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為政之道(2)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曾國藩 本章:第55章 為政之道(2)

    何謂慎?剛毅:“行不放逸,語不宣泄,謂之慎。”就是,一言一行,均須慎重。“憂患生於所忽,禍害興於細微。人臣不慎密者,多有終身之悔。故言易泄者,召禍之媒也;事不慎者,取敗之道也。”    怎樣做才算是謹慎呢?    其一,要深思熟慮。每遇到一件事,都要進行詳細的調查,掌握充分而全麵的情況,反複思考,得出解決的辦法,沒有疑問,再付諸實施。正如宋人陳襄所:“官司凡施設一事情,休戚係焉。必考之以法,揆之於心,了無所疑,然後施行。有疑,必反複致思,思之不得,謀於同僚。否則,寧緩以處之,無為輕舉,以貽後悔。”清人張運青:“處事當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其二,一言一行都要謹慎。清人高廷瑤指出:“夫居官之要,莫要於謹言慎行。舉止戒浮動,話戒誇張。上官及朋友有事相商,不可漏泄,所謂計事不密則害成也。”清人文海認為:“‘慎’字所包甚廣,不獨刑罰之措施,錢穀之出納,凡堂上之一喜一怒,署內之一言一動,俱有關係,不可任我性情。”    其三,謹始慎終,時時都要謹慎。清人鄭端:“事必謀始。蒞事之初,士民觀聽所係,廉汙賢否所基,做事務須詳審,未可輕立新法,恐不宜人情,後難更改;持身務須點檢清白,且不可輕與人交,恐一有濡染,動遭鉗製,不但賄賂可以汙人而已。”不僅要謹始,而且要慎終。正如元代名臣張養浩所:“為政者不難於始而難於克終也。初焉則銳,中焉則緩,末焉則廢者,人之情也。慎始如終,故君子稱焉。”老子“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曾國藩生性謹慎,不是那種粗心魯莽、毫無顧忌的人。但他一生之中,有多次變化,性格也有很大改變。剛進入仕途還以“敢”字標榜,以“強”字自勵。隨著深入官場,他體會到仕途險惡,性情更加謹慎,甚至如他自己所,已由慎生葸,葸者,畏懼之意也。朱之瑜過:“慎者,美德也,而過用之,則流於葸。”如果由慎而懼,膽子越來越,恐怕就什事也辦不成。左宗棠性情剛烈,李鴻章則遠為圓通,兩人都批評過曾國藩膽。    軍事上的謹慎固然重要,但對曾國藩而言,太平軍不可怕,打敗仗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官場風雲。在他官卑權微時,尚未悟出其中的奧妙,隨著他官大權大,在官場混跡越久,陷入越深時,越感到可怕。在同治帝繼位以後,慈禧當政,這個女人心狠手辣,更令曾國藩生畏,從而也更加謹慎。    中國古代講究以文治國,如魏文帝曹丕所言,“文章乃經國之大事”,科舉製度考的就是一個人的文章。文章表現一個人的品德,所以有“文如其人”之,文章表現個人的見識,也表現一個人的才能。對於臣子而言,要想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為君主所用,文章好壞是關鍵。對朝臣尚且如此,對地方官更不用了,因為當時交通落後,主要信息隻能靠郵寄書信傳達。一般官員,至少三五年才能進京覲見,奏牘就成了與君主溝通最便利的載體。所以曾國藩認為,奏議是臣子最重要的事,要謹慎對待,下一番功夫才行。    曾國藩文章高妙,被譽為晚清國手,他以理學為積澱,風格雄健剛勁,自成一家。    曾國藩還善於從曆史的經驗中學習處世之道,在總結曆代權臣結果時發現,權位往往是致禍之源,尤其是兵權。秦朝的白起,西漢的韓信、彭越,明代的藍玉,都是因兵權過重、聲望過高而被殺的。曾國藩手握十幾萬重兵,足以推翻清朝,更為朝廷所忌。對此,他早有警惕,就在同治三年(1864年)初,他給昔日摯友倭仁寫信,訴自己的不安:“自古柄兵之臣,廣攬利權,無不獲禍謫者。侍忝附儒林,時凜冰淵,而使人以廣攬利權疑我,實覺無地自容。”    所以滅太平軍後,曾國藩首先想到的是裁湘軍,但同時卻保留了淮軍。    