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岸帶上的探索者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科學中國人(2015年7期) 本章:正文 海岸帶上的探索者

    海岸帶上的探索者

    創新之路

    作者:杜月嬌

    許學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學畢業後曾在生產建設兵團和工廠工作,1977級入大學學習,獲山東師範大學地理學學士學位,河南大學自然地理學碩士學位,北京大學自然地理學博士學位。曾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作訪問學者,在美國耶魯大學作高級研究學者/訪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綜合自然地理學、自然資源與區域開發、自然保護與環境管理,對三角洲和海岸帶進行連續研究,探索環境變化及人地係統的互動效應。兼任全國高等院校中國地理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黃河分會委員、海洋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從魚鹽之利到舟楫之便,從耕海牧漁到填海造陸,雄踞在太平洋西岸的中華民族,自古就是海洋文明的探索者與受益者。然而,正如600多年前鄭和告誡世人的那樣“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海上。”隨著沿海地區開發強度持續加大,海岸帶及近岸海洋生態係統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這一次,發出預警信息的是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許學工。過度的填海造地、無序的港口布局、疏於管理的濱海旅遊、大量排放的陸源汙染物……都是她認為亟待攻克的問題。

    結緣“前沿地帶”

    40多年以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浪潮,將許學工送到了位於黃河口的生產建設兵團。正是這段生活經曆,滋養了她對黃河三角洲的興趣,恢複高考後,許學工進入了地理係,逐漸走上了針對性研究的道路,她的碩士和博士論文都在研究黃河三角洲,後來擴展到海岸帶:“三角洲是海岸帶的一部分,這些年中,我自己主持的項目,多是圍繞環渤海區域進行的。”

    國際上公認21世紀是“海洋世紀”。世紀初,我們就已迎來了“海洋工業文明”的曙光。沉睡在廣闊海洋中的資源,猶如一個誘人的寶藏,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偉構想,海岸帶正是我們從陸地走向海洋的前沿地帶。但另一方麵,海岸帶作為地球係統中物質、能量、信息交換最頻繁、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對環境變化和社會發展變化的反應十分敏感,生態環境也極為脆弱。近年來,雖然針對海岸與近海海域進行保護的呼聲不斷,但中國近岸海域汙染狀況依然嚴峻,部分海域生物多樣性仍在減少,濱海濕地生態功能時刻麵臨著大量永久性喪失的威脅。

    許學工研究的重點區域——渤海西部海岸帶,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和煤炭運輸港口所在地,集中了重要的鋼鐵基地、製造業基地、石油基地、鹽業基地、重化工基地。密集而增長迅速的高強度開發建設,使海岸帶的景觀和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導致了諸多環境問題。2008年許學工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渤海西部海岸帶高強度開發的環境變化影響與多功能持續發展”,她希望能以渤海西岸為例,研究海岸帶在陸、海相互作用中,在人類活動強度開發和受全球變化影響的雙重壓力下所出現的環境問題,推動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學中國人(2015年7期)》,方便以後閱讀科學中國人(2015年7期)正文 海岸帶上的探索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學中國人(2015年7期)正文 海岸帶上的探索者並對科學中國人(2015年7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