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後記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自身小卒 本章:第641章 後記

    大明崇禎十六年秋,北海。

    剛經曆了盛夏,草還未發黃,氣已經轉涼,草原上各種禽鳥野獸,為了儲備過冬的食物,紛紛出來活動,正是一年中最好的一個季節。

    不過誌文感興趣的,可不是狩獵,在草原上這些年,從初拿弓箭,到現在的箭無虛發,其間大大打了多少次獵,他已經記不得了。

    此地雖然已經遠離漠南,但草原風情不變,若僅是打獵,他可不會大老遠地從達林台跑到這。

    吸引誌文的,是北海在後世的諾大名氣。

    北海是漢人史書對它的稱呼,在後世,它有個很洋氣的俄羅斯名字-貝加爾湖,是世界第一深湖,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長六百多公,寬近五十公,將其稱之為海,一點也不誇張。

    此地由漠北蒙古的不牙惕部占據,數年前,葉赫、黑水與其他字號傭兵團齊心協力將該部歸於涿鹿治下,那時候誌文就想來看看,隻是俗事纏身,路途遙遠,不得不熄了念頭。

    如今偷得空閑,遂帶著家眷北上,一睹北海盛景為快。

    “夫君,如此美景,怎的一言不發?”王書芸輕驅馬匹,來到誌文旁邊,眼睛掠過湖麵之後,也和誌文一般被美景所懾,一動不動地發起了呆。

    三年前誌文滿二十的時候成了親,新娘之一,就是曾與他青梅竹馬拜過堂的王書芸。

    盡管在後世,二十歲還是毛頭子,但在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有子嗣了,誌文雖然一心想要年紀大點再成親,但誰叫他是涿鹿的頂梁柱,不成家生子,不論是長輩還是下屬都不放心。

    誌文最終沒能完全頂住壓力,終於在二十歲的時候完成了人生大事。

    “誌哥,這好美哦。”英也騎著馬來到他的另一邊,兩隻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水麵舍不得挪開。

    誌哥是她叫習慣了的,即便與王書芸一起嫁給了誌文,還是沒有改過口來。

    沒錯,英也是誌文的妻子,真爛漫,毫無心機,卻又不乏鬼精靈,與王書芸的知書達禮,賢淑大方截然不同,卻又相映成趣,倒讓誌文頗有得享齊人之福的感受。

    鄭家不是什豪門大戶,誌文也有意淡化妻妾的分別,當時兩人可是一起嫁過來的,到現在也沒有什大之別。

    他們三人還沒有子嗣,其他人如英娘、王學究都挺著急,不過誌文卻不太在乎,兩個丫頭年齡都還不大,特別是英,還不滿二十,等過幾年長開了,再懷孕也不遲,對身體也好。

    “嗯,好美。”誌文也沉浸在這海一色,深邃幽藍的景色中。

    好半晌,三人才緩過神來。

    “唉,要是囡囡她們也在該多好。”英第一個開口,為如此美景卻缺少好友相伴而歎息。

    “楠妹如今可是內閣大臣夫人,怎可能離開京師,到這北冥之地。”王書芸接話。

    她口中所的楠妹,就是囡囡,十六歲的時候被孫大夫賜名鄭楠,隨後沒多久,就嫁給了宋獻策,夫婦兩人一起進京去了。

    宋獻策現如今是大明內閣大臣之一,囡囡自然就是大臣夫人了。

    妞妞嫁給李定國,林巧不出意外地嫁了孫可旺,幾個丫頭都有了歸宿。

    妞妞大名鄭柳,也是孫大夫取的名,孫大夫根據這兩姊妹的名取了個諧音字,雖然有些懶惰,但一楠一柳,倒也不難聽。

    孫可旺在大淩河一役中,追擊金人的戰績還是不錯的,但他自己覺得比不上李定國放的三把火,回到達林台後,硬是辭去了治安官的職務。

    帶著幾十個親兵,成同傭兵團廝混在一起,不求指揮戰鬥,但求痛快廝殺,覆滅建奴的最後一戰,他也有參與。

    之後同樣閑不住,幹脆自己成立了一個傭兵團,接任務賺錢糧是次要的,為的是能到處走走,長長見識。

    烏斯藏他去過,山、阿爾泰山也留下了他的足跡,林巧也不是嬌嬌女,嫁雞隨雞,夫婦二人很少乖乖呆在達林台。

    誌文他們北上北海之前,兩人又接了個任務出去了。

    李定國就本分得多,能安安靜靜地呆在達林台或是卓爾湖練兵,不過他與葉赫、黑水兩隻傭兵團關係很好,海東青、阿敏等人不時會請他跑一趟,幫忙練練兵,這會兒,夫婦倆應該在後世的外興安嶺一帶欣賞美景。

    “還是時候好玩,長大了反而規矩多,這也不行,那也不讓,想誰了也見不到。”英嘟著嘴道,“我看宋先生那個勞什子的內閣大臣,不做也罷。”

    “真是孩子話。”王書芸笑了,“宋先生這內閣大臣,可不是僅僅是為了他自己做的,更是為了咱們涿鹿商社做的,哪能不做就不做,對吧,夫君?”