不能太有權,但亦不可無權。無權則受人任意宰割,悔則晚矣。有人勸曾國藩急流勇退,曾國藩不聽,也是同樣的考慮。正因為他有這種謹慎態度,才得以善終。倘若追尋其居高位的奧秘所在,不過一“慎”字而已。道理人人能知,真正做到的,古今又有幾人?    大亂未平之際應學會藏身匿跡    【原典】    澄侯四弟左右:    頃接來緘,又得所寄吉安一緘,俱悉一切。朱太守來我縣,王、劉、蔣、唐往陪,而弟不往,宜其見怪。嗣後弟於縣城省城均不宜多去。處茲大亂未平之際,惟當藏身匿跡,不可稍露圭於外。至要至要。    吾年來飽閱世態,實畏宦途風波之險,常思及早抽身,以免咎戾。家中一切,有關係衙門者,以不與聞為妙。諸唯心照,不一一。    【譯文】    澄候四弟左右:    剛才接到來信,又接到你們寄往吉安的一封信,詳細地知道了一切。朱太守來到我縣,王、劉、蔣、唐前往作陪,而澄弟不去,這會讓他見怪。以後無論是縣城還是省城澄弟都不宜多去。處於現在這種大亂未平的時刻,隻應藏身匿跡,不可以稍稍在外顯露頭角。這是萬萬重要的。    我多曆盡世態炎涼,實在畏懼宦途風波的險惡,常常想及早抽身退出,以免獲罪。家中一切事務,如有關係到官府衙門的,以不聞不問為好。請大家理解我的一番苦心,不再一一敘。    龍蛇伸屈之道乃生存之道    一個人應該和周圍的環境相適應,適者生存。曲高者,和必寡;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以退為進才能有一顆平凡的心,才不至於被外界左右,才能夠冷靜,才能夠務實,這是一個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碼的前提。    張衡曾:“不患位之不尊,而患鋒之不藏。”有人,曾國藩能夠成功的最大原因是深諳藏鋒的道理。    曾國藩常用“厚藏匿銳,身體則如鼎之鎮”這兩句話教育僚屬及家人,這兩句話可以作為座右銘來遵守。“藏”是什?藏心是為了把鋒芒掩飾住,不讓別人察覺。即本來強,卻裝弱,本來大,卻裝,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出擊,讓別人防不勝防。    曾國藩:“藏,匿也,蓄也;鋒,尖也,銳也。藏鋒乃書家語,言筆藏而不露也。吾謂言多招禍,行多有辱。是故,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為君藏鋒,可以及遠;為臣藏鋒,也以至大。訥於言,慎於行。乃吉凶安危之關,成敗存亡之鍵也。”    屈是為了伸,藏鋒本是蓄誌,不屈難以伸展,不藏鋒誌從何來?曾國藩的“藏鋒”表現在他與君、與僚屬的共同處事上,這種藏鋒來自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體會,來自一種儒釋道文化的綜合。    一般談曾國藩的思想往往隻談他所受到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全麵研究過的人,曾國藩對道家文化也情有獨鍾,尤其是在他晚年時期。他終生都喜歡讀《老子》,且對受道家文化影響很深的蘇軾欽佩不已。在政治上、為人上,曾國藩崇尚儒家;在軍事上、養生上,曾國藩又崇尚道家。這些都為他掌握藏露之道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曾國藩認為,鋒芒會給人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人僅僅有才智不行,還要修煉自己,此間最重要的是去掉鋒芒、少言實幹。    同治三年(1864年)京攻破,紅旗報捷,曾國藩把官文列於捷疏之首,就是為了藏住自己的鋒芒,尤其是裁減湘軍,留存淮軍,意義更為明顯。不裁湘軍,恐權高震主,危及身家,如裁淮軍,手中不操鋒刃,則任人宰割,因此他叫李鴻章留下淮軍以保留實力,從自己處下手。    曾國藩到達京以後,七月初四日“定議裁撤湘勇”。