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6章 再無歸路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讓你窩心 本章:第1776章 再無歸路

    對於前往遼西避難,闊吉思覺得大汗還是明智的。

    首先大都周邊隻有東北方向兵力較為薄弱,且以水軍為主力,在水上他們可以憑借戰船來去如風,可是在陸地上就寸步難行了。尤其是在缺乏騎兵的情況下,即便發現己方的蹤跡也難以追得上。

    其次,遼陽行省尚未有南朝染指,而鎮守遼西的安寧王闊闊出已經戰死,正是群龍無首之際,他們在接管過程中阻力很小,可以憑借大汗的威望收服諸部。且遼西不比草原上大、小宗王遍布,還要防著他們借皇權衰弱之際吞並朝廷,挾天子以令諸侯。

    再有,遼西地形複雜,又是苦寒之地,生存環境極為惡劣,南軍若想深入追擊,需要長時間的準備。而現在中原尚是仲秋時節,遼西卻已經入冬,南朝起碼今年不可能大舉北征遼西,讓他們贏得喘息之機。

    另外,闊吉思以為南朝在奪取中原後,其精力將會放在漠北草原,清剿大元殘餘勢力,而不會將遼西作為主要目標。因為征遼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是得不償失的事情,他覺得以南朝皇帝的精明不會去背上這個沉重的包袱。

    之所以這講,是遼西並沒有被充分開發,雖然這曾是女真的起家之地,可依然難改荒僻貧瘠。現下遼陽行省被遼澤分割為遼東和遼西兩個部分,而遼澤並非是一座大湖,而死而是“地下多水患……四望無煙,惟蘆葦蕭蕭耳”的草甸沼澤。

    所以要開發這一地區不僅需要進行大規模排水作業,而且存在的大量死水還會成為滋生蚊蟲的溫床,從而導致疫病流行,人類難以生存,更不要說定居開發了。這也導致此地區雖然在維係遼東地區穩定方麵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卻難以在當地進行屯田。

    因此東北的農業主要集中在距離河北地區更近,且易於開發的遼西走廊、遼河平原和丘陵之間的過渡地帶和遼東的丘陵地區。而耕種用地的拮據,又受製於酷寒的限製,導致遼東地區的各類農產品的種類和產量,都遠不足以滿足駐軍的需求,一應物品都需要從外地運入補給。

    此外,連年的戰爭讓人口逃亡造成嚴重人口流失,然而與內地不同的是,此時的遼東地區雖然也有一定數量的漢族軍戶,但是數量更多的,是在金、元兩代再次繁衍生息的女真和高麗軍戶。而這些化外之民隻會給大宋添麻煩,卻不會帶來多少利益。

    本身脆弱的經濟,又對農耕經濟的極強綁定的當下,要建立政權,實現統治要消耗朝廷大量的金錢,對於大宋財政而言無疑就是在放血,也是讓連年發動戰爭的大宋難以承受之重。而又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去救濟那些‘叛民’,恐怕大宋再富裕也不會當這個冤大頭。

    所以,闊吉思以為大汗選擇的逃亡目的地還是極具戰略眼光。遼西雖然苦寒貧瘠,但比之複興前的南朝占據的瓊州要好的多。這尚有大片的土地可以開發利用,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煤鐵和木材可用,又可以聚攏人口,甚至在危機時刻可前往附屬國高麗避難……

    “大汗,前往遼陽行省尚有千山萬水,此去必然艱難……”驟然的逃離,讓不忽木到現在還在夢中一般。他想的很多,家人、朋友、同僚皆被拋下,自此走上了前途未卜的逃亡之路,現在麵對大汗滿是苦澀地道。

    “左丞勿要擔心,朕早已便開始謀劃今日之事了,前方布置了人馬接應,出了密道後便如虎入山林,南朝想要尋到咱們也非易事!”可能因為順利出逃到城外,擺脫了死地,鐵穆耳有些壓抑不住的興奮,不待其說罷便打斷道。

    “大汗料事在先,臣等慚愧!”不忽木聽了苦笑道。城中當下廝殺正烈,自己卻做了逃兵,本已經覺得慚愧不已,可大汗早已謀劃好後路,做好拋下萬千將士和臣民獨自出逃的準備,讓他一時有些難以接受,可木已成舟自己又能說些什呢?

    “,北行遼西雖然是無奈之舉,可朕也是為了大元的基業所想,不得不為之!”鐵穆耳頗為得意地笑道。可能因為覺得自己棋高一著,瞞過了朝中重臣,躲過了南朝的眼線,在關鍵時刻逃出生天。又以為謀劃此事多時,今日得以大白於眾人前,壓抑很久的情緒得以爆發,他將自己的得意之作向二位心腹合盤托出……

    宮中修有密道之事外界百般猜測,宮中即不承認,也不否認,而事實上宮中不僅修有一條密道,而是有多條密道通往不同地點。可此事一直是宮中的最高機密,要知道地道不僅是保命的最後手段,也可能成為他人偷入宮禁的通道,一旦為外人所知難保有人借此進宮刺殺,甚至偷偷調兵入宮行謀逆之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方便以後閱讀重生宋末之山河動第1776章 再無歸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宋末之山河動第1776章 再無歸路並對重生宋末之山河動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