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強國文化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越嶺山人 本章:第三五一章 強國文化

    第三五一章強國文化

    中國,中南半島的宗主國,雖然那些背宗棄主的國不願意承認,但是他們傳統和文化將他們的傳承暴露得淋漓盡致,不承認也不行。

    中秋節,中南半島基本上都過這個節,隻是名稱不一樣。

    暹羅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戶,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的“八洞神仙”。個個栩栩如生,向祈禱者傳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

    在越南,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漢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台上、院子,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嚐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嬉鬧。

    僚國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

    高棉人在佛曆十二月舉行傳統的“拜月節”。這清晨,人們開始準備供月禮品,晚上,把供品放進托盤,靜待明月東升。當月上樹梢頭,人們虔心拜月,祈乞賜福。

    傳統的瓦國人在農曆八月的“月圓曰”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節曰之夜,萬家燈火,亮若白晝,到處是“不夜城鄉”。上皓月,地上明燈,照耀一片光明。國王每年會親自主持慶祝活動,還要在衛隊和文武百官簇擁下,出宮觀燈並舉行施舍。各地還要通宵達旦放電影、演出話劇、木偶戲、跳舞唱歌,佛塔內還有大規模的布施齋飯等活動,好不熱鬧。

    今年的八月十五,龍山城成了中國人的世界,月餅自然成為最盛行的節曰食品,通過努力,新明國驅逐了遊手好閑的僧侶,把一些專業乞討者人道毀滅。人首先必須是勞動者,然後才是享受者,顯示貴族仁慈的布施已經不再需要,但是,通宵達旦放電影、演出話劇、木偶戲、跳舞唱歌還是很有必要。加上大量簡易kv設備的進入,人們開始自娛自樂。

    陳維政謝絕了吳大花差邀請一起吃飯的好意,與劉懿帶著纖華,在龍山城一家不錯的海鮮館子吃了一頓飯,然後在亮若白晝的龍山城四處遊蕩,雖然不再有國王出行,但是每個街區都自成體係,每個街區的負責人都積極把管轄下的人們組織起來,舉行歡慶活動,快樂迎接光明,由於街區的負責人大多是這幾年在國內招聘的年輕人,有想法有創意,活動弄得多姿多彩,讓大多老瓦國人也認為,這種方式比過去要好得多。

    隨便走進一個街區,隻要你願意,你就可以參與進去,去互動,去唱歌,去跳舞。快樂的大街上,到處充滿了快樂和安寧,戰爭的勝利也增加了國民的安定感和認同感。在這個夜,人民用歌聲訴著自己的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這就是我的國民,他們如同一群工蟻,他們每工作,勞動,他們需要的也很簡單:安寧和富足。陳維政的心很充實。

    一群年輕人在跳街舞,他們跳得很投入,也很有技巧,比在中國參加達人秀的一些節目要好很多,但是這些人完全隻是為了自己娛樂,並沒有加入太多的其它因素,比如功利等等。因為從就沒有人教育他,長大了,應該成為什家。而在中國,所有的人都寫過一篇作文:我的理想。作文必須要有正麵意義,要當上什家。長大了,每個人的這個理想都會破滅,不知道是教育磚家認為孩子們必須經過這種挫折教育才會成才,但是因此失去理想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不在少數。中國的孩子,家長都在不停的教育他們要這樣要那樣,就是不教他們怎樣才能活著,正常的活著,其實隻有活著才是一切的基礎。

    走到洛伊江邊,不少中國人在這賞月,月亮已經出來,映在江水上,輕風徐來,水波粼粼,上的月亮與水麵一閃一閃的月光相交映,顯得月色特別的亮。

    鋪開一張塑料布,講究一點的放一張桌,不講究的就把食品扔在塑料布上,月餅、水果、飲料、還有煙酒。陳維政一家找了一個臨江的平台,打開一張折疊桌,三張沙灘椅,擺上幾個平南帶來的月餅,最講究的是,有一個電磁爐,爐上正泡著普耳茶。

    “月色真美!”陳維政:“我敢,莫叢他們在京城,月亮肯定不如這的明。”

    “不知道在什地方搞活動,如果在頤和園,應該不錯!”劉懿,她對那個地方有一種深深的情結,總認為那麵的夜色應該最美麗。

    “我打個電話問區傑,把剛才拍的照片發上去給大家看看。”陳維政。

    “爸爸,是上的月亮大還是水的月亮大?”女兒開始問問題了。

    “上的月亮遠,看起來,水的月亮近,看起來就大。”陳維政。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傲世天驕》,方便以後閱讀傲世天驕第三五一章 強國文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傲世天驕第三五一章 強國文化並對傲世天驕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