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戰端啟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正在聽風 本章:第三百零九章戰端啟

    在和王英楷的商議當中,王賓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定下了一個大致的方針,在河南南部地區的陸軍四、五、六師負責將義陽三關方向的清軍緊緊的盯住,最好發動不斷的攻勢壓迫清軍朝義陽三關增兵。

    同時為了保證段祺瑞的攻擊淩厲,以及軍隊能夠得到充分的補充,王賓還特意將餘筍的第八師調到信陽的後方,可以隨時對前方段祺瑞的軍隊進行支援,充分保證段祺瑞一方對義陽三關的壓迫。

    然後由第一師和第十師組成的穿插部隊從新野一帶穿過清軍的防線,直奔襄陽城,隻要攻下了襄陽城,那王賓的最大目的決戰湖北也就達成了。

    這個作戰計劃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還需要各方麵的共同努力才行,王賓大致算了一下這一次自己這一方麵光是掩護的部隊就達到了七個師。

    真正發動攻勢的隻不過是負責拿下襄陽的第一師和第十師,當然如果清軍能夠按照自己的這個步伐來最好。

    如果這些清軍就釘死了義陽三關的話,王賓也就隻能表示愛莫能助,讓攻占襄陽的軍隊朝著武昌前進了。

    這一大致的戰略在構築完了之後,王賓便開始積極的調兵遣將,讓餘筍的第八師順著關內外鐵路從關外進入關內之後,再直奔河南。

    而位處直隸的陸軍第一師和陸軍第十師也是得到了從直隸出發,奔赴新野的秘密行軍指令。

    在王賓做出這些舉動的時候,滿清一方也是不斷的開始調兵遣將,不過這一次滿清的舉動卻是注定讓王賓的戰略構思落在了空處。

    江的蘇清江浦在明清時期屬淮安府山陽縣,並且於滿清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1760年的時候,作為新縣城由山陽縣劃入清河縣,先後為江南河道總督、淮揚道治所所在。

    在行政關係上,清江浦雖然一直隸屬於淮安府城,但自從明嘉靖之後,由於黃淮改道的原因,運河河道截彎取直,因古末口而興盛的淮安府城從此遠離運口,其地位在很大程度上為清江浦所取代。

    明清時期,由於河務、漕運的繁榮,擁有“南船北馬,九省通衢”顯赫交通要衝地位的清江浦,達到了鼎盛時期。

    並且在乾隆四十年也就是1775年間,清江浦人口首度到達54萬,超越同期的漢口、南京。

    而且以清江浦和淮安府城為軸心的淮安城,在當時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東南四都”之稱。

    由此可見清江浦在江蘇的重要性,在決定北伐之後端方便將自己的兩江總督府臨時性的搬到了清江浦。

    此刻在兩江總督府麵,端方、周馥、丁振鐸三位南方的大佬級人物匯聚一堂,可見對於即將到來的北伐是多的重視。

    “諸位,目前太後已然同意了我等之前的北伐建議,現在北伐的時機已然成熟,還希望為了我大清的光複能多多出力。

    這事後本官相信來自朝廷的封賞是必然不會小到那去的,即便是封個王爺什的也不成什問題。

    就算是再不濟,這個留名於青史之上也不過是一件小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有支軍隊叫北洋》,方便以後閱讀有支軍隊叫北洋第三百零九章戰端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有支軍隊叫北洋第三百零九章戰端啟並對有支軍隊叫北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