    誌文微笑點頭,王書芸讀的書多,在這些方麵比犯迷糊的英要強得多,宋獻策這內閣大臣的位置,可是涿鹿商社全力支持頂上去的。

    崇禎十一年,建奴覆滅後的第七年,大明北方雖然還是飽受旱災之苦,但因為有涿鹿工會提供的抗旱高產糧種,流民徹底消失,大部分百姓都有了溫飽,部分人家甚至僅僅靠著高產糧食就發了家。

    大明帝國徹底擺脫內憂外患之後,登基已久的崇禎,終於不再那焦頭爛額,關注的東西開始多了。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不知何時盯上了涿鹿商社,暗中調查很久,了解不少情況,適時地把此時已成龐然大物的涿鹿商社的詳情報與了崇禎。

    崇禎一看,如芒在背,區區一個商社,不但壟斷了毛紡行業,還與總督邊軍勾結,要是給他們時間,是不是會滲透到朝堂宮廷,自己的江山性命堪憂啊。

    遂下令封了涿鹿商社在京師和應府兩地的鋪子,免去耿如杞、張鴻功與賀文瑞等人的差使,讓三人進京述職,同時密令京營出軍,包圍涿鹿山,意圖以此逼商社背後的大東家現身,再慢慢炮製。

    不料涿鹿商社尚未反擊,就接踵而至地發生了數起大事,令崇禎束手無策。

    首先爆發的,是一北一南兩京之地的商戶大罷市,涿鹿商社的鋪子其實在這兩地既不顯眼,也不豪華,隻負責批發貨物給零售商家,被封之後,這些商家沒了貨源,生意做不下去,有那衝動之人一扇動,南北兩地就相互呼應地罷了市。

    時值中秋前後,正是百姓準備過冬衣物的時候,買不到毛衣毛布,影響很大,對朝廷不滿的情緒四下彌漫,有那衝動的書生,甚至當街抨擊朝廷,這是惡政。

    一開始駱養性還想抓幾個人震懾一下,豈料越鬧越大,牽連甚廣,嚇得他沒了主意,不得不將先前抓的人放了,又跑去找崇禎拿主意。

    接著就是宣府、大同、晉西三鎮的邊軍大嘩,直接發動兵變,他們甚至將卸職準備返京的耿如杞三人攔下,準備擁戴三人直接兵發京師。

    耿如杞等人堅決不從,邊兵也不為難他們,找了個院子將他們軟禁起來。

    隨後出動了近萬人馬,將涿鹿山保護起來,京營還沒出順府地界,聽到此訊,嚇得又縮回了京師。

    崇禎焦頭爛額,騎虎難下,想要強硬點,又怕鬧出更大亂子,京營的那副慫樣他也看在眼,根本不可能指望他們能對付宣大的邊軍,要想動手,恐怕得出動薊遼的軍隊才行,可這樣一來,事情就無法挽回了。

    有心退讓卻覺得沒了麵子,左右為難之下,局麵就這樣暫時地僵持起來。

    消息傳到達林台,涿鹿商社之人,還有各個傭兵團,無不破口痛罵,都朝廷忘恩負義,過河拆橋,沒有大夥兒在塞外的辛勞,哪來的建奴覆滅和七年不起的邊釁。

    有衝動的,如孫可旺、海東青等人,幹脆提議誌文,向大明用兵。

    誌文沒有采納這個偏激的建議,一起刀兵,不知會有多少的生靈塗炭,都是漢人,沒必要自相殘殺。

    解決問題並不是要靠打打殺殺才行的,有時候其他手段更有效果,不見罷市加兵變,就弄得崇禎束手無策了?

    很快,馬二在京師的人找到了駱養性,告訴他涿鹿山有誠意同朝廷商談,但前提是要讓涿鹿商社在南北兩京的鋪子重新開業,同時讓耿如杞三人官複原職,涿鹿山願意安撫罷市的商家,和兵變的邊軍。

    否則的話,這些麻煩就讓朝廷自己頭疼去,另外,馬二的人還告訴駱養性,朝廷若繼續不依不饒,涿鹿商社將停止向關內提供抗旱高產的糧種。

    這些話駱養性沒敢隱瞞,一字不漏地轉告給了崇禎,崇禎聽後,想了好幾,最終低了頭。

    百密一疏啊,崇禎自嘲,動手前居然把涿鹿商社最大的倚仗給忘了。

    經過八九年不斷地宣揚,還有百姓間的口口相傳,涿鹿商社的糧種已經遍布帝國南北,正是因為這些糧種的高產,才使得大明,特別是北方擺脫了嚴重缺糧的危機,而南方則更加富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紅薯土豆,誌文針對南方,又提供了特別的稻種,優缺點與紅薯土豆一樣,保證高產的同時,得繼續向涿鹿商社購買糧種,否則將麵臨顆粒無收的結果。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求生記》,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求生記第641章 後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求生記第641章 後記並對明末求生記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