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袁譚赴易親督戰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趙子曰 本章:337 袁譚赴易親督戰

    白雲如龍,碧空萬。

    璀璨的陽光照耀中,從城門中衝出的公孫瓚一騎當先,手挾長矛,亦迅如龍。

    通過兵士隨行攜帶的飛橋,接連通過兩三道尚未被敵人占據的壕溝,公孫瓚及其所率之騎接近了幽州兵的陣地。幽州兵中也有勇將,便有小將引兵迎戰。

    卻迎戰的幽州兵馬剛剛出陣,公孫瓚人馬已到。

    戰馬疾馳,踏動地麵,發出如連珠雷一般的聲響,伴隨城頭更加激昂的鼓鳴,公孫瓚一聲厲叱,敵我相交,那出陣迎戰的幽州兵士頓時被他殺了個人仰馬翻,無人是其一合之敵。

    公孫瓚殺散這股敵人,也不去追那逃竄的小將,繼續往前衝殺。

    在其後,白馬義從等精騎緊緊跟隨。

    這一支千來人的騎兵卻竟是如一柄銳利的長矛,將閻誌所部的兵士攪了個七零八散。

    消息傳到中軍。

    閻誌忙登望樓眺之,一眼就見到了在亂戰叢中,身騎白馬,當先衝殺,所向披靡的公孫瓚。

    閻誌嘿然說道:“已為困獸,卻還如此囂張!”卻是終究沒有說出那句“親引壯士前去擒拿公孫瓚”的話來,而是傳下命令,召令精卒前去阻擋,並又集中了勁弩百餘過去,一起攢射。

    閻誌所部的兵士,漢胡皆有,漢人多步卒,騎兵多是胡人,而公孫瓚所引者皆是騎兵,步卒對騎兵,天然處於下風,故要想將之擊退,還是得調動胡騎才行,而離公孫瓚他們最近處的騎兵,正是蘇仆延部的烏桓突騎。

    這支胡騎約兩三千,本是正在那來回馳騁,為閻誌部兵馬壯聲勢的,放眼看去,塵土翻滾,倒亦是聲勢不小,可是現下閻誌的軍令下去,閻誌再於望樓上觀之,卻見這些胡騎沒有一個敢往前去的,反而俱是朝四麵潰散。見到此狀,閻誌更是嘿然,卻這公孫瓚之威,一至於斯!

    盡管威不可當,畢竟從公孫瓚出城的騎兵隻有千數,而閻誌部出戰的兵士,則步騎加在一起,足有近萬之眾,又再加上閻誌不斷地將強弓、勁弩調將上去,因公孫瓚衝殺一陣後,也就沒有繼續前衝,即就撤還城內。

    在公孫瓚等撤還的路上,閻誌一再擊鼓傳令,催促各陣步騎趨前追擊,可不管是步卒也好,還是烏桓、鮮卑的騎兵也好,都不敢追得太緊。

    望樓上望之,可以看出,這些部隊都隻是在作些樣子罷了。

    尤其是烏桓、鮮卑的騎兵,更都僅是遠遠地吊在後頭,射些亂箭罷了,分毫不敢靠近。

    公孫瓚安然無恙,返回城中。

    回上到城樓之後,方才觀戰的諸將俱皆情不自禁,拜倒在地,無不仰望公孫瓚。

    陽光曬在他的甲上,簡直如似神人一般。

    公孫瓚把長矛丟掉,取下兜鍪,仰天長嘯:“許久沒有這般痛快了,痛快、痛快!”

    ……

    這一番出城突襲,雖然未能擊潰幽州兵,但幽州兵本就鬥誌不堅,是被袁紹威脅著來助戰的,因是士氣越發動搖,沒過多久,幽州兵在城東的今日宮城就草草結束,撤退回營。

    城東一撤,淳於瓊部的冀州兵也未再久攻,亦撤軍而還。

    當晚,淳於瓊招聚審配、辛評等謀士和一幹將校,商議底下的攻城事宜。

    審配又再次向淳於瓊提出:“隻這樣猛攻的話,顯然是不成的,以我之見,還是當掘溝迫近為宜。”

    隻是淳於瓊又怎肯聽?

    為將者,朝令夕改,不利軍心不說,也襯得他好似無能,因此仍然是堅持己見。

    兩邊爭議不下,審配於是提出,可請袁紹定奪,淳於瓊遂書軍書一道,遣人送往鄴縣。

    易縣離鄴縣隻有幾百地,加急的速度下,軍報兩天就被送到了袁紹的案頭。

    袁紹看罷,便召沮授、郭圖等聚議。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最風流》,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最風流337 袁譚赴易親督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最風流337 袁譚赴易親督戰並對三國之最風流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