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熱心腸的趙先生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俗人喝茶 本章:第506章 熱心腸的趙先生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大明第一禍害 書海閣網()”查找最新章節!

    京官們忙成狗,恨不能一個人劈成兩半當兩個用。

    修改律法牽一發而動全身。想要修改‘庶民不得蓄奴’,首先要確立民籍和奴籍。先不說良家賣身的‘養子’,就說家中的奴仆,還有一大部分是沒有戶籍的。

    戶部昭示各地官府:想要動戶籍,必須重訂黃冊。

    百姓們盼了很久,等著朝廷重新統計魚鱗冊讓他們安心。

    沒有魚鱗冊的一年,民間停了田地交易。他們生怕付了買地錢,最後拿不到地。也隻有權貴們,敢在沒有全套魚鱗冊的情況下,買賣土地。

    聽到官府要重修黃冊,鬧著讓把魚鱗冊一起修好。

    登記戶籍信息的黃冊、登記土地的魚鱗冊一式三份。玄武湖的黃冊庫留一份,各地州府留一份青冊,百姓手留一份。黃冊庫被淹了,東廠收走了地方的青冊。地方官員哪敢依據百姓手的修訂!

    尤其是靠近京師的河北清河縣官員。

    “大人,清河縣有一萬多畝的官田,都是崔家在租種。可每年官田的租稅分攤到附近幾個村的民田中。這若是據實編製魚鱗冊,到時收夏糧的時候,沒法子動手腳了!”縣令的師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縣令愁得揪掉幾根胡子:“崔老的三個兒子官職都比本官高。大兒子還是吏部負責考核的主官!衙役敢去崔家要官田的租子,崔老會給。但本官三年一次的考評一定是下等!”

    官田實為朝廷的土地,來自收沒的田地、或各種原因無主的地。律法上禁止自由買賣,交無地的流民租種。民田是百姓的私田。

    官田的租糧高,私田的稅少。因為收田賦涉及到收糧食等實物的,有折色一說。根據各地方的情況不一樣,分攤的折色銀不一。總之,每家每戶上繳的田賦會比朝廷製定的高。

    這也是一旦天災人禍,朝廷免稅或者少征,百姓們仍會交不起稅的原因。

    小鬼難纏!從紫禁城發出的政令到地方,執行過程中總會有不一樣。

    朱壽想讓皇權下鄉,也是這個原因。他想政通人和,政令落地的最後一步尤為重要。

    朱壽正在壽山祭拜涇王的時候,劉六已經帶著趙秀才,不現在是趙先生,來到了清河縣。

    “你們為什不用銀幣繳納田賦?朝廷有過政令,用銀幣交稅無折色一說!”儒雅的趙先生一臉詫異。

    他好似對京畿附近的百姓生活艱難很是想不通。

    當地村民苦笑道:“我等當然知道。報紙上登著呢。可官府的老爺們不收銀幣,我等小民有什辦法?”

    “你們田賦為何如此之高?”趙先生大驚。

    “清河,多權貴之地。”

    “為何不去官府示威遊行?京師百姓一有不滿就走上街示威!”

    “衙役們會打的!”

    “士子們砸了陛下的產業,也沒見錦衣衛、東廠打人!清河縣令竟敢如此行事?!”

    趙先生義憤填膺:“貪官汙吏害人,禦史何在?爾等不出聲,如何爭取自己的權益?!魚鱗冊重訂在即,一旦爾等田地被登記成官田,爾等就成了流民!”

    “先生嚇唬小民了。”村民們不信。

    趙先生心痛地捶胸頓足:“江南何來流民遷徙瓊州?原先都和爾等一樣是有產者。江南多官宦之家,官官相護,稍微改自己字,爾等的田產都是他人的。”

    村民們仍不信。

    熱心腸的趙先生留在此地。

    清河縣的書辦、衙役下鄉重訂黃冊、魚鱗冊。

    “這明明是私田,為何登記成了官田?”趙先生找來一幫人搶了登記冊。

    村民們嘩然。一群人鬧上了縣衙,爭執中,趙先生被衙役打傷。相幫的人義憤填膺,打死了為虎作倀的衙役。

    趙先生一不做二不休,帶人衝進縣衙,把重新修訂的魚鱗冊、黃冊搬了出來。

    因為簡化字學校的普及,百姓中也有識字的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第一禍害》,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第一禍害第506章 熱心腸的趙先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第一禍害第506章 熱心腸的趙先生並對大明第一禍害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