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錦州新軍(二)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正在聽風 本章:第十三章 錦州新軍(二)

    癸卯年的二月,日俄依舊在遼東為了各自的利益進行著激烈的戰事。

    縱然王賓這個後世人知道這場戰爭的一些經過但那隻是在網絡上所見到的。

    現在王賓來到了這個時代又親自關注著這場戰事才感覺到此時沙俄是多的腐朽,在戰前竟然沒有一絲的防備。

    更有甚者還認為這場戰爭是不會爆發的,原因也是頗為可笑,什日本是不敢和強大的俄國開戰的。

    卻不知近代以來的日本一向以賭上一國的國運而發動戰爭出名。

    甲午海戰是這樣,對俄作戰是這樣,之後的對馬海戰也是如此。

    隨後的戰爭一如王賓前世從網絡上看見的一般,日本人並沒有遇到什像樣的抵抗而沙俄在接受了失敗之後,才開始重視這場戰爭。

    自從日俄開戰後,清政府宣布保持中立,頓時引起一片嘩然。

    這兩個國家在自己的領土上開戰,自己卻擺出一副那不是我的領地我保守中立,你們隨便打的樣子,實屬開辟地的第一遭。

    全國上下一片聲討,更有甚者自發的組織力量前去抗俄。

    總之癸卯年的二月是一個混亂的月份,也是一個屬於野心家的年月。

    但這場戰爭再怎打對於現在的王賓來並不是那的重要。

    王賓也不可能告訴俄國人日本人接下來會幹什,這並不符合王賓現在的利益需求。

    王賓甚至巴不得日俄雙方的戰爭越拖越長甚至損傷到雙方的國本才好。

    隻有這樣王賓才能利用這段混亂的時間好好的發展自己實力從中獲得利益與升遷。

    這幾王賓一直在等待袁世凱給自己的援軍的回複,卻一直都沒有等到,就連每關心日俄戰事的心情都沒有了。

    而這幾遠在增祺在新民府都快忙的焦頭爛額,這自從日俄開戰之後每都有難民從交戰區來到新民府。

    但是又不能不放難民入城,不放難民入城的話不得朝廷之上就會有人彈劾自己無所作為,放難民入城後這新民又一時治安緊張。

    增祺也知道自己手下的那群巡防營都是些什貨色,平日欺壓百姓倒是有一手,等到要用他們的時候,一個個都好似縮頭公雞一般。

    如今這戰事一開,流匪遍地都是。增祺手下的舊軍欺負下百姓還行,但是讓這群舊軍去清剿留匪無異於異想開。

    曾祺已經催了巡防營好久,要求巡防營前去剿匪,可巡防營方麵總是在推脫。

    這要清末的巡防營啊,差不多全部隻有步兵和騎兵單位,加上有限的幾門炮,兵士們多數使用1888年式毛瑟來複槍。

    但是他們的前身那可是鼎鼎有名的防軍,本來吧這防軍就是清政府整頓軍隊的結果。

    在初期來看這防軍還是稱得上精銳的,但是後來就開始變的頹敗不堪,至於後果就是這防軍從上到下都糜爛透了,坐吃空餉,武備鬆弛。

    那些滿清的大臣們並不在意這些,這下麵的人有錢孝敬他們,才不管下麵防軍怎樣呢。

    至於結果嘛?很快就出現了君不見甲午戰爭這些所謂的“精銳”的防軍上了前線之後,嗯所遇之處戰無不敗,遇敵即潰,引領了當時逃跑的潮流。

    後來這些朝廷諸公意識到了舊軍不行了。

    於是開始編練新軍,至於這防軍也開始整編了,變成了所謂的巡防營了,平日負責維護治安,緝拿盜賊,的倒是好聽。

    其實也就是換湯不換藥,這到了後來這巡防營的成立標準隻要你手下聚了一群人哪怕是土匪,隻要你願意被招安那就是巡防營,張作霖等人就是這個例子,所以足以突顯出巡防營的無能了。

    平日欺負一下老百姓還可以,可一旦到了正經事想讓巡防營去辦,就兩字“沒門”。

    但是,這些舊軍對於朝廷倒是頗為忠誠的,於是就導致了平時舊軍是有槍有子彈,而新軍則因為比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所以極易被革命黨收買,因此朝廷對舊軍還是比較倚重的。

    正因為朝廷對待新軍與舊軍的態度不同,導致了舊軍與新軍的矛盾也是重重。

    這增祺也是知道手下的巡防營常常出工不出力,但是又沒辦法啊,誰讓他手下沒有會練兵的人呢。

    至於曾祺這個人,在曆史是個無能之輩。

    曾在私下與與俄軍擅自簽訂了《奉交地暫且章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有支軍隊叫北洋》,方便以後閱讀有支軍隊叫北洋第十三章 錦州新軍(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有支軍隊叫北洋第十三章 錦州新軍(二)並對有支軍隊叫北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