給養的人外,三年孤身僅與雪山為伴,出關後,師父們又要進行考核,除了理論考核和境界問答外,還要赤身在雪地跑步,看你的氣息和拙火,羽毛放在鼻子上打坐,看你凝神閉氣的功夫等,相當於畢業考試。佛教古賢說:理可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依次遞進。白教的教學方法確實是一套理論結合實踐的依次遞進的體係,非常實用和科學。

    但是,有一個巨大的疑問。如果以戒為師是正確的,那,貢嘎活佛所在教派卻可以吃肉(三淨肉),當年六祖隱居山林與獵人為伍時,也沾了葷,況且貢嘎活佛本人還有性伴侶,那,什是戒呢?

    以我現在的認識,我看到,每個教派的戒律都不一樣,那,戒律是否是某一派別祖師法門的特殊要求?是否是通過製身達到製心一處的方法?是否是遵守自己的諾言以強化修行的決心?

    古德雲:製心一處,無事不辦。道家的諸葛亮也在誡子書中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禪師說:打坐,靜慮也。此心同,此理同。

    言語戲論,空說無益。六祖的功德影響中國越千年,貢嘎活佛的圓寂前的虹化現象,確實令人震撼。六祖肉身還在供人瞻仰,而貢嘎活佛的肉身就擺在眼前,像孩子般大小的肉身是虹化的結果,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話:能嬰兒乎?

    貢嘎活佛在來漢地弘法前,曾對弟子說:祖師有預言,“鐵鳥飛、密教興”。當他看到飛機出現時,就順應了這個預言,現在正是密教興盛的時候。在那十年前,他曾對弟子說:人類的共業是誰也逃不掉的。他本人果然就滅度在這運動之中。

    從白教祖師密勒日巴到貢嘎活佛,不管他們有什神通異能,“唯於王難刀兵不得解脫”,誠哉是言!

    那,既然學佛不能解決命運中的生死問題,學佛有什用?我覺得,有用,讓你跳出生命看生命,讓自己有意義地活著。並且,斷除煩惱的人生就是最幸福的人生;追求真理的喜悅就是最大的幸福。況且,還有一個西方極樂等著你呢?

    要做一個明白人。頂禮貢嘎活佛!

    之所以稱之為密教,就是密不外傳的意思。聽說有位密教高僧就在成都,公開授課,擇機收徒,我決定去試試。

    在距離成都不遠的大邑縣,有一座白岩寺,寺中長老稱為:惟印上師。他曾是十世班禪的侍者,也曾在北京出現過假死入定的現象,他也是白教的正宗傳人,更重要的有兩點:一是他是漢人講漢語,二是他公開傳法。

    這樣一個老頭,長得跟我外公差不多,樸實得象最窮山區最老的農民,巨大的親切感撲麵而來。但是他的威嚴也是撲麵而來的,他不允許有人在寺廟高聲喧嘩、不允許人抽煙、不允許人開玩笑,如果違反,他堅決趕走。聽當地人傳說,他有神通。八十年代,他重修白岩寺時,有村民晚上偷寺廟的木材,回家後,隻聽房上鬼哭狼嚎,嚇人半死,第二天,村民們自動將木材還給了寺廟。還聽先前來的弟子說,有一次他傳金剛密法時,雷霆震怒,大雨滂沱,但寺廟本身滴水不沾,出寺外幾百米,地如爛泥。對傳說的真偽,姑且聽之。

    聽他說法,確實感覺道在日用百姓間,無處不是道,無人不有道。而且,他的知識之豐富,甚至了解辯證法和物理學;比喻之風趣,甚至超過單口相聲;語言之撲實,甚至俗過菜場集市;密法之艱深,甚至難倒哲學教授;儀表之威嚴,甚至仿佛金剛在側;說法之勤勉,甚至整日不知疲倦。

    人說,好師難得,他說,好徒難得。我不知名利場外,還有何人為佛法如此盡心,盡管他已近九旬。他通常除了寺廟工作和講經傳法外,不睡覺,晚上打坐幾個鍾頭就行了。他為了傳法,有時不顧身體狀況,打著點滴講經。

    我在想,他為了什?如此勤奮敬業,肯定有其原因。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他想把自己知道體驗過的真理傳授下來,還有對我們苦難人生的慈悲憐憫。

    弘一法師在圓寂前,當著所有弟子的麵寫下:悲欣交集。悲者,慈悲;欣者,以自身努力終於見道,可證祖師語言真實不虛,可讚此生不虛此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方便以後閱讀一名隱士的前半生第五百九十三章 川西世外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一名隱士的前半生第五百九十三章 川西世外山並對一名隱士的前半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