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學堂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正在聽風 本章:第一百二十一章學堂

    自從在1901年擬行新政後,各地官紳紛紛響應清廷的興學詔書,設立了不少新式學堂,這些學堂或自立章程,或轉抄酌改他校章程,程度、課程、年限參差不齊。同時,納科舉於學校也被提起公議。

    在這種情況之下,通過製定全國統一的學製係統來確立標準,加強規範,消除分歧,已成為清廷和辦學者的共同願望。

    於是清末開始頒布的學製始於《欽定學堂章程》而成於《奏定學堂章程》。

    隨著這些教育章程的出現,各地封疆大吏紛紛上奏,重提改革科舉,而袁世凱更是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鹹趨實學。

    於是在北洋一係的的力推和諸多邊疆大吏的支持之下,朝廷終於在1905年的五月份下達了取消科舉的諭令,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並令學務大臣迅速頒發各種教科書,責成各督撫實力通籌,嚴飭府廳州縣趕緊於鄉城各處遍設蒙學堂。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王賓不得不臨時將改革的方向做出了一些變動,將學堂教育這件事情給提上日程。

    學製主係列劃分為三段七級。

    第一階段為初等教育,包括蒙學堂4年、尋常學堂年、高等堂年。規定兒童從6歲起入蒙學堂,畢業後方可升入學堂學習,學堂宗旨“在授以道德知識及一切有益身體之事。”

    蒙學堂和尋常學堂共7年規劃為義務教育性質,“無論何色人等皆應受此七年教育”。

    第二階段為中等教育,設中學堂4年。第三階段為高等教育,分為三級:高等學堂或大學預科年(設政、藝兩科);大學堂年(設政治、文學、格致、農業、工藝、商務、醫術共七科,各科下又分若幹專業);大學堂之上設大學院,年限不定,以研究為主,不立課程,不主講授。

    這個在張百熙的主持下擬定的學製被稱為“壬寅學製”。

    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中央政府名義製定的全國性學製係統,具體規定了各級各類學堂的性質、培養目標、入學條件、在學年限、課程設置和相互銜接關係。

    但是主持製定“壬寅學製”的張百熙以偏護新學遭批評,同時因為該學製製定倉促,存在一些不足,公布後即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壬寅學製”公布後未能得到實行。

    隨後清政府重新公布出了由張百熙、榮慶等人重新擬訂的一係列學製係統文件,統稱《奏定學堂章程》。因公布時在陰曆癸卯年,又稱“癸卯學製”。

    這是中國近代由中央政府頒布並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國性法定學製係統,較“壬寅學製”更為係統詳備。

    這個學製之所以更為係統詳備,主要是提出了“使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童”,“以啟其人生應有之知識,立其明倫理愛國家之根基,並調護兒童身體,令其發育為宗旨”。

    更重要的是,對於教學的內容比之前的壬寅學製多出了重點之初,強調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字、算術、曆史、地理、格致、體操等。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有支軍隊叫北洋》,方便以後閱讀有支軍隊叫北洋第一百二十一章學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有支軍隊叫北洋第一百二十一章學堂並對有支軍隊叫北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