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附錄小傳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曾國藩 本章:第57章 附錄小傳

    曾國藩(1811187年)原名子城,乳名寬一,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縣白楊坪人,現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子坪。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曾國藩是清朝末年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文學家,“中興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國藩給後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及社會經驗。    曾國藩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農為業,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粗通文化,閱曆豐富;父親曾麟書為飽讀詩書之士,可考取秀才後便在舉人考試中屢次名落孫山。    曾國藩資聰穎,六歲上學,七歲起開始在他父親執教的家塾讀書,八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十四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被列為優等。二十歲那年,才到外地上學。    道光十三年(18年),考中秀才後,入湖南最高學府——長沙嶽麓書院學習。曾國藩自幼聰敏,勤奮好學,少年即有才名,到嶽麓書院後,開始比較係統地接受封建思想的教育和湖南學風的熏陶。他在嶽麓書院大約學習了一年,於184年(道光十四年)肄業。    道光十四年(184年),金秋時節,曾國藩參加鄉試考中第三十六名舉人。次年春,在杏花如雪的北京,曾國藩會試落第。四月,曾國藩寓居長沙會館讀書。準備參加來年的恩科會試。結果道光十六年(186年),恩科會試再次不第的曾國藩出京返家。    道光十八年(188年),曾國藩再次赴京參加會試,取中第三十八名貢士。殿試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取一等三名,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館深造。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庶吉士散館,曾國藩取二等第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秩從七品,由此,正式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曾國藩考中進士後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直學士,內閣學士,稽查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    曾國藩的時代,是一個政治黑暗、軍隊**、社會不安、災流行、內亂外患交相侵迫的時代。我們觀察曾國藩的成功,雖是基於生過人的才能,但也是艱難困苦的環境造成他的驚人“事業”。正所謂亂世可成“英雄”之業。    曾國藩初登仕途之時,正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之際。這似乎是一個象征,他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社會性質急劇變化,社會形勢錯綜複雜的時代。曾國藩之政治生活的目標是為這個社會找一條出路。為此,他提出了一整套解決國內外矛盾的設想和辦法,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積極的實踐者。他是近代洋務運動的首倡者,最早提出學習外國科學技術,興辦近代軍事工業的主張,他所製定的洋務運動的基本原則,基本上規範了其後洋務運動的發展和洋務派人物的活動。曾國藩之所以成為近代史上一個影響深遠的人物,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鹹豐二年(185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守孝。起源於廣西的太平國起義在江南如火如荼。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清軍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鹹豐三年(185年),守孝的曾國藩被特批在其家鄉湖南一帶抗擊太平軍。185年1月,曾國藩以在籍侍郎的身份被清廷任命為團練大臣,負責湖南的團練招募、訓練和自保,他便因勢在家鄉成功地組建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    他以封建宗法關係為紐帶,不招遊雜、城鎮市民,隻招募青年農民,挑選同鄉、同學、師生和親友當軍官,並先聘營官,由營官自己招募士兵,整個湘軍隻服從曾國藩一人。他要求將士“忠義血性”“書生以忠誠相期獎”,與左宗棠、曾國荃、李鴻章率領這支軍隊轉戰十年,1860年湘軍總數已達到三十萬人,並最終平定了太平國運動。之後,曾國藩被加封為兵部尚書銜,授兩江總督,並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督辦江南軍務。從此,曾國藩不但擁有兵權,而且掌握地方大權。    自打下京後,為消除朝廷的疑忌,曾國藩主動收斂羽翼,親自裁減湘軍,在朝中贏得了極好的口碑。後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緊急通知: 最近發現很多高仿網站或app!導致很多用戶反應賬號密碼錯誤,無法登陸和很多不存在等問題!請大家訪問時一定要看清網址!

    唯一網址為全拚音:yikaniashune或yikaniashu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曾國藩全鑒》,方便以後閱讀曾國藩全鑒第57章 附錄小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曾國藩全鑒第57章 附錄小傳並對曾國藩全鑒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