在七月初七日的奏折中,曾國藩向清朝廷表示:“臣統軍太多,即裁撤三四萬人,以節靡費。”從當時的材料來看,曾國藩裁撤湘軍的表麵原因是湘軍已成“強弩之末,銳氣全消”,而時人卻認為全是為了避鋒芒的借口。時人王定安就過:“曾國藩謙退,以大功不易居,力言湘軍暮氣不可複用,主用淮軍。以後倚淮軍以平撚。然國藩之言,以避權勢,保令名。其後左宗棠、劉錦棠平定關外盜寇,威西域,席寶田征苗定黔中,王德榜與法朗西(法蘭西)戰越南,皆用湘軍,暮氣之,庸足為定論乎?吾故曰,國藩之暮氣,謙也。”    當時曾國藩所統湘軍約計十二萬餘人,但左係湘軍進入浙江以後,已成獨立狀態,早在攻陷京以前,江忠義、席寶田兩軍一萬人已調到江西,歸沈葆楨統轄,鮑超、周寬世兩軍兩萬餘人赴援江西以後,隨即也成為沈葆楨的麾下人馬,剩下的便隻有曾國荃統率的五萬人,而這些人也正是清政府最為擔心的。於是曾國藩從這五萬人開始進行裁撤。    曾國藩留張詩日等一萬餘人防守江寧,五萬人由劉連捷、朱洪章、朱南桂率領,至皖南、皖北作為巡防軍隊,裁撤了助攻京的蕭衍慶部(李續宜舊部)近萬人和韋俊的兩千五百餘人。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又裁撤防軍以及十六營八千人,但隻有張詩日一營願隨曾國藩北上,其餘都不願北上,於是曾國藩又裁撤了其餘的七千五百人。之後,又陸續裁了劉連捷、朱洪章、朱南桂三軍。此時,曾國藩能夠調動的部隊隻剩下張詩日一營和劉鬆山老湘營六千人。    在裁撤湘軍的同時,曾國藩還奏請曾國荃因病開缺,回籍調養。此時,曾國荃因攻陷京的所作所為,一時間已成為眾矢之的。同時,清廷對他也最為擔心,唯恐他登高一呼,從者雲集,所以既想讓他早離軍營而又不想讓他赴浙江巡撫任。無奈,曾國藩隻好以其病情嚴重,奏請回鄉調理。很快清廷便批準了曾國藩所奏,並賞給曾國荃人參六兩,以示慰藉。而曾國荃卻大惑不解,憤憤不平溢於言表,甚至在眾人麵前大放厥詞以發泄其不平,使曾國藩十分難堪。曾國藩回憶:“三年秋,吾進此城行署之日,舍弟甫解浙撫行,不平見於辭色。時會者盈庭,吾時無地置麵目。”    在曾國荃四十二歲生日那,曾國藩還特意為他創作了七絕十二首以示祝壽。曾國藩的至誠話語,感動得曾國荃熱淚盈眶,竟放聲慟哭,以宣泄心中的抑鬱之氣。隨後,曾國荃返回家鄉,但怨氣難消,以致大病一場,從此,辭謝一切所任,直至同治五年(1866年)春,清廷命其任湖北巡撫,他才前往上任。    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曾國藩作了一副對聯:“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懷。”曾國藩藏鋒的“龍蛇伸屈之道”,是一種自我保護、實現自我價值的生存之道。實際上藏鋒露拙與鋒芒畢露,是兩種截然相反的處世方式。鋒芒引申指人顯露在外的才幹。有才幹本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在恰當的場合顯露出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帶刺的玫瑰最容易傷人,也會刺傷自己。露才一定要適時、適當。時時處處才華畢現隻會招致嫉恨和打擊,導致做人及事業的失敗。有誌於做大事的人,可能自認為才分很高,但切記要含而不露。

    緊急通知: 最近發現很多高仿網站或app!導致很多用戶反應賬號密碼錯誤,無法登陸和很多不存在等問題!請大家訪問時一定要看清網址!

    唯一網址為全拚音:yikaniashune或yikaniashu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曾國藩全鑒》,方便以後閱讀曾國藩全鑒第55章 為政之道(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曾國藩全鑒第55章 為政之道(2)並對曾國藩全鑒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