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幕僚(二)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正在聽風 本章:第一百二十八章幕僚(二)

    不過像這種話是不適合在明麵上的,萬一這梁子龍的話到明年成真了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這個話放在心就行了,等到明年的鹽稅收上來一看便知這個梁子龍的話是否是對的了。

    對了明這個梁子龍確實是有這一手,要是不對的話隻能明這個梁子龍隻是徒有虛名,隻能安安穩穩的做個文書的處理工作。

    從古至今鹽、鐵、鑄錢這些方麵的,不過現在的奉連基礎都還沒有打好,又哪來的精力發展這些,雖然這幾樣東西搞好了每年會提供數百萬的收入,甚至會成為奉財政的支柱,但是這些隻能先慢慢處理著,目前的大頭問題而是要解決目前奉地區地廣人稀的事情。

    還有目前的財政情況其他就不,這個第五鎮的軍費就是一個大頭,戶部隻是負責軍餉,這個每個月第五鎮的彈藥消耗可都是王賓自己一個人掏錢一個月一萬兩的耗費還是有的,還有巡警王賓也是要掏錢的,更不用現在還在編練的奉常備軍的兩個鎮了,單單是這些上麵的花銷就達到了二十萬兩這一年下來光是花在軍隊上的錢就有兩百多萬了。

    除此之外偌大的一個奉省要花錢的地方也是有許多的,比如教育和建設,教育不管在過去還是現代都是一個要牢牢抓緊的,教育決定了民眾的素質以及一個國家的精神麵貌,更不用現在的中國但凡是接受過教育的人都是有著一股熱血的,隻要把教育抓在了手上出現一批人才是不成問題的,隻要有了這些人才,奉的強大也就指日可待,因此王賓在前期的教育經費當中就一次性的投入了三十五萬兩的白銀。

    還有這個建設,奉幾經戰火有些地方都是需要修修補補的,光這一項也是要十餘萬的銀兩這一算這一年的花銷便是要在三百萬的銀兩,要知道這還是最低的消耗,單憑之前各省的支援也隻能讓奉撐過一年的時間而已。

    其他亂七八糟的支出就更不用了反正以奉目前的財政是遠遠不夠的。

    反正按照熊希齡給自己的報告當中了這個如果全麵的展開各方麵的改革的話,隻怕奉全省的開支會達到九百萬兩左右。

    但是光憑著整理鹽務和增加商稅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王賓不得不在另尋財源。

    工商業暫且不談,這玩意到現在隻不過出出現了一個苗頭,其他的也就隻有兵工廠每個月供給北洋諸軍的軍火費算上是個大頭了,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俄雙方也就停止了軍火交易,而兵工廠的銷路也轉向了北洋新軍,在這道兵工廠就不得不再提到之前俄軍為自己提供了一批熟練技工了在戰爭結束之後,王賓隻是挽留下了其中部分的技工,大多數的技工還是選擇隨軍回國。

    不過即便是沒有了日俄雙方的訂單也無所謂,要知道在北洋六鎮編練完成之後,這北洋六鎮再加上直隸這一塊的軍火市場可全部都是王賓的了,這總計可是數十萬軍隊的軍火生意,每個月的子彈消耗軍械補給現在可都是從王賓這下訂單的,現在王賓手下的這個兵工廠的訂單可是像雪花一般的湧來,特別是火炮和手榴彈的需求可是供不應求,這樣一來每個月的訂單錢也不是一個數目。

    但是對於奉的財政情況這個隻能起到了一部分的作用,於是王賓又提出了幾個解決的辦法,首先就是農業的問題,在奉這個地方地廣人稀,搞農業還是能搞的特別是在未來這可是一個大豆,糧食的產地,這也充分明了奉這的土壤環境是極為優異的,其次就是紡織業和水泥了,王賓手下的紡織廠早在日俄戰爭的時候就打開的北方的市場,至於水泥則是袁世凱需要使用。

    在這些方麵當中,王賓最為關心的就是農業這個環節了,首先農業這方麵的技術難度很低,許多老百姓都會種田所以一旦把農業給發展好了,但憑著奉優良的土地資源蓬勃的發展自然是不成問題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有支軍隊叫北洋》,方便以後閱讀有支軍隊叫北洋第一百二十八章幕僚(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有支軍隊叫北洋第一百二十八章幕僚(二)並對有支軍隊叫北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